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學最近老感覺睡眠不足,不管一天睡了多少個小時,整個人還是想昏昏欲睡。他以為是這段時間太累了。沒想到去做了一下檢查,竟是患上嗜睡癥。對于嗜睡癥的治療,醫生介紹可以用中醫的治療法。
治療嗜睡癥找中醫幫忙
肝郁脾虛型:患者長期憂愁思慮、精神萎靡不振、頭昏欲睡多夢、時有兩脅不適、納呆食少、大便不利或腹痛瀉泄、舌苔薄白或稍膩、脈弦細或澀,治療原則為舒肝健脾開竅,方藥用醒脾開竅湯加柴胡、黨參、枳殼等。
氣血兩虛:多見于體質瘦弱或病、產后之人。癥見食少困倦多寐,面色無華,氣短無力,舌淡,苔白,脈細弱。治宜補氣養血,方用十全大補湯化裁:黃芪15克,黨參、白術、當歸、白芍、茯苓各12克,川芎、陳皮、半夏、益智仁、炙甘草各10克,焦神曲、焦麥芽各15克,水煎服。成藥可選十全大補丸,或根據氣血虛偏重選用六君子丸、當歸補血丸等。
痰濕困脾型:多見于形體肥胖之人,表現為胸悶、納呆、大便不爽、痰多泛嘔、口中粘膩、身重嗜睡、舌苔白膩、脈濡緩,治療原則為燥濕健脾豁痰開竅,方藥用醒脾開竅湯加竹茹、半夏等。
脾氣不足型:多見于病后或高齡之人,表現為神疲乏力、腹脹食少、食后困倦嗜睡、少氣懶言、形體消瘦或肥胖浮腫、舌淡苔薄白、脈虛弱,治療原則為益氣健脾,方藥用醒脾開竅湯加人參、白術、黃芪等。
濕濁蒙蔽型:患者頭重如裹、口干黏不思飲水、胸悶不饑、二便不利、舌苔厚膩。《黃帝內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頭為諸陽之會,若被濕濁蒙蔽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則困倦嗜睡。治療原則為芳香化濁醒脾開竅。方藥用醒脾開竅湯加佩蘭、蒼術、白豆蔻等。
注:以上用藥和用量僅供參考。
溫馨寄語:對于嗜睡癥,中醫將它分為這五種類型,因此中醫師的治療還是比較科學有效的。如有健康疑問,可到全球醫院網公眾號(webQQYY)咨詢。(責任編輯: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