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孝陵在東陵中的位置
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
清孝陵是清東陵的主體建筑。位于昌瑞山的主峰下,后靠昌瑞山,前朝金星山,位居陵區主軸線上,是清世祖順治皇帝、孝獻皇后董鄂氏(董鄂妃)、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的生母)的陵墓。后世四座帝陵依次分列左右,深刻體會了'居中為尊'、'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傳統觀念。
孝陵的陵址是由順治皇帝生前擇定的。但由于定鼎之初,戰事不斷,國庫空虛,加之順治帝正當英年,并未急于興建。直到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崩逝后才開始興工,到康熙三年(1664年)十一月十九日,主體工程告峻。
大牌坊、大紅門、神道鳥瞰
孝陵第一座建筑是石牌坊
石牌坊里面是大紅門
從大紅門向外看遠處是金星山,景色如畫
大紅門里面大概150米面是大碑樓,也很美麗
神功大碑樓
大碑樓外四角各有一座華表
該陵是清朝統治者在關內修建的第一座陵寢,規模宏大,氣勢恢宏。自金星山下的石牌坊開始,向北分別是下馬牌、大紅門、具服殿、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龍鳳門、一孔橋、七孔橋、五孔橋、下馬牌、三路三孔拱橋及東平橋、神功碑亭,神廚庫、東西朝房、隆恩門、東西燎爐、東西配殿、隆恩殿、琉璃花門、二柱門、祭臺五供、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和地宮。這大大小小的幾十座建筑,用一條長約6公里的神路貫穿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序列。這些建筑的配置與組合均以風水學中的'形勢理論'為指導,其大小、高低、遠近、疏密皆以'百尺為形、千尺為勢'的尺度進行視覺控制。并將山川形勝納于景框之中,作為建筑的對景、底景和襯景,實現了'駐遠勢以環形,聚巧形而展勢'的目的,給人以'高而不險、低而不卑、疏而不曠,密而不逼'和'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良好的視覺印象和強烈和藝術感受。
大碑樓前、繞過影壁山是石像生神道
神道北望是孝陵方向
神道南望是雄偉的金星山
石象
石馬
石駱駝
武士
石像生盡頭是龍鳳門
龍鳳門上精美石雕
由于該陵的營建準備不足,加之順治皇帝停靈待葬,工程急迫,孝陵僅用時一年半便完工,不得已拆用了包括北海西岸'清馥殿'在內的一些明代建筑的材料和構件。
順治帝死后,后妃董鄂氏殉葬,因此,其被賜號貞妃。孝獻皇后有30余名太監宮女殉葬,后來,康熙帝廢除殉葬制度。
陵寢前矗立著一座石牌坊,全部是由漢白玉制成的,完全用石料構筑而成,面闊31.35米、高12.48米。如此精美巨大的石牌坊,在國內已不多見。
上面浮雕著'云龍戲珠'、'雙獅滾球'和各種旋子大點金彩繪飾紋,刀法精湛,氣勢雄偉,成為清代石雕藝術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孝陵主陵區鳥瞰
七孔橋
一孔橋
緊靠石牌坊是大紅門。大紅門是孝陵也是整個清東陵的門戶,紅墻迤儷,肅穆典雅,建筑形式為單檐廡殿頂。清朝時期,在大紅門兩側還環繞近40華里寬厚高大的風水墻,把整個陵區圈占起來。不過現在僅存半華里。
孝陵石像生是清陵中規模最大的一組,全長870米,共有18對,其中文臣、武將各3對,馬、麒麟、象、駱駝、獬豸、獅子站、臥各一對,每座石雕均用整塊石料雕成。它們猶如兩列威武雄壯的儀仗隊排列神道兩側,使皇家陵園更加威嚴、神圣、肅穆。
三孔橋前面是碑亭
碑亭內石碑
順治皇帝是滿清入關后的第一個皇帝,順治喜歡佛教。他常常把和尚召進皇宮研討佛門理論。順治皇帝迷信佛教的靈魂升天說,生前多次指示他死后必須實行火葬。順治十八年,這位佛門天子病死,后代和大臣們不敢違背其遺旨,破例為他舉行了火葬。按照佛門慣例,教徒死后,功德高者要筑寶塔以為墓室。大臣們經過認真討論,決定仍然按照皇家禮制為他興建大型的陵墓。陵墓建制均同于其它皇陵,所不同的是陵墓中不是一個完整的'龍體',而是一個盛著皇帝遺體骨灰的骨灰罐。
隆恩門
隆恩門兩側有東西朝房
陪葬的兩位皇后也是火葬,所以在地宮中僅留有三個骨灰壇,而且清世祖生前明確表示不要厚葬,加之地宮的防御嚴密,這使得清孝陵成為在民國時期清東陵唯一一個保存完好的皇陵。
清孝陵于1991年至1993年進行了全面的維修。地宮未開放,其他景點均可參觀,祭陵大典表演也在孝陵舉行。
福臨6歲在激烈政治斗爭中被擁上帝位的?;侍珮O于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暴卒,由于未預定儲嗣,睿親王多爾袞與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皇位之爭。最后,為平衡,立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為帝,由鄭親王濟爾哈朗和多爾袞共同輔政。福臨于八月二十六日即帝位,次年改元順治。
隆恩殿
隆恩殿丹陛石
隆恩殿銅鶴
隆恩殿內部
東配殿
祭陵大典表演
當時真正掌握帝國實權的是他的叔叔多爾袞。多爾袞“凡一切政事及批票本章不奉上命,概稱詔旨,擅作威福,造成了“關內關外咸知有睿王一人”的局面。
順治七年十二月初九,多爾袞病逝。順治八年正月初六(1651年1 月26 日)福臨將多爾袞同母兄英親王阿濟格以謀亂罪“幽禁”后令其自盡。十二日后御太和殿宣布親政。此年他雖僅十四歲,但“坐殿上指揮諸將,旁若無人”。二月二十一日,福臨頒諭追論多爾袞罪狀昭示中外,“罷追封、撤廟享、停其恩赦”。
隆恩殿后,三座門
進入三座門為欞星門、明樓
石五供
清孝陵從北向南鳥瞰圖,可見“啞吧院”
親政后,他重用被多爾袞打擊的鄭親王濟爾哈朗,處死了大批多爾袞而的親信,當上名副其實的滿清皇帝。
福臨是個刻苦學習,勵精圖治的帝王。他曾說:“朕極不幸,五歲時先太宗早已宴駕,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極嬌養,無人教訓,坐此失學。年至十四,九王(多爾袞)薨,方始親政。閱讀諸臣奏章茫然不解,由是發憤讀書。每晨牌至午理軍國大事外,即讀書至晚,然頑心尚在,多不能記。逮五更起讀,天宇空明始能背誦。計前后讀書讀了九年,曾經嘔血?!边@是實情。他曾在座右自書:“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盡是少年人”,以警策自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