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活在世間,之所以有別于其他生物,關鍵在于人類擁有意識和思想。人類通過意識思想的活動,逐步認識到自己與身邊人之間與整個社會之間乃至整個世界之間的關系。
會思考我是誰?我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我渴望得到什么?我為誰而活?這輩子就得過且過嗎?甚或是混吃等死嗎?
這些思考的答案經過身體力行的實踐都可以叫做信仰,這些思考都源于要有一個信念或動力支撐自己活下去,每個人都有,只不過信仰有正確與否、淺薄厚重之分。
現代人大致有三類信仰:宗教信仰;政治信仰;物質功利主義信仰。
我們耳熟能詳的例子就有許多,如為某主義的實現,拋頭顱灑熱血的戰士;為某某教派的殉道者;以及為追名逐利而變得喪心病狂的階下徒。
人生在世,有信仰的人比沒有信仰的人更容易找準生活的定位和準則,找到生命的價值,信仰到底還有何作用讓眾多人趨之若鶩呢?
1. 信仰可以追尋世界的本源
人類自從有了意識和思想,一代代傳承面對的是無法回避的問題,這世界開始是什么樣子?天地日月是怎么產生的?人類的祖先是從哪里來的?
這些問題,成為人類永恒的困惑。而追尋答案促使了信仰的產生。
有科學理性的進化論,有感性的世界由大能者、神、或上帝創世論。有相信宇宙形態的變化,生命過程的流轉,是由眾生所造的業力感召的結果。
答案多多,信仰種類就繁多,你選擇了什么樣的答案,也就選擇了什么樣的信仰。
2. 信仰能克服死亡帶來的恐懼
每個人從出生開始,人生就千差萬別,但最終都是相同的結局——必將走向死亡。死亡是什么,沒人能夠體驗得到,也沒有人知道明確的答案。
當生命結束時,要接受生命沒有出處,生命到此為止再無其它的可能,甚至是生命沒有意義。從人海茫茫的人世走向孤獨虛無的未知,死亡是令人恐懼的,面對死亡的恐懼,信仰產生了。
有人說,人類死亡,肉體腐爛,精神不朽;有人說“死亡救贖”論,有人說,死亡只不過是進入了天道輪回。
無論相信哪種信仰,死亡都使人從未知的恐懼變得心懷泰然地面對,甚至是歡喜從容地接受。
3. 信仰能化解生命中的苦難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許多不確定的存在,除此之外,人類有著共同點,都要歷經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八苦。
怎樣面對人生的苦難,為自己的心找到不苦的理由,產生了不同版本的解釋,也就產生了各種不同的信仰。
基督教則主張“原罪觀念”;古代神話認為人的命運掌控在神的手中;佛教宣揚因果報應;各種主義宣稱為其獻身是光榮的,生命都不重要,更何況是面對人生的苦難……
信仰,無論你選擇了哪種,都會讓你在面對人生痛苦時可以找到溫暖的手緊握。
4. 信仰使人得到精神世界的滿足
人類有別于其他動物,除了滿足基本的物質需求外,還在于有更高的精神需求。那些以吃喝玩樂唯物拜金當信仰的,當身體得到滿足之后,人生會失去目標和方向;
那些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者,在面對神秘莫測的宇宙世界時,會覺得人類格外的渺小與脆弱,為人類的自身缺陷感到無能為力束手無策。
當智慧無法達到真理,人類的靈魂無法安頓時,當唯物主義者得到滿足而無所適從時,信仰成為解決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唯一途徑,信仰成為人類高尚精神生活追求的唯一存在。
信仰使生命獲得強大的力量,使靈魂獲得無限的慰藉和永恒的寄托。
5. 信仰制約著人類欲望的底線
人類的欲望是無限大的,為了滿足欲望不擇手段超出了正常人的想象。
當今社會金錢、權力、利益等各種因素混雜在一起,造成現代人價值觀嚴重扭曲,私欲膨脹、誠信缺失、利己主義、拜金主義、虛無主義日趨泛濫,社會道德底線不斷地被突破,甚至淪喪,為達到目的人類無所畏懼。
人們精神空虛、心理失衡,物欲橫流的社會是信仰嚴重缺失的體現,沒有信仰人類就沒有底線。信仰是社會有序,國泰民安的重要基石。
人沒有文化是可憾的!沒有精神是可憐的!沒有信仰是可悲的!
當主義解體;科學被推翻;金錢物質的大廈崩塌;
當心靈千瘡百孔,幾近崩潰;當成功者走入人生的巔峰,高處不勝寒。
信仰——也只有正確的信仰才能夠永遠支撐你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