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參考(一)
一、新課標對文言文閱讀的要求。
關于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養成初步的文言語感。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
關于評價。“對文言文閱讀的評價,重點考察借助語感和必要的文言常識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要考察學生對傳統文化是否熱愛和有興趣,在文言文閱讀中能否有意識地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國文化精神。評價要有助于學生確立古為今用的意識,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
二、文言文學習的基本內容和方法。
學習文言文有什么訣竅呢?我們都遠離文言文所存在的語言環境,因此培養語感非常重要。而培養語感的最好方法是多讀,學習文言文就要以讀為核心,即誦讀、理解、背誦。誦讀、理解、背誦,誦讀是核心、是關鍵、是文言文學習的立足點。
(1)朗讀,首先要聽老師范讀。文章的腔調、板眼、感情、氣勢、抑揚頓挫以及所蘊藏著的意義,都要通過朗誦表達出來。而學生在聽老師的范讀中,也正要獲得對文章的這方面的最初的也是最直觀的印象和認識,從而激發起自己誦讀的欲望,以達到進一步“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的目的。要再不斷地聽范讀、跟著讀、練著讀的誦讀過程中逐步體會、領悟、感知。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讀音正確。這是由于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間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讀所決定的。一般來說,課文注釋中對這一些都注明了讀音,要依據注音,認真讀準。
第二要注意停頓。包括句中停頓和句間停頓。能正確劃分句中停頓和句間停頓,表明了對語句層次和大意的正確理解,這要在對詞句含義理解的訓練中,通過誦讀來實現。
此外,還要注意讀出語氣、讀出語勢,等等。
(2)誦讀,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反復熟讀課文,逐步加深理解,直至可以背誦的學習過程。
學習文言文,要在誦讀中感知,在誦讀中領悟,在誦讀中積累語言的素材,最后達到將文言變成自己語言習慣的一個部分。背誦,這是由于文言文學習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字詞的識記,詞句含義的理解,作品思想內容的把握,都要靠熟讀成誦才能做到。語言學習是先實踐、運用,然后理解。因而語文學習需要背誦,而文言文的學習則更強調背誦了。
下面介紹一種利用誦讀學習文言文的具體方法:
①預讀。查閱工具書,結合注釋給生字生詞注音,清楚準確地朗讀課文,結合課文注釋和語文工具書,了解有關作家作品常識,結合預習提示或自讀提示從整體上了解課文。
②抄讀。勾劃或抄寫課文中的生字生詞與名言警句,勾劃或抄寫課文中的難句,記錄在閱讀課文時產生的疑難問題,閱讀或摘抄(或作提要、目錄)與課文相關的輔助材料,結合單元學習的提要、課文預習提示、思考和練習,確定學習的童點和難點。
③解讀。結合語境,從句子結構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利用古漢語常識具體分析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翻譯(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課文或課文片斷,以求深入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分析解答課后“思考和練習”中的語言訓練題。
④品讀。從文體特征出發,總體上把握文章作為一種“類型”的基本特征,比較閱讀,從內容和形式方面對文章的具體特征和作者的藝術個性進行分析,查閱文獻資料,就重要的實詞、虛詞和語法問題撰寫語文小論文,以鞏固所學知識,強化能力訓練。
⑤誦讀。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朗讀,力求熟讀成誦。朗讀品味,背誦名篇、名段和名句,準確記憶。擴展閱讀,研讀與文章相關的材料,擴大知識面,以求更為全面深刻地理解課文。整理學習筆記,編寫學習小結,以突出重點難點。
(3)如何用好這套教材。
怎樣用好這套教材更加有效地學習文言文呢?這里做如下建議:
①用好“提示”。 “提示”是學生進行自學的鑰匙,學生通過它可以找到理解課文、把握重點的途徑。明確了學習重點,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了學生自學中的盲目性。我們要充分運用課文前的“誦讀提示”,讓學生首先了解作者簡況,文章中心,寫作背景,寫作特點,以及學習本文的重點,并以此作為掌握課文、理解語言的“鑰匙”。因此,我們我們在學每一篇課文前都要先讀“提示”,劃出要點,明確重點,然后自讀,把“誦讀提示”作為學習課文的一把導向性的“鑰匙”。
②朗讀感知。不斷朗讀,不但可以基本把握文章大意,也可以增強語感,即使有一些不太懂的字詞,也可以借助上下文來基本掌握。明確了課文大意,也就克服了語言的障礙,為進一步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
③抓住注釋。為了能扎實地掌握文言字詞,在誦讀的基礎上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要對重點字詞和難點語句進行圈劃加點,用不同的符號標明一些特殊用法的詞和特殊句式,并對它們進行歸類整理。這樣,不僅使字詞這一重點得到落實,而且也鍛煉和提高了自己使用工具書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④強化背誦。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背誦課文,是鞏固文言文學習效果的一項有效措施。誦讀課文和復背課文每篇必背,瀏覽課文重點選背的要求。背誦要及時、準確、流利、響亮。所謂及時,就是要在課文學完后一二天內就能背誦;準確,就是要準確無誤,可以用默寫的形式來檢查;流利,就是要熟練流暢,不能過多停頓或讀破句子;響亮,就是要在背誦時聲音響亮。通過一年的努力,要能達到背誦四十篇古文和四十八首詩詞的要求。
⑤練習檢測。教材在每一個單元后都安排一個綜合練習。練習主要從詞語、點讀、翻譯三個方面來安排了實詞的一詞多義、虛詞的用法辨析、閱讀理解、文言點讀、特殊句式的翻譯等習題,進一步加強文言文知識的落實。在練習時,我們要在復習的基礎上,“獨立完成,自覺檢測,認真訂正”。這樣就避免了只讀不練的不足,使文言知識在練習中得到進一步落實。
⑥讀寫結合。實驗教材對學生習作還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學生每周要寫四至五篇小作文。很多學生苦于沒有寫作素材而懶于動筆。我們可以從課文中發現寫作的材料。例如,在學完《勸學》、《師說》、《游褒禪山記》、《石鐘山記》等課文后,就可以寫讀書心得和評論,一方面加強了課文的理解能力。
供參考(二)
初中的文言文學習,只是“讀讀背背,不作具體要求”。高中的文言文學習,除了要“讀讀背背”,積累語言材料,增加感性認識之外,還應當引導學生積累文言字詞和語句的相關知識。只有重視文言詞語等基礎知識的積累,才能有效的培養起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鑒于此,我們該怎樣學習文言文呢?
