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疝氣是指腹部臟器通過不正常的薄弱點時,因間隙移位所形成之疾患。按部位分別稱“肚疝”、“氣疝”、“狐睪疝”。現代醫學稱“腹股溝斜疝”、“腹股溝直疝”。
腹股溝斜疝的發生是由腹內臟氣從腹壁深動脈外側的內環研腹股溝管由深而淺斜行,向內下降至外環脫出進入陰囊所致。腹股溝直疝是因疝囊由腹壁下動脈內側不經過內環,也不進入陰囊,故形成疝氣。前者為先天性疝,男多于女,右側多于左側,后者為后天性疝,小兒少見。祖國醫學認為,是由感受風寒,暴怒大哭,久病正虛,寒凝氣滯,手舉無力而成。
氣疝的臨床特點是內有臍腹絞痛,外見睪丸腫大,早期可無癥狀,僅在站立,咳嗽時腹股溝外環部,陰囊部出現梨形腫狀。由外上斜向內下,平臥用手推壓可回納腹腔。出現腫塊時,有脹痛或墜痛感,行走困難,日久治者可發生嵌頓,出現腸梗阻。睪丸疝的表現是睪丸腫脹,堅硬,疼痛劇烈,行走或站立時痛徹下腹,病側陰囊大于健側,觸之甚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