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分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趨勢
1.開篇第一問:什么是人的頭等大事?文章最后有答案。
2.看到這個題目,有人會感覺非常震驚。其實男盜女娼都是大家司空見慣的事情,只不過大家也許沒有思考過其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更沒有思考整個社會的情況。本文就從人要活著就要吃穿住這個基本常識出發,來揭示男盜女娼背后的深層次原因。
3.提示:財富來源于生產力,生產力創造財富。生產力完整的5大要素是需求力、整合力、自然力、工具力、勞動力。創造出來的財富是人來分配的,不分配就無法消費,無法使用。有分配財富權力的人或者組織是分配者。財富分配的合理方法是根據創造財富所需的生產力要素來分割,有五塊,分別為需求財富,整合財富、勞動財富、自然財富,工具財富。需求力獲得需求財富,整合力獲得整合財富,勞動力獲得勞動財富,自然力獲得自然財富,工具力獲得工具財富,自然力和工具力的財富份額統稱為公益財富,公益財富應當由所有人均衡分享。怎么分享?均衡分配。財富是否為自己所有的唯一判斷標準,就是自己能夠獨立決定怎么使用。自己無法選擇如何使用財富,當然不能算做是歸自己所有的。財富合理分配給每個人以后,每個人可以自行選擇如何使用,也即每個人有權自由選擇如何處置屬于自己的財富份額。實際上,在分配領域,在缺乏有效制約的狀態下,也就是分配權沒有掌握在全民手中的時候,不合理的財富分配和再分配事情經常發生。分配者利用自身的便利,容易把自然力和工具力的公益財富據為己有,造成社會的貧富分化現象,產生社會極端的不平等惡果。
4.本文核心思路:生產力越來越發達,工具和自動化技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應用程度越來越深,生產效率越來越高,更多發明創造實用化,工具越來越多地代替了人的勞動,人就富余空閑了,但是人總要吃飯,起碼要滿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因此就想盡一切辦法去獲取財富,男盜女娼也是獲得財富的方法,公益財富沒有被分享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沒有辦法獲取勞動財富和整合財富,就會被現實環境逼迫去男盜女娼。男盜女娼的根源是:少部分人掌握了財富分配權,這少部分人吞噬占有了自然力和工具力創造的財富,也就是說吞噬了公益財富,多數人沒有財富來源,少數人必然越來越富,多數人必然越來越窮,貧富分化非常厲害。其實,自然力和工具力是人類共有的財富創造要素,產生的公益財富應當屬于每一個人,當然應該均衡地分配給每一個人。生命是很脆弱的,幾分鐘不呼吸就會死,幾天不吃飯也會死,沾點特殊東西也就沒命了……少數人掠奪了多數人的財富,人為導致多數人陷入生存困境,不得不男盜女娼,男盜女娼實在是被逼出來的萬般無奈萬不得已之舉。其實,少數人吞噬大多數人的財富,本身就是男盜女娼,分配者男盜女娼在前,導致社會各個方面產生連鎖反應。分配者男盜女娼是社會危機的直接誘因和開路行為。發展生產力是在生產層面上創造財富的必然選擇,分享公益財富是在分配層面上塑造美好社會的必然選擇,有需生產加上合理分配,兩者缺一不可,互為促進。少部分人人為阻礙和拖延分享公益財富的做法,是不對的。這種人為制造的貧富分化,這種人為的獨吞和掠奪,是人間最大的罪惡,是對多數人天賦權利的無理剝奪,當然是應該消失的,人人有權利制止和扭轉這種人間罪惡的繼續發生。
5.分享公益財富的具體辦法是“全民社會保障月供制度”,簡稱月供制。月供制提供給每一個人的財富,叫做生存保障金。
6.人要吃穿住,就是要消費,吃穿住僅僅是每一個人的基本需求,是必須的。消費的財富從哪里來?從生產中來。怎么得到生產出來的財富,屬于分配問題。怎么才能分配到東西這個事情是必須合乎情理解決的。人得不到吃穿住的必需品,就會很快從世界上消失,特別是吃。沒人想從世界上消失,因此人人都要想辦法解決吃的問題。而且不是解決一次就完事了,要天天解決,一輩子解決,這是一個永久持續的事情,直到生命終結那一天。人最厲害的疾病不是癌癥,也不是艾滋病,是饑餓和死亡。無論什么人,都首先面臨吃飯這個生死考驗。只有活著這個事情能夠做到,后面才是活好,活得長久的事情。
