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這樣描述脈搏:“盛而堅曰脹?!边@可能是世界上最早對于高血壓的描述。
高血壓還是世界上流行最廣的疾病,男女老幼都可以得病。2005年10月,浙江省寧波市的一項調查顯示,最小的高血壓患者年齡才12歲。據國內外有關資料統計,高血壓的遺傳度在60%~80%,隨年齡增長,遺傳效應更明顯。
高血壓是一個隱藏最深的疾病,因為半數以上的患者在患病期間沒有任何癥狀,都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病。
血壓的高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
從年齡上講,老年人因為肌體衰老,動脈相對變硬,導致動脈收縮性降低,因此,年齡越大收縮壓越容易升高。
從季節上講,秋冬季節,人體受到外在溫度降低的影響,血液流動相對減慢,因此,秋冬季節是高血壓的多發季節。特別是舒張壓會因季節變化而升高。
從飲食上講,如果攝取的食鹽過多,那么人體對水分的攝取量也會隨之增加,同時人體的血液量也就相對增加,因此,口味重,喝水多的人血壓也會增加。
從情緒上講,過于緊張,血管也會緊張,血壓就會增高;過于激、興奮和運動,就會促使心臟收縮加快,血壓也會短暫地增高。
從血液質量上講,當人體吃藥過多,吸煙過多,酗酒過多,吸毒過多都會造成血液的質量下降,形成高血脂,使血液呈動脈粥樣硬化,最終導致高血壓。
人體是怎樣調節血壓的呢?
首先是通過大腦中樞神經來調節。大腦是人體的“總司令”,它發出指令,指揮人體的各種活動,血壓調節也會受其影響。在人體的頸動脈的血管外側,有豐富的感覺神經末梢,當頸動脈血壓升高時,感覺末梢神經就會向大腦發出指令,改變血管中樞的活動,使心臟的收縮減弱,防止血壓過高;當頸動脈血壓過低時,感覺末梢神經也會把信息傳遞給大腦的血管中樞,使心臟的收縮力加強,防止血壓繼續下降。因此,耳穴調理血壓必須刺激耳穴的神經系統。如:皮質下、神門、耳尖等。
血壓調節的第二渠道是體液調節。體液調節是指體內的一些細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激素和代謝產物,經體血液和組織液運輸,達到全身的組織細胞或某些特殊的組織細胞,作用于細胞上相應的受體,對這些細胞的活動進行調節。這些體液調節同時對血壓有著重要的調節作用。
血壓調節的第三渠道是腎臟調節。因為腎主水,和水鈉代謝有著密切的關系。而水鈉代謝又直接影響到血壓的升降,所以,耳穴“腎”是調理血壓的主要穴位。
高血壓只是血壓升高的一種癥狀,而不能算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因為人的血壓隨時都會處在頻繁的變動之中。即使是健康的人,在飯后劇烈地運動或者情緒異常地激動的情況下都可能引起血壓升高。所以24小時動態血壓包來監測,這樣才能得出一個人的準確血壓。
-----《耳穴調理三高及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