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配置是一種投資組合技術,其目的是建立多樣化的資產類別,以達到平衡風險的目的。資產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單一資產的風險,是投資組合管理的重要環節。每個資產類別有不同程度的收益和風險等級,從而在一段時間內各種資產表現會不同。今天,好規劃先從低風險資產講起。
目錄:
金融學中將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分為三類
低風險資產更適合風險風險厭惡的人,果真如此嗎?
哪些屬于低風險資產呢?
好規劃挑選幾種低風險產品做簡單的介紹
金融學中將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分為三類
風險的高低是相對而言的。在金融學中將投資者分為三類:風險厭惡、風險中性和風險偏好。
風險厭惡的人是不會去做可能虧本的投資,更多關注的往往是一些保本類型的產品,比如儲蓄、國債、貨幣基金等。
風險中性的人可以承擔部分風險,會追求可能造成同樣損失的投資。比如說有機會獲得10%的收益,但也有虧損10%。這種情況下,風險中性的人很樂意去嘗試。
風險偏好的投資人則不一樣,他們會冒更大的風險去獲得高收益,甚至為此傾家蕩產。這些人看重的的不僅是高收益,還有投資過程中的刺激性。
這樣看來,低風險資產更適合風險風險厭惡的人,但果真如此嗎?
答案是否定的。流動性、收益性和風險性是金融工具的三個重要特征,其中收益和風險成正比,收益越高,風險也越大。流動性和收益及風險皆呈反比,流動性越強,風險和收益也越小。對于家庭或個人,無論是理財還是單純的投資,目的在于讓資產獲得穩健的增長,如果只追求“增長“而忽略“穩健”,即過分強調收益忽視風險和流動性,會讓你的生活陷入尷尬的境地。因此,合理配置低風險資產,不僅能幫助獲得穩健收益,更能降低投資組合風險,提要資產的流動性。投資不要好高騖遠,低風險資產對于不同風險偏好的人群來講,都是必要的。
哪些屬于低風險資產呢?
前面我們也提到了,比如儲蓄、國債、貨幣基金,其中儲蓄和國債又屬于無風險資產。其實除了這些,我們常見的R1和R2等級的銀行理財產品、國債逆回購、短期理財基金、分級基金A份額、保本基金,也都屬于低風險資產。
好規劃挑選幾種低風險產品做簡單的介紹
國債
這幾天好規劃多次提到了國債,因為明天(7月10日)又將發行電子式儲蓄國債了。國債以國家信用為擔保,安全性當然極高,不過3年期5%,5年期5.41%的收益并沒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對于追求長期穩定收益的投資人來講,是個不錯的選擇。
銀行理財產品
我們在選擇時,既要考慮它的收益,又要考慮它背后的投資風險,還要結合流動性的要求選擇產品期限。根據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范圍、風險收益特點、流動性等不同因素,理財產品一般分為5個風險等級:謹慎型產品(R1)、穩健型產品(R2)、平衡型產品(R3)、進取型產品(R4)、激進型產品(R5)五個風險等級。其中,R1和R2級的產品是保本型和保本浮動收益型,主要投資于債券和存款等高流動性的資產,安全性高,屬于低風險資產。
分級基金A份額
是將基金產品分為兩類份額,A份額約定一個收益率,承擔低風險低收益;B份額承擔高風險高收益。當基金盈利時,首先滿足A的收益,剩余的收益全部歸B所有;當基金虧損時,B份額也要優先滿足A份額的既定收益,剩余虧損全由B份額承擔,但是當虧損巨大時,A份額的本金和收益也會被侵蝕。也就是說,A份額不是絕對安全的。
保本基金
保本基金會有一個保本周期,通常為3年,到期后保證投資者至少能拿回當初的申購資金。保本基金的管理人會將資產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保本資產,主要購買債券等固定收益產品;另一部分是風險資產,主要以投資股票和權證為主。我們在投資保本基金時要注意:一是保本只針對一個完整的保本周期,如果在中途申購或贖回,本金是不保證的;二是保本基金的贖回費較高,最高為2%,不適合短期投資,建議長期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