7.發展生產力解決的是生產問題。發展生產力解決不了分配問題。合理分配需要人來完成。生產不等于分配,也不等于消費。
8.物質活動有兩大領域:生產領域和分配領域。
9.在生產財富領域,發展生產力的結果不僅是創造了更多的必要財富,還要讓財富的生產創造過程優化——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減少勞動人員,縮短勞動時間,減低資源耗費,減少環境負面影響,保證產品和服務質量,可持續發展等等。創造財富僅僅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在分配財富領域,按照生產要素投入比例來合情合理地分配,盡可能滿足所有人的必要需求,人人得到生產力發展的實惠,讓人人活著、活好、活得長久。生產的目的是消費,要消費,先分配。分配過程包含分配目標,分配標準、分配手段、分配行動、分配的實際結果等過程。以美好的分配目標為導向,建立合情合理的分配標準,有了非常合乎情理的分配標準,具體實在的分配手段,以及不折不扣的執行分配的行動,才能產生好的分配結果。所謂分配標準,通俗點說,就是誰能憑什么理由得到財富,應該得到多少財富。財富分配的理由,最客觀、現實、可持續進行的當然是財富生產創造和促使財富價值實現過程中投入的生產力要素。什么投入,什么獲益。什么創造,什么收獲。
10.那么完整的生產力要素有哪些?完整的生產力要素有五類:需求力、自然力、工具力、勞動力、整合力。需求力是指發現財富需求,打通產品服務和消費者之間通道的能力,財富創造是一種有目的有動機的活動,沒有需求,生產就不能存在和持續;自然力是指物質、能量和空間,人類的一切活動都建立在世界上原本存在的東西;工具力是指以工具為載體和媒介以便發揮作用,可以改變物質結構和位置的自然規律,工具是自然規律的載體和媒介,使用工具,其實就是使用自然規律,讓自然規律發揮作用和影響,使得各種自然力要素之間建立關系,人對自然規律的利用正是借助作為自然規律的載體——工具才實現的;勞動力是指直接操作將財富生產出來的人;整合力,是指建立通路,將需求力、自然力、工具力、勞動力以及自身融合在一起,將這五種生產力要素的潛在作用激發出來,創造財富的力量,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單獨的生產力要素僅僅具有潛在價值,只有融合在一起,才能提供產品和服務,被人們利用,發揮作用和影響。
11.什么是價值呢?價值就是事物的作用和影響。人們使用事物的時候,事物的價值才真正顯現出來。人們通常所謂的財富,就是指價值的載體。金錢和財富是兩個概念。金錢是財富的象征和代表符號,金錢是人造的,金錢是人為了交換財富的方便想出來的一個東西,金錢是可以人為虛構的,財富是虛構不出來的,財富必須實實在在的生產。金錢不能被人直接消費,財富是可以被直接消費的,一個人也只有能夠分配到財富,消費了財富,才算真正擁有財富。世界上沒有金錢,人照樣活,但是沒有財富,人就無法生存。生產財富,就是生產價值的載體。分配財富,就是分配價值的載體。分配到的財富,僅僅具有潛在價值。當財富被使用,也就是被消費的時候,需求被滿足,潛在價值被激發出來,價值創造過程最終完成。人們想要得到的,就是財富的消費價值,以及派生出來的互相交換不同財富的權利,最終的目的仍然是獲取使用權,也就是消費權。由此可見,生產創造的潛在價值,以財富為載體,隱藏在財富之中,經過分配,最終被人消費和使用,價值激發出來,價值得到體現。在這個過程中,有些使用導致價值載體消失,價值實現的時候就是價值載體消失的時候。有些使用不會導致價值載體立即消失,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價值滿足了需求是一件好事,但是,某一需求被滿足以后,價值載體在這個需求上,就暫時沒有新機會發揮價值了,也就是沒有用武之地了,沒有潛在價值被激發出來的可能了,所謂“過河拆橋,卸磨殺驢,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就是說的這個道理,不過一個載體的價值是多樣的,可以在其他方面發揮價值,人也是這樣,是多種價值的綜合體,而且通過學習還可以獲得新的價值,要隨機而變,根據不同的情況靈活使用可能的價值,不要指望一種價值用到死,具體到生產力系統,也要根據需求決定生產什么樣的財富載體。生產和分配是手段,消費是過程,滿足人的需求是結果,根據需求隨機應變是生產力系統價值實現的前提條件。人創造財富,就是為了得到需求滿足的結果。價值因滿足了需求而存在,不是可能滿足,是實際發生的滿足。
