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發《東西南北》
高中語文課堂導語設計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高級中學 賈雪 郵編:124000
【摘要】現代教育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與教育學、心理學相結論的計算機輔助教育的產生和發展大大的促進了教育教學和教育技術的變革和進步,使現代教育走進了信息時代。因此恰當巧妙富有吸引力的導入將點燃學生的求知欲望。新課導入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能引導、啟發、激勵學生掌握知識和學習的熱情提高其能力,是教師在新課的開始深化、改換教學主題時說和做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一段教學過程。其將點燃學生的求之欲望。
【關鍵詞】高中語文 導語設計 有效教學策略
當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說:“好的導語像磁鐵,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苯處焹扇昼娋实膶дZ,如同深深拉開的帷幕,誘導著學生競相登堂入室,迅速進入學習狀態。因此,高中語文導語的有效設計對整堂課的教學質量起著關鍵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語文學科的教學特點、內容、課型以及教學對象選擇合適的導語方法,甚至可兼用幾種方法,創設最佳的課堂氛圍和環境,最終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因素,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激情,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極大促進了學生的課堂配合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1.深入研究學情,強化預習準備
語文教學的根本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因此,學生的學情是教學的起點,學生的發展是教學的落點。這種”生本”理念必須在教學的設計之初就應該得以體現。 在教學之前,我們必須依據課程標準,深入研究學生實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教師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才能真正體現以學定教。當然學生課前也要做好必要的準備。如果學生對于課堂上要學的知識在課前沒有進行必要的準備,他們在課堂上就很難與老師交流,很容易使課堂演變成一言堂,影響課堂的效率。所以從學生入校學習開始就要求他們必須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提前預習。
2.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取舍恰當
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語文教材作選擇性的取舍、補充,要增加進教師與學生都十分喜歡的好文章,讓語文課程充滿語文味。教師要善于從宏觀上駕馭課程,構建自己的閱讀教學序列,寫作教學系列。要高度重視對與課文有關的知識和資料的收集、儲備、整理和提煉。 我在執教高中語文第三冊(人教版)第二單元的古典詩詞時,就對其中的篇目進行了集中和重組,如詠史懷古詩有《蜀相》《石頭城》《念奴嬌 赤壁懷古》《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過華清宮》《桂枝香 金陵懷古》等。寫相思愛情的有《錦瑟》《雨霖鈴》《鵲橋仙》《一剪梅》等。通過這些并聯組合,讓學生品讀、歸納各類詩歌的思想感情構成與常用表現手法。這樣一來,不就是舉一隅而以三反嗎?知識的系統化是知識內化為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理解了內容,掌握了方法,形成了能力,這是實實在在的教學效率。
3.明確目標,做到有的放矢
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是優秀而且有著豐富的精神內涵,濃濃的人文氣息,可以講解的內容很多。但是我們教師在進行每一篇文章的課堂教學時,一定要明確本篇文章、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什么,做到有的放矢,減少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那種興之所至的即興發揮極不利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飲”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4.創設優美的課堂意境,激發學習興趣
4.1運用優美的導語來創設情境,詩化氛圍。語文課堂的導入是一種精彩的開課,教師要善于運用導語激趣煽情,形成課堂的勢能。精彩的課堂導語既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不可企及的范本,又能起到喚醒學生潛能的作用。
4.2借助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F代多媒體手段,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全新的視聽感覺,為語文教學提供了良好的輔助,合理地利用它可以為語文課堂創設詩情畫意的美學氛圍,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一全新的手段,為語文教學創設情境。
4.3通過巧妙設問來創設情境,詩化氛圍。愛因斯坦說過,”有時候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要善于設計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用精、少、實、活的提問將學生吸引進課文,激發學生研討的熱情,從而有效地開展課堂活動。
5.轉變教師角色,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教師可以把自己定位為課堂的”導演”和”主持人”,營造一種寬松的課堂氛圍,而不是過去課堂的”主演”,一講到底。央視《藝術人生》《實話實說》,朱軍的微笑和真情、崔永元的連珠妙語給觀眾營造了一個和諧愉悅的氛圍。教師的語言需要具有啟發性,富有智慧,最好有點幽默,”一石激起千層浪”,像主持人一樣,一句話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共鳴,有一股說的欲望或沖動。作為”主持人”,要給學生思考提供條件。教師要為學生”備知識”,充分占有資料,備”知識的呈現形式”。這里的知識不能是孤立靜態的知識,新課程標準”不再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如《燭之武退秦師》一文,課本中關于《左傳》的背景及有關”文學常識”自然要備,但還可以涉及”春秋無義戰”“春秋筆法”“微言大義”等內容,教師的豐厚底蘊以及備課深入挖掘,可以讓學生有開闊的視野。
6.以學生為中心,導入體現針對性
新課程認為,無論采用哪一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都要以學生為中心,要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能體現出學生的創新精神。傳統的語文教學幾乎是教師一個人的獨白,教師的講解和灌輸替代了學生的思考和發言,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缺少主動性和自主性,完全是被動接受和機械記憶。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學可以采用對話式教學方式。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再是那種傳授與接受、灌輸與接收的主客體關系,而是一種精神性對話交流關系。在課堂對話的氛圍中,教師和學生都處于自由開放的精神狀態,充分表達各自的意見,在交流意見的同時,提升自己已有的感受和認識水平,從而達到一個更高更深層次的理解。
新課程要求讓過去的”講堂”變為真正的”學堂”,教師注意把握課堂導向、流程就可以了,指導學生學會如何通過自身努力去解決問題,去發現問題,去發現真理,學會自己找路、走路。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語文教學的成功,在于學生自能讀書、自能作文?!碑斎?,”自主”并不等于”無助”,并不等于教師就不講,講是為了不講。注重教學方法的運用。
總之,作為一門課程,語文學科承擔著教會學生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語文教學不是簡單的認字、拼音、組詞,語文課堂教學承載著學生人文素質的全面培養的重任。一堂有效的語文課,一篇有效的文本解讀,一次成功的教師、文本、學生之間的相互對話,都起于一段理想的導入語設計。
參考文獻:
[1]黃厚江.蘇教版國標本高中語文新教材的基本特點及教學建議[J].現代語文,2016.
[2]魏書生.魏書生精講學生高效學習法[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15.
[3]丁凡.語文必修一教學參考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
[4]楊天平,范詩武.課程:跨文化比較的觀點[J].課程?教材?教法,2014.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