發《中小學教育》11月刊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鄉四方坪小學 譚秀位 郵編:445000
摘要:在當下這個優勝劣汰的社會中,抱殘守缺就注定著失敗。積極地開拓創新,不斷地變化、改變,才能確保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當中生存下來。由此可見,在未來社會的發展中,人才的創新能力十分重要。創新不僅是衡量國家綜合實力的標準,更是其國際競爭力的表現,是一個國家能否穩定長久發展的根本源泉。小學生作為肩負著國家發達興旺責任的特殊群體,其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能夠為提升國家競爭力奠定良好的基礎。小學語文學科承載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任務,因此,需要教師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積極響應教學改革的號召,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推動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良好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創新思維能力;教學策略
新課改教學工作在不斷的實施,其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所以在當前的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全面的知識培養,語文知識教學對學生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其能夠讓學生得到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夠的全面提高,所以在目前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全面的創新,整個模式的創新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同時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提升學生對于語文的創新思維,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建設一個較好的學習環境,全面的保證語文教學水平的綜合提升,保證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得到全面的培養。
一、注重激勵與表揚,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應該遵循“三多一少”的原則,即多發現、多表揚、多肯定以及少批評。所謂個性,也就是具有獨立意識的性格,當一個人具有一定獨立意識,其才不會隨波逐流,才能夠敢于將自己的見解發表出來,敢于探尋真理且堅持真理。所以,這也是提升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
在具體教學當中,教師應該以質疑、答疑、存異以及表揚等著手段,積極構建適合小學生發展創新能力的良好教育環境。有效激發學生創新意識,提升其實踐創新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積極提升自身創新能力,以此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積極創新,進而以自身智慧與努力培養出更多創新性人才。創新思維的最大特點即為求異,求異則為一種以不同方向探索、思考并追求多樣性的思維。學生憑借自身能力與智慧,主動思考問題、探究知識,多角度、多方面且創造性的將問題得以解決。可見,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創新思維能力,不單單限于求同,還要注重引導學生求異。教師必須對能夠提出不同觀點的學生給予肯定與表揚,并鼓勵學生探尋解決問題的更多方法,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求異思維,從而獲得創新能力的提升。
二、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力
要把行之有效的語文活動形式引進課堂教學。畫面感強的課文可以讀讀、畫畫,詩歌可以讀讀、背背、唱唱,童話和情節曲折的故事可以讀讀、演演。學生在畫、唱、演中,不僅能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情感的體會,而且能發展語言,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倡導的“發現法”,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式學習”,值得我們重視。在語文教學中重視探究與發現,一方面要切實加強潛心讀書、獨立思考的環節,要給每個學生充足的讀書、思考的時間,使他們人人都能從頭到尾地讀上幾遍書,有時間從容地想一想自己讀懂了哪些、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特別是能有一點哪怕是膚淺的但確實是自己在讀中悟到的見解。教師對獨立見解應熱情鼓勵,對有價值的見解要充分肯定。如此堅持下去,每個學生定會在探究中有所發現,創造性思維能力定會逐漸提高。另一方面要重視合作學習,利用小組學習和師生交流的機會,互相啟發,在討論中加深理解,從別人的思路中得到啟示。如此堅持下去,全班定會形成探究的氛圍,從整體上具有較強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
比如,鼓勵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養成寫觀察日記的習慣。比如,引導學生多看、多聽、多想、發現問題,寫成建議書,向有關部門提出改進的建議。又如,指導學生就“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的問題進行調查訪問,然后整理調查所得,寫成簡單的調查報告。再如,指導學生圍繞“愛護益鳥”“保護環境”等主題,搜集資料,寫文章,辦小報。學生在上述語文實踐中,把課內學習所得用于生活之中,既能提高語文能力,又能增長才干,還能培養熱愛生活的感情和主人翁的責任感,在學習中充分展開想象和思維力。
三、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提升其創新意識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時常會有一些教師在教學中沒有重視學生主體性,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非常少,致使許多學生并不敢將自己的觀點與質疑主動提出來,進而也無法真正理解所學的知識。事實上,讓學生在課上提出質疑并非壞事,培養其質疑能力是提升創新能力的根本途徑。所以,需要教師鼓勵學生積極質疑。實踐表明,讓學生將自己的不同觀點提出來,不僅能夠使其深入探究知識的內涵,同時也能夠發散學生創新思維。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足,提出的問題必定多種多樣,一些問題可能非常幼稚,一些問題可能與教材相偏離,過于雜亂分散。對此,教師切不可不予理睬,也不可對其責怪,否則便會扼殺其提出的積極性[3]。教師應該將正確的提問方式傳授給學生,逐步引導學生注重提問的質量,激發其問題意識。當學生思維積極了,其提出的問題必定會如同絕地之水,一發不可收拾。教師應該善于引導學生抓住問題的契入點,使學生懂得如何正確提問。
四、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激活學生的語文創新意識
求異是創造的先驅。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促進學生思維的多向性發展。要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使學生在形成求異思維過程中學習知識,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培養思維的多向性。
1.同一個任務,鼓勵學生尋求不同方法完成
以識字為例,讓學生記“坐”字,有的學生說,兩個小朋友在蹺蹺板上玩就是“坐”;有的說,“坐”就像老師的天平;有的說一個“土”加兩個“人”就是“坐”……他們運用的方法不同,卻完成了同樣的一個任務——記住“坐”字,對于這樣的現象,教師應予以肯定、鼓勵。
2.同一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不同的理解或表達
如教學《王冕學畫》一課時,當教師問到“要是能把它畫下來,那該多好哇”中的“好”是什么意思?有個學生回答說:“畫下來,天天可以看荷花。”“還有別的意思嗎?”教師啟發學生。學生有了興趣,各抒己見:“畫下來,可以讓別人看。”“畫下來,可以跟湖里的荷花比一比,看誰美?”……這些正是創造性思維中求異思維的反映,它促使學生相互激勵,情緒活躍,在學習的過程中品嘗到求異、探索的樂趣。
3.適當安排一些具有不確定答案的練習
如在六年級的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布置這樣一道課堂練習,把“我們收回了澳門”這句話換幾種不同的說法,但不改變原意。學生答案多種多樣:澳門被我們收回了。(被字句)我們把澳門收回了。(把字句)我們不是收回了澳門嗎?(反問句)誰也不能否認我們收回了澳門。(雙重否定句)……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全面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相關的教學氛圍,全面合理的對學生各項能力進行有效培養,保證學生能夠滿足綜合提升的要求,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并且在相關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第一需要建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更好的融入到目前的語文教學中,保證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新苗.簡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20(17):86.
[2]朱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中國教師,2019(S1):107.
[3]王立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基礎教育研究,2019(0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