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發《現代教育科研理論》2018年4月
、湖北省恩施州清江外國語學校 錢金萍 郵編:445000
摘 要: 如何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教育教學研究的重點課題之一。培養初中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前提和保障。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思、做的習慣,使學生愿學、學會、會學,對當前的數學教學改革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 有效教學 學習習慣 培養方法
初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一直是初中教學中探索的重要課題。教師的責任不僅是要教給學生知識,教會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會學”,授之以“漁”,而非簡單地給予“魚”。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實施課堂教學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有效數學課堂教學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在初中數學課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就很值得我們探究。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愿學”。
學習習慣是一種非智力因素,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其最大的動力來源于對學習本身的興趣。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然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例如講列方程解應用題時講一講古希臘數學家刁番都的故事。講矩形時,自制平行四邊形教具,利用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將一個平行四邊形變成有一個直角的平行四邊形。通過演示觀察,提出如下問題,讓學生探索:在四邊邊長不變的情況下,平行四邊形在變動中成為一個怎樣的圖形?平行四邊形的什么發生了變化?(角)什么沒有變化?(邊)。矩形的定義是什么?它是什么四邊形的特殊的一種?除具有什么圖形性質外,還具有怎樣的特殊性質?一連串問題激發學生主動去思考。講兩圓的位置關系時,利用直觀教具,用運動的方式,讓學生看到兩圓外離―外切―相交―內切―內含的變化過程。從而歸納出兩圓之間的五種位置關系。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活動素材,設計直觀形象、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創設一些與學生實踐緊密相連的情境,讓學生饒有興致地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參與數學學習。親切的教學態度、活躍的數學活動,開放式的問題,良好的學習氛圍都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二、充分參與,培養聽、說、思、做的學習品質。
在初中數學的學習中,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認真聽講和積極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會思考,主動與同伴合作等內在的學習品質。
1.在合作中學習,學會傾聽。
說到聽,老師們往往想到的是上課專心聽講,“合作學習”要求學生不僅能專心聽老師講課,而且要學會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的意見,實踐中,教師都希望學生養成這種習慣,但學生性格多樣,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教師通過一系列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樂中學,在合作中學,從而克服“開小差”等不良現象,代之以專心聽講,認真傾聽他人意見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2.在交流中排疑,學會表達。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引導學生運用語言,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是實現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措施。在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說的機會,如在做幾何題“已知AD是△ABC的中線,E是AD的中點,F是BE的延長線與AC的交點,求證AF=FC/2.”時,我讓學生思考,然后敘述思路,共得出六種證法,再比較各種證法的優劣,找出其中最簡單的證法,來培養學生語言的條理性和思維的邏輯性,以及用簡單、規范的語言,完整地回答問題的能力。
3.在質疑中增知,學會思考。
培養學生“思”的習慣主要包括:一是獨立思考的習慣。二是大膽質疑的習慣。三是探索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樣化。反饋交流時,教師要注意傾聽同學的發言,對好的辦法要及時肯定。
4.學會操作,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學生在解題書寫上往往存在著條理不清、邏輯混亂等問題。比如在做化簡求值題目:已知a=-3,求(a+2)+(a-1)(a-3)-8的值時,學生往往這樣錯誤書寫:原式=a+4a+4+a-4a+3-8=2a-1=2×(-3)-1=17。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在教學中不大重視對學生進行寫法指導。在教學中老師要及時糾正學生易犯的錯誤。比如,(1)要教會學生將文字語言轉化為數學符號語言;(2)要讓學生在推理的同時學會書寫表達,讓學生在反復訓練中熟練掌握常用的書寫格式;(3)要訓練學生根據已知條件來分析作圖,正確地將文字語言轉化為直觀圖形,以便更好地利用數形結合解決問題。這樣經過多形式、多層次去強化訓練,讓學生過好分析關、書寫關,使學生在注意嚴謹性、邏輯性的過程中養成正確的書寫習慣。
三、經歷過程,獲取探究新知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會學”。
合作、探究是現代教學理念的一種思想,是良好學習習慣的一種最高境界。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數學是人的一種活動,如同游泳一樣,要在游泳中學會游泳,我們也必須在做數學中學習數學。”因此,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多地給學生創造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做到學生能獨立思考的,讓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并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創造有關的數學知識,進行數學知識的“再創造”,使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思路,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發現、提出、解決問題的習慣,從而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會學。
總之,在搞好教學改革的同時,也要注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會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本領,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和素質。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融于數學教學之中并作為學科教學的目標之一。
上一封 下一封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