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力衰竭的病因:
各種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壓病、風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最終都會導致心臟變大,形態發生改變,心肌收縮力減弱,發生心力衰竭(心衰)。急性心衰往往迅速造成死亡,慢性心衰對生命的傷害是一個長期過程。
其他系統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風濕性疾病等,也可導致心臟擴大,心力衰竭。
神經內分泌的過度激活在慢性心衰的發病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心力衰竭發生的誘因:
1、感染:呼吸道感染最常見。
2、心律失常:房顫最常見。各種快速性和緩慢性心律失常均可誘發或加重心衰。
3、血容量增加:高鹽飲食、輸液過多過快
4、過度勞累:情緒激動
5、治療不當:不恰當停用利尿藥物和血管擴張藥物
6、原有心臟病加重或合并其他疾病
三、心力衰竭的臨床表現:
1、心力衰竭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氣短 包括勞力性呼吸困難;因氣短不能平臥位休息,需高枕臥位或座位休息;已入睡突然憋醒被迫坐起伴呼吸困難,坐起休息后可緩解;最嚴重者為急性肺水腫。
2、咳嗽、咳痰、咯血
3、乏力、倦怠、頭暈、心悸
4、少尿及腎功能損害
四、心力衰竭的診斷:
左心衰竭的診斷主要依據基礎心臟病病史、臨床癥狀及醫生查體、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提示左心室擴大、射血分數(EF)減低可診斷。
五、 心力衰竭的治療:
心力衰竭的治療不僅包括短期內改善癥狀,還包括防止和延緩心衰的發生,改善長期預后和減少死亡率。是一個長期的綜合治療。不能因為近期無癥狀就停藥,這樣癥狀可能短期內就會復發,且對長期預后是不利的。
1、病因治療:積極控制原發病,如冠心病、高血壓病、糖尿病等
2、去除誘因:避免感冒、輸液過多過快、過度勞累、情緒激動、停藥等。
3、休息、適當控制鈉鹽攝入
4、藥物治療:包括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 ××普利)或受體拮抗劑(ARB; ××沙坦)、β受體阻滯劑(倍他樂克、比索洛爾等)、正性肌力藥(地高辛等)。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一)藥物治療需在臨床醫生指導下進行,如果給藥不當,會加重心衰癥狀,造成不良后果。
(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 ××普利)或受體拮抗劑(ARB; ××沙坦)、β受體阻滯劑(倍他樂克、比索洛爾等)在心衰治療中至關重要,不能輕易停藥,有些疾病(如心肌病)在長期堅持服用ACEI/ARB和β受體阻滯劑后,心臟可恢復正常大小,心功能可恢復正常,而一旦停藥,心臟會繼續擴大,繼而發生心衰,所以一定長期堅持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