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梅毒是梅毒螺旋體侵入神經組織引起的一組疾病,神經梅毒的發生與早期梅毒未經治療或治療不徹底有密切關系,可累及腦、腦膜、腦膜血管、脊髓和視神經。
一、梅毒感染途徑:
梅毒是接觸傳染的,傳染途徑有以下幾種:
1.性接觸傳染:這是梅毒傳染的主要途徑,患梅毒病人在感染后未經治療的一年內傳染性最強。
2.其他方式接觸傳染:在與患梅毒病人損害皮膚和黏膜直接接觸,梅毒螺旋體通過破損部位進入人體;輸入梅毒病人的血或血漿及接觸梅毒病人用過的物品或食品均可被感染。
以上兩種方式感染的梅毒稱為獲得性梅毒或后天性梅毒。
3.胎盤血傳染:
患梅毒的孕婦,在妊娠期梅毒螺旋體可以通過胎盤血傳染給胎兒,稱為先天性梅毒。
二、神經性梅毒的分型:
1.無癥狀神經梅毒,約占神經梅毒的30%。
2.腦膜炎神經梅毒,約占神經梅毒的6%。
3.腦膜血管梅毒,約占神經梅毒的10%。
4.實質性神經梅毒,約占神經梅毒的30%。
5.神經系統樹膠樣腫。
三、妊娠期梅毒的診斷:
梅毒的診斷主要根據病史、體征和血清反應,有時經腦脊液的檢查,但在妊娠期一般不做腰椎穿刺,以免誘發流產。
1.病史:
(1)配偶過去的冶游史、性病史、驗血和驅梅毒治療史。
(2)孕婦過去有無小產和死胎。
(3)子女有無胎傳梅毒。
2.體格檢查:
(1)孕婦及其配偶的外陰及皮膚有無梅毒病變遺留的疤痕。
(2)子女有無胎傳梅毒遺留的體征,如鞍鼻、角膜渾濁、齒畸形等。
(3)孕婦及其配偶有無主動脈炎、主動脈瘤、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等血管征象。
3.血清學檢查:
孕婦有梅毒感染史,梅毒免疫學檢查:
(1)血清FTA-ABS陽性。
(2)血清RPR陽性。
(3)腦脊液-VDRL陽性。
(4)腦脊液-VDRL陰性,而腦脊液FTA-ABS陽性,IgG增高或寡克隆帶陽性。
四、妊娠對梅毒的影響:
臨床觀察發現感染梅毒經產婦的癥狀、病程和治療效果較未妊娠婦女為佳,妊娠后梅毒血清反應滴度可較妊娠前下降,復發機會也較少。也就是說,妊娠期梅毒感染的癥狀較非妊娠婦女輕,治療效果較好,其機制不清楚,可能與雌激素的影響有關。
五、梅毒對妊娠的影響:
梅毒感染對妊娠影響很大,患梅毒的婦女比正常婦女不孕率高2~3倍,妊娠3個月時,梅毒螺旋體可由血行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常造成流產、死胎或先天性胎傳梅毒,其新生兒和兒童中約有10%~20%發生梅毒,孕婦梅毒越早,其胎兒感染梅毒機會越大,僅有1/6的機會生產正常嬰兒。
正常孕婦患梅毒的病程越早,胎兒受感染機會越大,所以梅毒孕婦第一、二胎常為流產、早產或死胎,此后仍會生產梅毒的活嬰,再以后可能生產正常嬰兒。
六、梅毒對胎兒的影響:
先天性梅毒又稱胎傳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或蒼白密螺旋體從母親血流通過胎盤及臍靜脈進入胎兒體內傳染給胎兒的。如果未經治療大多分娩先天性梅毒患兒。自妊娠4個月至分娩,病原體均可感染胎兒,妊娠期間如能經過適量的青霉素治療,僅有1%左右的新生兒患先天性梅毒。先天性梅毒的患兒表現為:
①骨軟骨炎及骨膜炎,尤以嬰兒時期為甚;
②肝脾吸大、間質性肝炎及骨髓外造血;
③鼻炎、鼻梁下陷;
④慢性腦膜炎、動脈內膜炎、慢性咽炎、中耳炎、“白色肺炎”、腎炎、恒齒異常、間質性角膜炎及脈絡膜炎等。
七、治療:
國外資料顯示,未經治療的梅毒妊娠婦女,胎兒死產率為66.2%,如接受不規則治療,死產率為6%。另有資料顯示,未經治療的梅毒妊娠婦女,胎兒活產率為54.1%(其中64.5%為先天梅毒兒),經過治療,依治療量是否充足,正常兒娩出率為73%~100%。所以,妊娠期梅毒一經確診,應及早、充分治療,治療愈早效果愈好。根據美國CDC“STD治療指南”,結合我國情況制定的“梅毒診斷標準及治療方案”,妊娠梅毒的治療方案如下:
①普魯卡因青霉素G80萬u/日,肌注,早期梅毒患者連續治療15日,二期復發及晚期梅毒患者連續治療20日。妊娠初3月內及末3月各一療程。前者主要治療母體,后者除治療母體外,使胎兒在宮內得到治療。
②青霉素過敏者,紅霉素500mg,4次/日,早期梅毒患者連服15日,二期復發及晚期梅毒患者連服30日。妊娠3月內及末3月各一療程。紅霉素能否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尚無確切證據,故所生嬰兒應用青霉素補治。
③妊娠梅毒發生赫賽麥氏反應可導致流產、早產或胎兒窘迫,為避免吉海反應發生,應避免用芐星青霉素治療。再次妊娠時,血清梅素反應素試驗陰性孕婦,不再需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