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是當下社會普遍“流行”的一種癥狀,無論成年人還是孩子,都離不開網絡,離不開手機,但這種依賴不一定是“網絡成癮”。據報道,現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將迎來首次“大修”。有媒體報道稱,將審議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網絡沉迷防治即“網癮防治”,擬寫入未成年人保護法。
什么是網癮?
網絡成癮有其定義,是指對互聯網的沖動處于失控狀態,過度使用和沉溺網絡,導致學習、工作和生活造成影響,持續時間比較長,診斷網絡成癮有一個時間標準,在這些癥狀表現超過1年以上,才能確認為網絡成癮。
如何區分網癮和正常使用網絡呢?一般正常使用網絡,是有需求和需要的時候才會使用,而網絡成癮是過分使用網絡,有一種強迫性,不自主地沉溺網絡,干擾到工作學習和社會交往,覺得正常的生活無趣和痛苦,甚至有身體上的不適,對于心智未成熟的青少年而言,更有必要進行矯正。
色情成癮、網絡關系成癮、網絡購物成癮、網絡游戲成癮是網絡成癮的常見表現,這些表現因人而異,與患者的年齡和整體心理狀態有關,在治療方面需要更多關注他們背后的心理狀態。
網癮的規范治療方法有哪些?
1、正確引導。引導孩子正確合理使用網絡需要家長和學校的共同努力,進行適當的科普,讓學生了解到互聯網的作用,以及需要避免踏入的無趣,防止學生沉迷。另外需要強調上網時間、上網的坐姿、上網如何正確用眼,保護眼睛健康等生理的健康指導。
2、控制孩子的上網時間。與孩子進行約定,控制孩子的上網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小時。另外加強與孩子之間的親子互動,與叛逆的孩子緩和關系,避免關系惡化,難以教育和勸說。與孩子經常旅游、參觀。用體驗式的現實活動來控制孩子對互聯網的過度沉迷。
3、進行心理治療。請醫生加以鑒定,并且服用藥物。同時對電腦進行控制,比如對電腦進行防火墻的設置,并且把電腦放在醒目的地方。家長與孩子約法三章,限制孩子的上網內容、時間和地點。同時轉移孩子的興趣,在培養自信心等方面鼓勵孩子,幫助孩子盡快脫離網絡的控制。同時在營養上也要加強,因為沉迷網絡常令孩子的成長受到干擾,身體機能也有退化。
4、遇到嚴重情況,家長必須帶孩子到有關專業醫院或“脫癮”中心進行藥物治療,長期之下還應該在社區、學校的幫助下進行治療。因為這個時候“脫癮”應該是綜合的,一方面是生理治療,另外一方面是家長和學校的關心。學校在現階段應該配合家長,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讓孩子有興趣、有地方、更廣泛進行學習,樂意于人際交流。比如可以運用團體“脫癮”的方法,從網上拉到網下,讓孩子互相交流、互相幫助、互相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