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們都在看
松花蛋俗稱皮蛋,是我國的傳統食品之一。然而,國人十分喜愛的松花蛋,卻頗受外國人排斥,甚至入榜“世界十大惡心食品”。當有人問我“什么人千萬不能吃皮蛋”時,我承認自己被這個問題吸引了。又到了夏季吃皮蛋的旺季,我們來嘮一嘮這個問題吧。
食
松花蛋的制作過程一般是這樣的:在鴨蛋(或雞蛋)外面裹一層草木灰,其中加一些石灰之類的堿性物質。放置一段時間后,蛋白部分變成凝膠狀,而蛋黃部分也凝固變色。一般用雞蛋做的松花蛋,蛋白會呈透明金黃,帶有雪花斑點,蛋黃呈黃色。用鴨蛋做的,蛋白一般發黑且不透明,蛋黃呈墨綠色,有松花斑點。
怪
無鉛皮蛋不是夢?
傳統工藝制作的松花蛋含鉛量較高,但隨著工藝的進步,我國近年出臺了松花蛋新標準,規定了其中鉛的含量。如今,正規廠家制作松花蛋已經開始使用“無鉛工藝”,利用氯化鋅或者硫酸銅代替氧化鉛,在減少鉛含量的同時,也可以起到封住洞孔的功效。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幾年公布的信息,抽檢的松花蛋制品很少鉛超標。
但是,下到城鄉結合部,下到村莊里走訪調查,就會發現“無鉛工藝”并沒有想象的那樣全國普及。一些條件差的小作坊或工廠,為了保證皮蛋的口感和賣相,還是會在制作松花蛋的時候,悄悄添加一些氧化鉛進去。這些皮蛋大多是散賣的,也有標簽早就統一印刷好了的,后期貼上的“無鉛皮蛋”赫然在目。
有的皮蛋小加工廠的技術人員,甚至還不知道自2015年12月1日起,皮蛋開始執行新的國家標準,所有皮蛋制作過程中不得添加鉛物質,皮蛋鉛含量都不得大于0.5mg/kg。此次新的標準對傳統工藝生產的溏心皮蛋也一視同仁,沒有再網開一面。以前是允許傳統工藝皮蛋鉛含量小于或等于3mg/kg。
換言之,現在市面上一些沒有標注鉛含量的皮蛋,和貼著無鉛標簽的皮蛋,到底含有多少鉛,是不是切實的“無鉛工藝”,都不好說。
有鑒于此,孕婦、兒童能不吃就不吃,能少吃就少吃。實在要吃,也要看準有信譽的、貨真價實的無鉛品牌。
攝食同樣量的鉛,普通人群消化道鉛吸收率為10%~15%,而孕婦與兒童吸收率則高達50%。嚴格地說,鉛對于胎兒和兒童健康的損害沒有安全水平,最為理想的血鉛濃度應為零。
孕婦為了適應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骨鈣動員加快并伴隨著骨骼鉛的釋放,孕婦比普通人群更易鉛中毒。加之胎盤對鉛基本無屏障作用,即使是低水平的鉛暴露,孕婦體內的血鉛也可順利進入胎兒體內。胎兒期屬于生長發育的高速增長期,對鉛的毒性具有高度敏感性,即便是低水平的鉛暴露,也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幼兒、兒童對鉛敏感,腸吸收率高,排泄率很低,約有30%的鉛會滯留在體內,其中25%通過血液向軟組織中轉移。因此,學齡前兒童已經成為鉛中毒高發人群,千萬離不明不白的“無鉛皮蛋”遠一點,千萬不要吃鉛超標的皮蛋。
來源:大眾健康微信公眾號
文章: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 朱毅
編輯:余運西 李君(實習)
校對:欒兆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