首先,學習文言文要做到“三多”:多讀、多背、多練。古人學習文言文,講究爛熟于心,“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雖然我們不一定要像古人那樣搖頭晃腦,但其重視誦讀的習慣無疑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我們所說的“多讀”,不僅要讀課本,而且要讀讀本,有機會的話,還應當盡可能閱讀一些文言作品,如“四書”、“五經”、《資治通鑒》等,盡可能的擴大自己的視野。“多背”是指凡是要求背誦的課文都要不折不扣的背誦,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默寫下來,連標點符號也不要弄錯!你千萬別以為這只是“死記硬背”,倘若你能堅持到底,那么,在潛移默化當中,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語習慣和遣詞造句的方法,你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的培養起來了。“多練”是提高文言閱讀能力的捷徑之一,不僅要認真完成課后訓練,而且要多做相關的字詞句的分類訓練,以拓展視野,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其次,學習文言文不僅要學會聽課,而且要重視預習和復習。課前預習,除了結合腳注疏通文意之外,還應當進行詳細的圈點勾畫,結合語境,反復揣摩,找出自己暫時還無法理解的東西,對那些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當然,有條件的話,還應當搜集相關的資料,以備不時之需。在預習的時候,千萬別忘記了反復誦讀課文,要盡可能讀出作者的語氣、輕重和感情,要流利通暢、聲情并茂。如果有時間,還可以將不懂的地方制作成問題卡片,以便上課時及時與老師交流或互動。上課時帶著問題專心聽講,認真做好筆記,并及時發表自己的觀點,尤其是自己尚未弄懂而老師又忽略了的地方,一定要“打破沙鍋問到底”,切忌淺嘗輒止,不懂裝懂!課后復習尤為重要,通過復習,不僅可以鞏固學習成果,而且還可以加深理解,觸類旁通,培養自己的遷移能力。因此,同學們一定不要貪圖省事兒,要是上課聽聽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像“猴子掰包谷”一樣──丟了包谷摘桃子,丟了桃子搬西瓜,丟了西瓜追兔子,丟了兔子空手回──到頭來,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第三,學習文言文,要學會學習。有的同學認為,學習文言文不外乎翻譯課文,因此,上課時抱著參考書不放,就像落水的人抱著一根救命的稻草,視若寶貝,敬若神明,一切唯參考書是聽!殊不知,這些人誤把拐杖當雙腿,丟了拐杖則寸步難行!他們上課時一般不怎么愛聽老師的講解,更不會動腦筋去思考問題,滿以為參考書上什么都有,根本用不著操這份閑心。哪知長此以往,對參考書形成的依賴就像一顆定時的炸彈,隨時都有可能要了自己學習的生命!──他們一翻開參考書,就什么都懂,可謂一目了然;但是,一旦關上參考書,他們就像一個失去拐杖而又不會走路的孩子,收獲的是一臉的茫然!因此,我們要科學的使用參考書,只有在萬不得已時才借用一下,因為,它至多是一根備用的拐杖,千萬別把它當成“雙腳”,路得靠自己一步一步的走,任何投機取巧都只能是徒勞和枉然!
第四,學習文言文,關鍵是要重視歸納和積累。一般說來,初學文言文,最好做到“每課一歸納,單元一小結”。歸納整理時可以從特殊字詞的注音、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成語典故、重點語句以及文化常識等個方面來進行,每個單項都可以自行規定一種特殊的符號,以提高學習效益。如:用“①②③”表示一詞多義;用“※”表示名詞作狀語;用“#”表示使動用法;用“⊙”表示意動用法;用“≠”表示古今異義;用“=”表示通假字;用“@”表示成語典故;用“★”特殊句式……當然,無論做什么整理,都必須積累相應的例句,否則,你的知識點就成了無本之木和無源之水……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只要你持之以恒,我深信,三年下來,你一定會卓爾不群,令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