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張陽、黃睿、趙芮可
編輯 | 吳施楠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父母最愿意看到的,就是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但是,有不少孩子因為長得比同齡人矮而感到自卑,父母在擔心之余,卻又束手無策。
為啥我家孩子長不高?如何判斷自己家娃長得好不好?……面對這些家長們經常提及的問題,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科梁立陽教授進行了詳細的解答,并提醒家長們務必重視孩子的身高問題,必要時帶孩子去醫院做相應的檢查排查影響孩子生長的原因,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期。
正確認識矮小癥,抓住治療最佳時機
梁立陽教授介紹,身材矮小癥是指兒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別、同年齡、同種族兒童平均身高的2個標準差或第三百分位,也就是說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在100個同年級同性別的孩子里面排倒數后3名,應注意孩子是否存在生長障礙。
每個孩子的生長發育都不同,但是也有基本的規律。通常孩子身高生長有3個階段:從出生到2歲,稱為嬰幼兒快速生長期,快速生長期在出生后的第1年,生長速度是最快,孩子一年能長25厘米。1—2歲每年長10厘米左右。從3歲到青春發育期前,稱為兒童穩定生長期,每年長高6—8厘米。到了青春期,孩子因為性激素的作用會出現每年8—12厘米的生長突增。女孩子整個青春期平均能長20—25厘米,男孩平均長25—30厘米。
孩子過了青春期后,骨骼發育成熟,骨骺線閉合,身高就不再生長了,再用任何方法也無法使孩子繼續長高。也就是說孩子的身高增長是有“有效期”的。這就要求家長密切關注孩子的生長狀況,及時發現孩子生長緩慢的信號:
1、兒童的生長速度3歲前小于7厘米/年
2、3歲到青春期小于5厘米/年
3、青春期小于6厘米/年
影響孩子長高的另一個“殺手”
梁立陽教授介紹,可能影響孩子身高的另一隱形“殺手”——性早熟,常常被家長們忽視。性早熟是指男童在9歲前,女童在8歲前呈現第二性征。具體來說:女孩在8歲以前出現乳房發育、隨后出現生長加速、陰毛出現,10歲以前月經初潮等;男孩在9歲以前出現睪丸增大、并逐漸出現陰莖增大、陰毛出現,聲音變粗,并出現喉結胡須等。
特發性性早熟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影響身高
性早熟的孩子往往因身高生長過早加速,早期看起來比同齡兒童長得高,但是由于性激素的提前釋放,骨骺閉合提前,生長期較正常兒童短,反而造成孩子成年后身材較矮。
2、影響心理健康
性早熟兒童雖然身體發育提前,但心智仍處于實際年齡水平。第二性征的過早出現會讓孩子感到害羞和緊張,當孩子發現自身與周圍孩子不同,容易產生自卑或恐慌心理,尤其是女孩,沒有能力應對月經給生活帶來的影響,會加重心理負擔。
面對孩子矮小問題,父母應該這樣做
首先要合理搭配谷物、蔬菜、肉蛋奶,避免營養不良或過剩。
其次,寶寶口渴時盡量喝白開水,少喝果汁、飲料,避免能量攝入過多。
平時還要多帶孩子去戶外玩耍、運動和曬太陽。
如果孩子已經矮小,最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積極尋求專科醫生的幫助,積極配合醫生進行相應的檢查和合理的治療,給孩子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幫助。畢竟不管什么時候,爸爸媽媽的鼓勵、認同和陪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