12.生產力大發展,對人有很多影響。比如,社會化大分工導致單個人的勞動復雜程度降低,工具機器替代了原先需要人來完成的工作步驟,整合者對分配權的影響極大化,人對外界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
13.社會化大分工是生產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社會化大分工導致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變化,社會的有效運轉越來越依賴人人認同的公共契約的使用。社會化大分工也帶來一個現象——生產和分配分離——從事生產的不一定有分配權,有分配權的不一定從事生產,生產的人不一定能消費,消費的人不一定生產。也就是說,生產和分配界限分明,各自獨立,成了互相獨立的兩個過程。生產權和分配權互相獨立,產生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就是,分配者會怎么樣分配財富?和以前相比,生產者的分配份額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在缺乏對分配者有效制約的社會環境下,生產者的分配份額能否得到保障?其他生產力要素應得的財富份額能否得到保障?分配者會不會把其他生產力要素的財富份額據為己有?如何避免財富被分配者單方面私吞?
14.工具機器也是生產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實際上,工具機器在生產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生產力的發展正是隨著生產工具的發展才不斷發展的。人利用自然規律的能力越強,也就是工具的能力越強,工具的自動化能力越高,生產力創造財富的水平也有可能越強——僅僅是有可能,某些人為的將自然規律據為己有的行為,會讓生產力的潛能得不到發揮。工具機器的使用,幾倍幾十倍幾百倍甚至幾千倍地提高了生產效率。特別是自動化生產流程的應用和普及,更是減少了人的使用數量。工具代替人勞動,把人排擠出原有的勞動崗位。這種情況,產生了一個問題,而且是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那些沒有參與勞動的人,他們依靠什么生存?
15.上面兩個問題——財富合理分配問題和無業者生存問題——這兩個問題,事關社會中每個人的生死存亡,是不能回避的,不能忽略的,不能拖延的,是必須得到解決的。
16.其實,這兩個問題,說的是一個本質相同的問題——人們怎么分配到財富?靠什么維持生活?當原有的財富來源被切斷以后,人們靠什么生存呢?有哪些可能的新的生存途徑呢?
17.盡管按照生產力投入要素分配財富,是最客觀、現實、可持續進行的合乎情理的財富分配標準。但是財富并不會被自動分到每一類生產力要素的所有者手中。財富分配是一個過程,其重要性并不亞于財富的生產。實際上,事在人為。財富的分配過程也是由具體的人來操作的?,F實中,影響財富分配的因素不僅僅是生產力要素,還有暴力、信息。也就是說,分配者可以借助暴力和信息讓財富分配不合情理。不合情理的事情當然是不應該發生的。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的發展過程,一直是以 財富生產過程的完全自動化 和 財富分配過程和結果的完全合理化 為理想手段的。人類社會的努力方向,有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人與自然之間——人對自然變化的適應能力,也就是對自然規律的利用能力,第二個方面是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發生關系,互相刺激和反應而產生的環境)之間——對扭曲財富合理分配的暴力的制約,對扭曲財富合理分配的信息不對稱的消滅,辦法就是人人社會權利平等和公共財富分配信息完全透明。第三個方面是人與自身之間——每一個人的消除自身無知的努力,無知產生恐懼,恐懼產生貪婪,貪婪產生暴力,暴力產生壟斷,壟斷破壞財富的合理分配。因此,每個人都天生具有三大權利和義務——改變自己,聰明智慧;改變自然,感恩自然;改變社會,公益人類。
