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發《素質教育》2018年12月
民族職業高中特色化音樂教學策略研究
湖北省巴東縣民族職業高級中學 盧貝貝 郵編:444300
摘 要:教好音樂課,教師不僅僅要向課堂45分鐘要效益,還要關注課堂之外。要從課內外多方面啟迪學生感受音樂、產生情感共鳴,并引導學生探究音樂作品的內涵,打造特色化職業高中音樂教育新課堂。
關鍵詞:教學內容;情感;特色化
馬克思說:“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音樂課是職業高中設置的學科中,最富有情感的一門藝術。如何通過職業高中音樂課程,使學生獲得必備的藝術修養呢?這需要發揮職高音樂教師的能動性,調動起學生的耳、手、口等感官,進而提升他們的藝術修養。下面來談談我對職高音樂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要根據學生專業的特色來選擇教學內容
職業高中的學生不同于普通高中學生,學生都會側重于某個專業方向。因此在職業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學要區別于普通高中教學。教師在教學內容上的選擇,必須注重學生音樂能力的實際情況,并與其專業特色相適應。另外,教學內容的選擇,還要注重趣味性。試想,若所學內容與學生以后從事的職業有密切關系,是不是更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呢?
二、使學生在音樂欣賞課中獲得情感的體驗
在職高音樂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不僅要選擇一些膾炙人口的名曲,還要選擇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通俗音樂。有一些教師,在課程上禁止通俗音樂,使得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這是非常不利于音樂教學的。在平常的教學中,我都會在課堂上抽出大概5到10分鐘時間給學生,讓他們聽一些自己喜歡的流行音樂。這樣的教學,不僅放松了學生緊張的神經,還與學生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從心里愛戴你。良好的師生關系,能更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容易在職高音樂課堂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三、課內外相結合
教好音樂課,教師不僅要向課堂的45分鐘要效益,還得關注課堂之外。要從課內外多方面啟迪學生感受音樂、產生情感共鳴,并引導學生探究音樂作品的內涵。
在課堂內,教師首先要提煉出本堂課(或者這幾堂課)的一個主題,在課堂中或開門見山地講述給學生,或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自己發現。然后,教師通過這個主題引導學生進入音樂的殿堂,感受音樂的魅力。教師鼓勵學生通過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心中最原始的情緒體驗。有畫畫能力的學生,可以通過手中的筆描繪出來;表達能力較好的學生,可以繪聲繪色地描述給同學聽;動手能力強的學生,還可以借助道具表達出來。我們鼓勵每個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體驗。
若是學生在某一堂課中,對某首樂曲能產生極大的興趣,我們不妨介紹一下作品產生的背景,讓學生知道每一首經典樂曲的產生都不是無緣無故的。他們的背后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故事性的創作背景,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產生積極探索音樂內涵的動力。當然,這需要教師具有極高的教學素養,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平常工作生活中,加強自身的知識儲備。俗話說得好:要給別人一碗水,你得有一桶水。這句話應該看作是對教師工作的極高要求。
在課堂之外,教師要鼓勵學生收集與課堂主題相關的各種資料,可以是樂曲,也可以是圖片,或者是相關的實物也可以。現在智能手機已經很普及,每個智能手機上都有錄音功能,所以,我們可以鼓勵學生錄下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奇妙的聲音。學生還可以在錄音后配上自己的一番講解。這樣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讓學生在自己的親身體驗中感知音樂的魅力,同時也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四、新課程音樂教學方法的創新
與其他科目的課堂一樣,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師習慣于放大自己的“主導”作用。為了在有限的45分鐘內向學生灌輸知識信息,擴大課堂容量,“填鴨式”“滿堂灌”成了教師的一致選擇。不可否認,教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效果呢?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適得其反。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只能枯燥地進行技能訓練,不得不生硬地理解樂理知識。這樣的做法,極大地損害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影響了學生個性化的成長。這些都在提醒我們,要改變我們的音樂教學方式。但僅僅有改變的意識還不夠。
1.現在多媒體已經走進教室,我們要充分利用這個現代化的手段,多方位、立體化地進行音樂教學。
2.教師要一改過去站在講臺,滔滔不絕之勢。教師要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圍坐在一起唱一唱、跳一跳,把音樂課堂搞得活潑一些、生動一些。
3.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們的學生普遍缺乏創新意識。難道我們的學生天生就是這樣嗎?當然不是,他們只是在家長和教師的自以為是的教導中喪失了。比如,學生在教室或者家中隨意擺弄樂器,發出他們喜歡的聲音,可能你會將之歸納為“噪音”。但這是學生所喜歡的,教師和家長不能一味地指責,應該用贊賞的眼神鼓勵其中的可為之處。也許你一個小小的眼神,會培養出一個音樂家。
4.教學內容上的創新。我們不能僅僅局限在現有教材上,還可以借鑒國內外成功的經驗,修訂適合自己的教材。教學內容的選擇,要避免現行教材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的缺失,要突出職業高中教育的特色。
五、職高音樂教學的時代性思考
我們的學生正值青春年華,他們喜歡時尚。因此,在內容選材上適當地加入時尚因素是必要的。為此,我大膽嘗試精選一些歌星演唱的內容健康的歌曲和流行樂器進入課堂。我們的學生面臨著畢業就走上工作崗位,走上社會,可能他們在文化課上水平不高,但他們的專業技能和音樂聽辨能力還是有廣度、深度的。如:在選擇樂器教學時,就把大家喜歡的薩克斯帶入課堂。課堂開始就用人民幣的頭像標志作引子問:世界上只有哪個國家把樂器印在紙幣上?或者問:在休閑場所我們會經常聽到哪種樂器演奏的樂曲做背景音樂?導入新課。前者問題激發學生好奇心,后者則是很多同學都能馬上脫口而出的時尚樂器,學生很快就能把注意力集中起來。進而把薩克斯管的歷史、構造介紹給大家,還聽了《回家》《茉莉花》名曲及改編過的流行樂曲等;我們還專門開設吉它課,我把電吉它、電貝斯也融入其中,相互比較,從音高音色、構造功能方面給學生一種展示,并賞析了如名曲《愛的羅漫史》以及羅大佑的《童年》、老狼的《同桌的你》等校園樂曲。同時在介紹歌星時,我把他們的歌聲和成功的不易一并帶給學生。例如:講“周杰倫”時,介紹他雖然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走上社會后做侍應生的工作,從沒上過一天音樂學院,全憑他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有蝸牛一樣的精神,在一次次被別人退回作品的情況下,最終成功紅遍大江南北。對于我們職高學生來說,他這種奮斗精神,這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勇氣和毅力是值得學習的。這樣進行教學,受到了學生們的喜愛。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人們文化修養的不斷提高,音樂教育在職高校園當今社會對現代化人才要求越來越高,崗位需求并不是單一的知識性人才,而是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在新的形勢下,我們的教育應跟上新世紀的步伐,不斷地提出新的課題,適應社會的發展,讓音樂文化真正成為開啟人生的一把鑰匙。
參考文獻:
[1]郭聲健,音樂教育新概念[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7.
[2]王安國,吳斌.音樂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楊歆諾,職業學校音樂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8).
[4]林青,中職音樂教育現狀及改革思路[J],吉林教育,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