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人
已經意識到肝的重要性,
一直以來也有“春季養肝”的說法。
今天我們就一起聊聊養肝,
讓我們在新的一年一起養好肝。

肝臟是我們體內的“化工廠”,
不僅能合成各種營養物質,
同時還是個解毒能手、安全衛士,
但是它卻很容易受傷。

那么哪些事情最傷肝呢?
1
大塊吃肉,傷肝!

肉吃太多,會導致脂肪攝入過多,很傷肝!
餐餐大魚大肉,頓頓重油飲食,脂肪多到肝臟來不及消化,只能積壓在肝細胞內,最后導致脂肪肝。

如果脂肪肝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會引起脂肪性肝硬化,甚至肝癌。
2
喝完這杯還有下一杯,干!肝啊!

喝酒傷肝!
酒喝下去后,只有10%經過胃腸道排出體外,還有90%需要肝臟分解代謝。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進入肝細胞會變成乙醛,乙醇和乙醛對肝細胞而言都是毒藥▽

輕的話,損傷肝細胞使肝酶(如大家常說的轉氨酶)從細胞內跑到血液里,所以很多人酒后查血會發現肝酶(轉氨酶)升高。
重的話,肝細胞發生不可逆的損傷,經過一系列演變成為酒精性肝硬化,可能發展成肝癌。
3
亂吃藥,傷肝!

是藥三分毒!
肝臟是重要的解毒器官,它參與了藥物代謝,能分解有毒物質。

如果你留意過藥物說明書中【不良反應】,就會發現很多藥物都寫了一句話:長期服用可能引起肝酶升高,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所以,不管是中草藥還是西藥,都應在醫生和藥師的指導下合理用藥,對于需要長期用藥的患者,應定時監測肝功能。至于那些寫著“不良反應尚未明確”的藥物,更需要注意。
4
5種病毒專門傷害肝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目前已知的有5種:甲肝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丁肝病毒、戊肝病毒。
所有肝炎病毒都會引起肝臟急性損傷,其中乙肝、丙肝病毒還可能造成慢性損傷,導致肝硬化、肝癌。

搞清楚了哪些事最傷肝,
那么,想要保護肝臟,到底該怎么做?
護肝,做好6件事!
1. 定期體檢
肝臟有很強的忍耐力,只要沒有徹底趴下,就會拼命工作,所以即便肝臟已經病得很嚴重了,發病早期也沒有任何癥狀。
定期體檢能讓我們及早發現肝臟的病變。

40歲以上、曾感染病毒性肝炎者,長期服藥、有肝癌家族史的人,一定要每年查一查肝功能。
2. 保證睡眠、早睡早起
熬夜傷肝,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但是熬夜確實會對肝臟的轉氨酶數值有影響,尤其是在已經有慢性肝病的患者身上體現得更明顯。

成年人每天應保證6~8個小時的睡眠,睡得好能預防多種疾病。
3. 控制飲食,多吃綠色蔬菜
春天是萬物生發的季節,比冬天更容易吃到豐富的蔬菜,而多吃蔬菜對于身體各方面都有益。
膳食多糖和纖維素,可以減輕肝負擔。足夠的維生素A有益于幫助肝損傷的修復。

每天吃夠一斤蔬菜,尤其要多吃深色葉子蔬菜。菠菜、油菜、紫甘藍等能夠吃半斤以上最好,還有二兩(100 克)左右的鮮海帶、木耳、蘑菇和筍類。
每天吃一份水果,一般一到兩個拳頭的量比較適宜。
少喝酒,能不喝就不喝吧。
春暖花開,多出去運動運動。
4. 開心一點
保持情緒平和、樂觀開朗。
好情緒能使氣血調和、血液循環改善,加快肝臟的新陳代謝。

5. 警惕病毒性肝炎
甲肝
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播,比如進食受病毒污染而未經煮熟的貝殼類食物。
建議:
注意飲食衛生。
避免飲用來源不明的水。
不進食未徹底煮熟的食物,特別是貝殼類海產品。
兒童及既往未感染過甲肝病毒的成人應盡早接種甲肝疫苗。
乙肝
乙肝通過血液、母嬰和性接觸三種途徑傳播。
建議:
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的關鍵,這一舉措讓我國乙肝新發病例大大下降。
要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輸血。
乙肝病毒攜帶者要定期復查乙肝病毒標志物及肝功能,必要時可服用藥物增強機體抵抗力和肝臟營養,忌盲目用藥。在專科醫生指導下用藥,進行抗乙肝病毒治療。
丙肝
丙肝越來越被大家重視,其傳播途徑和危害均與乙肝相似。文身、使用公共剃須刀均是高危行為。
建議:
不要共用剃須刀及牙具等。
理發、穿刺和文身等用具應嚴格消毒。
陽性孕婦避免羊膜腔穿刺,盡量縮短分娩時間,保證胎盤的完整性,減少新生兒暴露于母血的機會。
丁肝
丁肝病毒需要乙肝病毒的幫助,才能感染人,所以做好乙肝的預防就好啦。
戊肝
預防措施與甲肝相同,如保護水源、加強食品管理,改善衛生設施等。高危人群還可接種戊肝疫苗。
6. 用藥遵醫囑
不隨便吃藥,在醫生指導下吃藥。


一年之計在于春,
養肝護肝從現在做起!
美酒要少喝,飲食要均衡,
心情要開心,身體要多動,
用藥聽醫生,疫苗要接種,
健健康康一整年。

全國愛肝日
(NATION PROTECT LIVER DAY)
各位親,再過兩天(3月18日)就是第十九個全國愛肝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維護肝臟,增進健康”。
婆婆說養貓會讓孩子流產、畸形,讓我把貓扔了,我怎么辦?
臉腫了?耳朵聾了?還不孕不育?那是因為你們不重視我!
撰文、美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