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外界自然條件或群內生存環境變得極度惡劣,不利于蜂群發展時,蜜蜂往往會采取拖子棄養來維持種群的生存。蜂群“拖子”現象在養蜂生產中普遍存在,嚴重時可導致子圈縮小、群勢下降。如果蜂場普遍出現這種現象,而養蜂員又沒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將直接影響到蜂場一個花期甚至一年的蜂群繁殖及經濟效益。
一、造成蜂群“拖子”的原因
1、子脾受凍或傷熱 (1)蜂群在繁殖期,巢溫要穩定在適應蜜蜂發育需要的34.4℃的恒溫,而早春或晚秋外界的氣溫遠遠低于這個溫度。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如果蜂群缺少必要的保溫措施、蜂脾關系過松、開箱檢查時間過長或者將子脾長時間暴露在箱外,都易將子脾凍傷導致拖子。
(2)夏季高溫季節是蜂群較為強壯的時期,此時蜂多、脾多,巢內空間狹小,空氣流通不暢,巢內溫度很容易就高于適宜蜜蜂生存的溫度,如果對蜂群缺少必要的通風降溫措施,容易出現蟲蛹傷熱而被拖出箱外的現象。尤其是高溫季節,蜂群在經歷關門長途轉地以后,更容易出現此類現象。
2、蜂群遭受病害、螨害或藥害
(1)蜜蜂容易感染病害的種類很多,表現出的癥狀也有所不同。如蜂群感染了幼蟲病或是白堊病而出現的“花子”現象,就是蜜蜂“拖子”后的結果。
(2)蜂螨寄生在成年蜂體上吮吸其體液(血淋巴),而且還潛入蜜蜂的蜂蓋子脾內產卵繁殖,吮吸幼蟲和蛹的血淋巴,造成大量的被害蟲蛹不能正常發育而死亡,被工蜂拖出箱外。
(3)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化學藥品被應用在養蜂生產中,當蜂群感染蜂病或遭受蜂螨危害時,蜂農頻繁地使用各種藥品為蜂群治病。
眾所周知,任何一種化學藥品在治愈蜂病的同時,都會對蜂群產生負面影響,由于用藥過量、用法不當等原因造成蜜蜂中毒死亡或拖子的事例更是屢見不鮮。
3、群內缺飼料
蜜蜂的飼料來源主要是靠自己到自然界去采集,當外界蜜粉源枯竭、天氣情況不利時,蜜蜂出巢采集或者意外被盜等不利因素造成群內飼料缺乏,如不及時發現,導致最初后果就是蜜蜂棄養拖子。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