18.要生存,就要消費,就要獲得財富的分配份額。在現實生活中,有哪些獲得財富的途徑呢?為了不至于讓人們無路可走,陷入死路一條的絕境,讓我們來看一看現實中獲得財富的可能途徑和方法吧,希望能從對現實社會的分析中,為人們找到生存之道、思路、門路、出路、活路、生路。在現實的交通道路中,經常有交通堵塞的現象發生。希望在我們對所有可能的途徑都分析完畢后,人們的生存出路不至于被一條條堵死。因此,首先我們需要確立幾個判斷標準,來綜合衡量出路的運輸能力。對現實的分析,不僅需要做定性分析,還要做定量分析。不僅需要考慮到所有的可能性,而且要考慮到現實性。不僅要考慮到某個人,而且要考慮到所有人。正所謂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路是否真正走得通,還要靠現實的可行性分析。既不能指望畫餅充饑,也不能指望守株待兔,更不能飲鴆止渴,望梅止渴也靠不住。
19.我們必須有自己的判斷標準,以目標為導向,通過良好的途徑和手段達到好的結果。如果你沒有自己的判斷好壞的標準,就是沒有主見,就容易陷入某些自圓其說的謊言之中。那些謊言往往披著華麗而有趣的面具和包裝。你有了判斷對錯的標準,就能戳穿那些謊言。就知道那些言語是否真的能夠達到目標。請記?。耗康暮徒Y果是不同的。目的不等于結果。可能性不等于現實性。只有行動了,做過了,嘗試了,才知道到底可行不可行。不要為美妙的理想和計劃迷惑。請思考其背后的可能動機,警惕口惠而實不至的漫天飄舞的沒有兌現承諾。
20.有益于財富可持續創造的出路標準,判斷因素一:容納能力高。我們考慮的是所有人的情況。一個人得到的出路,不能是以堵死另一個人的出路,讓別人走投無路為前提。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判斷因素二:可持續。在信息透明的情況下,下次同樣的情況,人們仍然樂意合作,不是“一錘子買賣”,不搞信息欺詐。判斷因素三:如意、非逼迫、非無奈、非暴力。一個人不僅僅是為了生存才做這個事情。就是說,一個人在沒有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仍然樂于做此類事。判斷因素四:易位原則。就是甲對已所做的事情,當甲處在乙的位置上時,甲也樂意乙對甲做同樣的事情。也就是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這其實是指公平原則。一個人怎么對待別人,也應該心甘情愿別人那樣對待他。
21.可能有益于財富可持續創造的出路分析:
22.出路一:直接生產勞動。也就是作為生產力五大要素之一的勞動力去創造財富。勞動力需要掌握使用工具的技術。工具的能力越來越強,生產之間的連接環節逐漸也有工具取代,直接勞動越來越多地被工具取代。越來越多的人將被工具從這個出路里排擠出來,失去工資報酬,需要使用其他出路。即使暫時沒有被工具所取代的直接勞動,也由于崗位的稀少,競爭人數的激烈,勞動的人不得不忍受日益隱性降低的工資報酬。不是不努力,努力的結果是把別人擠下去而已,問題轉嫁而已,而不是共贏共生。在只有一個位置的情況下,全世界100個最聰明最智慧最努力最艱苦奮斗的人一起競爭,請責怪人家不夠努力的人告訴大家答案:有多少人失敗?比如農業中的直接勞動部分,工業建筑業中的勞動部分……趨勢:容量不斷減少。
