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性厭氧菌感染治療方法有哪些?對深部厭氧菌感染的治療應包括膿液引流和外科手術切除失活組織。抗生素配合外科手術有助于控制菌血癥,減少繼發性或遷徙性化膿并發癥,并能防止手術部位周圍的感染局部擴散。
因為厭氧菌培養的結果可能要等待3~5日,通常應在明確化驗結果之前開始抗生素治療。有時即使混合感染中某些菌株對抗生素耐藥,抗菌療法也仍可見效,特別當給予充分引流時,效果更好。處理混合感染中的厭氧菌可減少傷口中細菌的數量,也可減少膿腫形成的數量。膿腫或容易感染的部位,如穿孔的器官必須關閉或引流。失活的組織,異物和壞死組織必須清除。任何封閉腔隙的感染如膿胸必須引流。若可能,應重建血液供應的循環。對膿毒性血栓性靜脈炎需結扎靜脈并給抗菌治療。
口咽部厭氧菌感染應該用青霉素G治療。在很少情況下,口腔厭氧菌感染對青霉素反應差,則應選用對耐青霉素厭氧菌有效的藥物,肺膿腫應該用克林霉素或β-內酰胺/β-內酰胺酶聯合應用。對青霉素過敏的病人可用克林霉素或甲硝唑(加用一種對厭氧菌有效的藥物)。
甲硝唑是單一的厭氧菌殺菌劑,對耐克林霉素的脆弱擬桿菌有效,并可避免克林霉素相關性偽膜性結腸炎。有關該藥潛在的致突變作用尚未見臨床后果。頭孢西丁和頭孢替旦對厭氧菌有廣泛的抗菌覆蓋面。甲硝唑,亞胺培南,美羅匹寧和β-內酰胺/β-內酰胺酶聯合應用,在體外試驗均顯示挺好的抗菌作用。除甲硝唑外,所有這些藥物均可單獨使用,因為它們也有良好的抗需氧菌的作用。
某些厭氧菌具有獨特的毒力因子,脆弱擬桿菌可能因為有這種毒力因子。盡管在正常菌群中這種細菌相當罕見,但常能從臨床標本中分離出來。該菌的多糖體包膜似乎能促使膿腫形成。腹腔內膿毒癥實驗性模型顯示單獨脆弱擬桿菌能引起膿腫,而其他擬桿菌需有兼性菌的協同作用才能引起膿腫形成。梭狀擬桿菌的強力內毒素是另一種毒力因子,由該菌引起的伴有嚴重咽炎的膿毒性休克與此毒力因子有關。
對于混合性厭氧菌感染的治療,建議大家到正規的,專業的醫院進行詳細檢查,全球醫院網提供了相關混合性厭氧菌感染有什么癥狀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