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發《基礎教育課程》2019年10月
綜合實踐活動課課改理念在物理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湖北省恩施州清江外國語學校 施杰 郵編:445000
【摘要】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種全新的課程形態,開設該課程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初中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具有知識創新意識強、技術應用廣等特點。而綜合實踐活動課課改理念在物理教學中的實踐運用,使兩個學科互為輔助互為促進,不僅能夠促進物理教學效果,還能充分發揮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意義。
【關鍵詞】綜合實踐;物理學科;實踐運用;新課改理念
物理學科屬于一門綜合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物理教學時不僅要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還需重視學生對所學物理知識的靈活應用。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強調了學科內容與現實生活、社會發展之間的緊密聯系。可見這兩個學科之間有一定的聯系。鑒于這一特點,將初中物理學科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相結合,構建“自主學習、自主活動、自主發展”的教學模式,將學生從物理課堂引向更廣闊的社會,由書本理論知識引向社會操作實踐,以發展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創新思維能力,促進雙科教學質量,也是十分重要。
1.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物理學科的認識
1.1對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認識
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是為實現素質教育的宏偉目標,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亟待改革與創新而設計的。其與其他課程相比,具有獨特的功能和價值,主要體現在開放性、實踐性、生成性、自主性等方面。⑴開放性。是指該課程是面向學生的整個世界,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過程、評價及結果均是開放的。⑵實踐性。該課程以“實踐學習”為主要特征,通過適當的引導,讓學生經歷各種學習方式,積極參與各項社會實踐活動,從而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⑶生成性。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還具有自主構建與動態生成作用,根據教學內容的變化,活動目標和活動主題也在不斷生成和變化,使學生能隨著實踐活動的開展,將所學知識與體驗不斷豐富與深化。⑷自主性。綜合實踐活動課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等均比較尊重,課程注意學生自主性的發揮,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實踐性學習的全過程中。
1.2對初中物理學科的認識
初中物理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學科,也是研究物質、相互作用與運動規律的自然學科。初中物理課程注重知識與生活的聯系,以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實驗探索能力、動手能力及科學探究精神為前提。實驗是初中物理教學的基礎,通過物理實驗的演示與分析,幫助學生有效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
2.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物理學科的整合原則
多方面分析均表明,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物理學科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因此,將兩個學科進行整合也很有必要。基于初中物理學科的特點與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要求,我們提出如下幾點整合原則:
一,制定新的教學模式。結合初中學生的學習水平,改進教育理念,制定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與物理正常教學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形成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活動、主動發展的新型教學模式。二,以實踐為主線發揮課程效果。初中物理教學需以實踐活動為主線,通過多元化的實踐方式來促進與保證物理課程的有效實施,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體效應。三,教師角色的適當轉變。將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物理學科整合,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的地位也發生了質的轉變。因此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者,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與“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的教學原則,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性、體驗性、實踐性、研究性、創新性與自主性。
3.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物理學科的整合實踐
3.1學科實踐相整合
實踐活動與物理學科相整合時,圍繞學生這一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一,物理學科與實踐活動之間是有必然聯系的,可以將兩者結合起來交叉進行;其二,保證在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有效解決,所掌握的各項技能也能在教學中得到適當拓展;其三,保證初中物理學科的所有教輔知識均能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得到延伸和鞏固。
3.2課例研究為平臺
依據開發案例進行物理與實踐活動的整合,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制定活動主題,待主題確立后再展開相應的實踐活動,并于教學過程中采取“同伴互助”的形式進行,保證兩學科均能同時、有效進行。
3.3不同領域的相互聯系
將實踐活動與物理學科整合后,教師不可能像以往一樣參與到學生的整個學習環節中去,教師現在只發揮著指導、引導的作用。這種形勢下,為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應該加強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交流合作。學校方面,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參加物理實踐活動,家庭方面,應該贏得家長的支持與監督,社會方面,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實踐平臺,為物理實踐教學打好基礎。
4.實例分析
舉例說明,在《摩擦力》一課講解中,教師將知識巧妙引入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有關滑動摩擦的具體事例,通過觀察,鼓勵學生提出影響滑動魔窟力大小的諸多因素,合理假設,然后通過多種實驗實踐方法一一驗證。在這一實踐過程中,教師隨時追蹤學生的探究情況,及時發現學生探究時出現的誤區,加以指導,使學生能順利完成實踐活動。然后根據實踐結果,回歸課堂,對《摩擦力》這一課進行總結,公布正確的影響因素,以加深學生理解。
綜上所述,將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物理學科相整合,形成以物理學科知識為背景,以綜合實踐為目的的新學科。其在完成初中物理學科課程以外,由學校組織,使學生綜合、靈活應用所學物理知識,開展一系列具有創造性、自主性、實踐性、趣味性、非學科性的綜合活動。這種整合性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高物理教學質量,還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自主實踐能力,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連海森.2015年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發展熱點之學科整合淺析[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5,4(26):143-144.
[2]關娜.項目學習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的策略研究[J].求知導刊,2014,12(12):153.
[3]趙冬冬.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運用物理知識滲透品德教育[J].廣西教育A,2015,6(6):24-25.
[4]肖文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物理科學素養――綜合實踐活動與物理學科課程的整合[J].學周刊C版,2013,10(10):167.
上一封 下一封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