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金屬支架成功地用于臨床治療后,第二個挑戰(zhàn)就是如何克服人體對支架的“攻擊”。原來,機體把支架當成異物,把支架和動脈膜接觸的部位當成創(chuàng)傷區(qū)。有了創(chuàng)傷,人體就要對其進行修復。于是,動脈的支架處就會出現(xiàn)炎癥反應。許多病人,尤其是糖尿病人,在金屬支架周圍出現(xiàn)嚴重的疤痕組織增生。這種疤痕組織增生,嚴重的時候可以造成暢通了的動脈重新狹窄,甚至堵塞。
科研工作者經(jīng)過努力,終于將藥物和支架結合在一起,那就是在金屬支架表面“鍍上”一層藥膜。這種支架植入體內后,藥物便會緩慢釋放出來,抑制疤痕組織在支架周圍生長,保持冠狀動脈通暢。擔心支架作為異物刺激局部組織的顧慮消除后,醫(yī)生的手腳就放開了,支架的長度和使用范圍也增加了。有些病人甚至植入2~3個首尾相連的支架,在原來狹窄部位的前后“擴大戰(zhàn)果”。這種經(jīng)藥物處理過的支架便是第二代動脈支架——鍍膜支架。
鍍膜支架上的藥物終會耗盡,到那時,醫(yī)生和患者又將面對開始的問題。21世紀初,比利時科學家報道了一種新型動脈支架。這種支架和傳統(tǒng)的支架不同,它可以在體內自行溶解,被機體吸收。這種新型支架在動脈狹窄時可以起到擴張血管的作用。當急性期過去、支架作用完成、血管重新塑形后,它可以溶解、消失,從而避免了局部炎癥反應的不良后果。
研究發(fā)現(xiàn),新型支架在植入7~10天后開始被機體吸收,3個月內完全消失,6個月后,將近80%的動脈仍然保持暢通。最重要的是,與經(jīng)典支架相比,這種可溶性支架可能給病人留有多次導管治療的余地。盡管初步試驗只有少量患者,而且擴張的動脈不是冠狀動脈,而是膝關節(jié)以下的小動脈。然而,大型臨床實驗已經(jīng)在計劃之中。一旦經(jīng)過冠狀動脈擴張實驗,證明了這種新型支架的擴張效果可與鍍膜支架相比,醫(yī)患雙方就可以選擇第三代動脈支架——可溶性支架。
支架的瘋狂首先跟心血管病的爆發(fā)有關。截止2009年,我國心血管病人至少有2.3億,高血壓患者兩億,腦卒中患者700萬,心肌梗死患者200萬,心力衰竭患者420萬,先心病患者200萬,平均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兩個人患心血管病。同時,該報告還預估我國每年心血管病死亡人數(shù)大約在300萬人,平均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
瘋狂的另一個原因是暴利。安裝一個心臟支架,患者要支付比出廠價格高數(shù)倍甚至十幾倍的錢。一個國產(chǎn)的心臟支架,出廠價不過3000元,可到了醫(yī)院便成了2.7萬元;一個進口的心臟支架,到岸價不過6000元,到了醫(yī)院便成了3.8萬元。9倍的心臟支架暴利已經(jīng)超過了販毒。
合理地使用介入技術無可厚非,不過,支架泛濫則是中國醫(yī)學界非常可悲的現(xiàn)象。和心血管疾病做斗爭最重要的手段是改變生活方式,而不是狂做支架,畢竟此病的根源在于后天不良的生活習慣。
“打麻將一天十幾、二十幾個小時不動,不僅會導致心肌梗死和卒中,還會造成一系列的惡果。長期坐著不動,腿上會長血栓,血栓脫落一旦走到肺部,會導致人猝死,比心肌梗死還快。所以要從文化傳統(tǒng)上改變不健康的習慣和行為。而且麻將桌上還容易激動,出現(xiàn)一些本該避免的危險事件。
事實上,18世紀一些醫(yī)學專家就描述了冠心病、心絞痛的癥狀,那個時代沒有支架,沒有搭橋,也沒有硝酸甘油,當時一位英國醫(yī)生把病人組織起來,到空氣新鮮的森林里伐木,每天鋸樹30分鐘,三個月后,絕大多數(shù)患者心絞痛消失了。
路在腳下、走向健康、從心做起。我想能走的走起來,能動的動起來,顯然會對高血壓、肥胖這些慢性病起到最大的效果。如果我們走起來,就找到了撬動健康中國的支點。這點力量可以獲得綜合的防治效果,對糖尿病、腫瘤、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實現(xiàn)一石多鳥的效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