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膜瘤(meningiomas)是成人常見的顱內良性腫瘤,占顱內原發腫瘤的14.3-19%,其發病率僅次于膠質瘤。發病的年齡高峰為45歲,男﹕女為1﹕1.8。19-24%的青少年腦膜瘤發生于神經纖維瘤病I型(von Recklinghausen’s)。
腦膜瘤的發生與蛛網膜有關,可發生于任何有蛛網膜細胞的地方(腦與顱骨之間、腦室內、沿脊髓),特別是與蛛網膜顆粒的集中分布的區域相一致。腦膜瘤多與硬腦膜相粘連,但亦可與硬腦膜無關聯者,如發生在腦室內的腦膜瘤。
腦膜瘤通常為生長緩慢、邊界清楚(非侵襲性)的良性病變。少數可惡性和/或快速生長。8%的病人多發,在神經纖維瘤病病人中尤為多見。偶爾腫瘤呈大片匍匐狀生長(斑塊狀腦膜瘤)。
一 好發部位常見發病部位包括:矢狀竇旁,凸面,鞍結節,蝶骨嵴,嗅溝,大腦鐮,側腦室,小腦幕,中顱窩,眼眶,脊髓,側裂內,顱外等。
其他部位包括:CPA、斜坡和枕骨大孔,大約60-70%沿大腦鐮(包括矢狀竇旁)、蝶骨(包括鞍結節)或凸面生長。兒童腦膜瘤少見,28%的發生于腦室內,后顱窩是另一常見部位。
二 臨床表現1 病史 腦膜瘤因屬良性腫瘤,生長慢,病程長。因腫瘤呈膨脹性生長,病人往往以頭疼和癲癇為首發癥狀。
2 顱內壓增高癥狀 可不明顯。許多病人僅有輕微的頭痛,甚至經CT掃描偶然發現腦膜瘤。因腫瘤生長緩慢,所以腫瘤往往長得很大,而臨床癥狀還不嚴重。有時,病人眼底視乳頭水腫已很嚴重,甚至出現繼發視神經萎縮,而頭痛并不劇烈,沒有嘔吐。值得注意的是,當啞區的腫瘤長得很大,腦組織無法代償而出現顱內壓增高時,病情會突然惡化,甚至會在短期內出現腦疝。
3 局部神經功能障礙 根據腫瘤生長的部位及臨近神經血管結構不同,可有不同的局部神經功能障礙和體征。如:蝶骨翼(或嵴)腦膜瘤可分為三種基本類型,蝶骨翼外側型(或翼點型)的表現與大腦凸面腦膜瘤類似;內側型(床突型)多因包繞ICA、MCA、眶上裂部位的顱神經和視神經而出現相應的腦缺血表現和顱神經功能障礙。嗅溝腦膜瘤多長到很大時才出現癥狀,包括:Foster-Kennedy綜合征(嗅覺喪失,同側視神經萎縮,對側視乳頭水腫);精神改變,額葉癥狀常見(淡漠、意志缺失等);部位靠后的腫瘤可壓迫視覺結構導致視野缺損等。
4 顱骨的影響 腦膜瘤常可造成臨近顱骨骨質的變化,表現為骨板受壓變薄、被破壞,甚至穿破骨板侵蝕至帽狀腱膜下,頭皮局部可見隆起。有時,腫瘤也可使顱骨內板增厚,增厚的顱骨內可含腫瘤組織。
5 癲癇 位于額部或頂部等腦膜瘤可產生刺激癥狀,多見為限局性癲癇,可繼發全面性癲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