23.出路二:運用整合力,整合生產力的五大要素,為生產進行打開通路。比如提供生產場地、提供工具、提供原材料、提供信息等等。其實,就是提供對這些事物的支配力和關系。愿意提供支配力,就促進了生產要素的融合。經常用到的一個詞是投資。這個“資”的意思,就是支配力。既可以自己直接使用這些支配力,整合各種生產力要素,直接獲得整合財富,也可以讓別人代理使用這些支配力,自己間接獲取整合財富。原先,很多人在出路一是謀生,被排擠了出來。多數人是依靠習慣生活的,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另謀出路的。這些人在出路一里生存不下去了,被迫思考出路二。很多的人,并沒有這些整合力,也缺少這方面的認識。因此,很多人走不通這條道路。何況,整合力是一種玩心思的社會活動,有效整合可以創造財富,無效整合只會損耗支配力。隨著生產的規模擴大,很多人只能讓別人代理使用支配力,這在以暴力威脅和信息壟斷為特征的社會風險極大。容納能力有限,風險很大,人的心理壓力很大。比如股票……趨勢:容量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
24.出路三:依靠需求力謀生。發現需求,獲得載體,等待時機,在價值載體的交換活動中賺取差價。事物的價值因需求變化而不斷變化。需求少時擁有價值載體,需求大時出賣價值載體,在差異中求生存,這是一種預測趨勢洞察社會的能力。比如零售、批發、廣告……趨勢:容量越來越小。
25.出路四:公益財富。就是生產力中的自然力和工具力的財富收益。需要區別的是,提供自然資源和自然力是有區別的,提供自然資源的行為是一種整合行為,自然力本身是全人類共有的。提供工具的行為和工具力也是完全不同的,提供工具是一種整合行為,工具力是自然規律的載體,是全人類共有的。每個人要獲得公益財富,可能的途徑是全民社保。最合情合理的方案是“全民社會保障月供制度”。公共分配者以稅收等方式從社會創造的財富中提取公益財富,然后以生存保障金的方式均衡地分發給社會中每一個人。生產力越發達,公益財富占全部財富的比例越大。這也是容量最大的一條生存之路。分配者權力不受有效制約的社會中,分配者容易隱藏這部分財富,據為已有,這條出路的容量減小,多數人陷入生存危機。不如社保。趨勢:制約分配者權力后,容量越來越大,成為人們的主流財富來源。
26.出路五:贈予。財富合理分配以后,每個人可自由支配。
27.沒有按照生產力要素投入比例分配,能夠扭曲財富合理分配的方法:偷、搶、騙、壟斷、暴力……這些方法不利于生產的可持續性。
28.生產發展了,生產效率提高了,環境變化了,工具替人干活了,人們用不著工作了,收入沒有了,全民社會保障月供制度指望不了了,生存壓力來了,吃穿住都成問題了,發展不發展都和自己無關了,心里著急發慌不知道怎么辦了,不吃飯不行了……
29.沒法生產了,只好在分配領域活動了。合理分配是獲得財富的手段,不合理分配也是獲得財富的手段。當生產力發展,月供制沒有運作,合理的分配手段被分配者扭曲的時候,很多人只能在男盜女娼的領域求生存謀發展了。不把月供制運作起來,就會惡性循環,出現危機,社會步入動物世界。建立月供制,使分配手段合理化,社會進入良性循環,人人自由如意——人人經濟上自由,無生存之憂,人人如意,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體驗美好社會,社會步入人性世界。是選擇動物世界,還是選擇人性社會,全在分配者一念之差。
30.分配者私吞公益財富,導致貧富分化嚴重。貧富分化的原因是,擁有分配權的人依靠權力,侵占了應該屬于每一個人的公益財富。為什么這些少數人可以吞噬大多數人的財富呢?因為大多數人一盤散沙,沒有聯合起來,就無法制約獨占了分配權的人。
31.一切都是變化的,時間真是個好東西。那些有工作的,有權力的,也隨時有完蛋的危機,因此人人自危,人人不得安生,人人得心理病,人人在痛苦掙扎。人人都像沒頭蒼蠅一樣到處亂碰亂撞,只要有口飯吃,不管是否是自己擅長和喜歡的事情,都要去做,一概無法自主選擇,別無選擇。人人都活得憋屈,無奈而可憐??墒沁@么多人卻不知道問題是出在分配領域,也根本不知道解決的辦法。
32.解決這樣的問題,生產領域是不行的。分配領域的問題只有從分配領域解決。一個良好的解決途徑是“全民社會保障月供制度”這個方法。事在人為。人不為就永遠不會自動做到。
33.說到財富分配,有必要說明一下人性和獸性的區別。人的行為有真善美,有假惡丑。把真善美當做人性特有的,把假惡丑當做獸性特有的。人性以創造、分享和融合為行為特征,獸性以爭奪、獨占和對立為行為特征。好的做法,是符合人性的做法。壞的做法,則和獸性吻合。人人要活著、活好、活得長久,擁有自由如意的人生過程,那么在人的社會活動中,就要多發揮人性的作用,抑制獸性的影響。聽話聽內容,看人看行動。不要單憑言語去判斷一個人,真正有效的判斷方法是看一個人的行動。這可以繞過“言行不一”和“口惠而實不至”的不負責欺騙行為。
34.被剝奪了公益財富的人們,怎么去生存和發展?做無本買賣吧,向分配者學習,向扭曲財富合理分配的方面發展,男盜女娼唄,人人概莫能外。分配者逼迫如此,誰能怎么樣。在此種情況下,分配者和偷搶騙者的行為本質相同,都是以暴力威脅和信息不透明的手段扭曲了合理的財富分配。就單個人員的社會破壞作用和影響來論,偷搶騙者比分配者要高尚的多。分配者毀壞的是整個社會財富調節平衡系統,把人性社會搞成了動物世界。
35.以前天真可愛純潔的小男孩和小女孩,在n年后會走到男盜女娼這一步,誰的錯?這些原先的小花朵小未來,他們有什么辦法?環境不改變,全民社會福利保障不建立并且有效運轉起來,如今幼兒園小學校里的小寶貝們,在n年后,又會重蹈男盜女娼的覆轍,請問,社會是怎么了?誰之過?那些手握分配權的人啊,你們意識到這些了嗎,思考過這些事情嗎?你們的頭腦哪里去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憐的天下父母啊,想到以后你們的寶貝們在社會環境中無可奈何地遭遇到這些事情,只要社會系統運轉方式不發生變化,過去以及將來,世世代代,將有無數人淪落到這悲慘的處境,你們的努力和艱辛付出又是為誰的幸福做鋪墊?想一想吧,可憐的人啊。身居高位者和低位者,在這種人為制造的惡劣的社會環境中,物競天擇的動物世界中,你們的子女又如何獲得和你同樣的地位?達到你們的高度?你也許可以照應他們到下一代下下一代,再往后呢,會發生什么?如果你不想你的子子孫孫男男女女,你周邊的親人朋友及其后代也落到男盜女娼的悲慘地步,你想沒想到要做點什么?只要社會的分配模式不合理,你的后代和你的至親的后代,遭遇到這樣的事情不是早晚的嗎?何況,你本身的地位難道就是永不改變的嗎?就算為你們自己和你們的至親著想,為你自己的私利著想,你難道不知道什么是更好的辦法嗎?你無所適從了嗎?你麻木了嗎?你成傀儡了嗎?你感覺無能為力了嗎?你想要得過且過了嗎?你在等待別人來拯救你嗎?你屈服了嗎?你在擔心什么?你又真的在期盼什么?你的見識和眼光哪里去了?你的理想哪里去了?你的價值哪里去了?你的勇氣哪里去了?你的聰明才智就在于你現在干的事情嗎?你得到的真的是你想要的嗎?你失去了什么人生最寶貴的東西沒有?是什么泯滅了你的人性?是什么磨掉了你的銳氣?是什么塵封了你的良知?是什么蒙蔽了你感受人間疾苦的心靈?是什么使你停住了善待天下的腳步?是什么使你放棄了人間道義?是什么打造了你的鐵石心腸?是什么讓你覺得壓倒一切人就是你的最大收獲?是什么告訴你社會就應該是這樣,你沒法去改變,你只能去承受去適應去忍耐?是什么讓你把糟糕的現實當寶貝一樣護著而拒絕合情合理的改變?是什么讓你把社會的自由平等當垃圾一樣踩在腳下?是你什么愚弄了你的心智?就算以前不知道,看了本篇文章,難道還不知道嗎?人人自保,則人人自危。一個聰明智慧的人,不僅要改善自身小環境,也要改善社會大環境,因為人的自由如意,不僅依賴于自身的能力,而且依賴于環境的優化。在能自顧時且顧人,不要等到自顧不暇時后悔莫及吧。不要認為美好不現實,也不要認為美好遙不可及,現實難道不是一直在變化嗎?有什么理論和借口能夠證明,即使我們如何努力,現實不會改變的更美好呢?如果一個人能夠真心誠意并且實際行動起來,和其他人一道,變惡劣的社會生存環境為美好的社會生存發展環境,哪怕一輩子只有這么一次,也可以說不白活一回,這輩子就活得值了。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好在我們遇到了千載難逢的機會,有機會有條件有能力改變糟糕的現狀,壞在現狀還是如此糟糕,我們還處在這糟糕的社會中。社會是人的組合,人選擇什么,社會就是什么。人選擇怎么做,社會就會怎么做。所謂的社會環境,說到底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影響和作用,互相刺激和反應,以及變化。是時候了,只要做起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