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丙型肝炎病毒而導致肝臟發生炎癥壞死和纖維化的一種傳染病,部分丙型肝炎患者可以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故此病對患者健康威脅極大。丙型肝炎具有一些顯著性特征,了解這些特征,對科學診治丙型肝炎具有重要意義。
輸血導致丙肝傳播,性傳播成為新的重要傳染途徑
我國約90%的丙肝患者是由于輸血或輸血制品造成感染。慢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長期使用血漿,丙肝病毒RNA的陽性率高達53%。輸血量越大、輸血次數越多,感染丙肝的機會就越多。目前無償獻血已經取代了有償獻血,加之獻血之前嚴格的丙肝抗體篩選,因此輸血造成的丙肝病例越來越少。但是隨著一些社會丑惡現象的出現和蔓延,性病患者越來越多,性傳播導致丙肝的病例也就越來越多,性病患者中合并丙肝的發生率高達10%~30%。
癥狀不突出,容易漏診
大部分慢性丙肝患者常常沒有癥狀,身體沒有明顯不適,80%以 上的丙肝患者是通過查體、查血時偶然被發現的。從病程上看,丙肝早期多無癥狀,大約1/3的患者肝功能檢查正常,一般檢查身體(上 學、招工、參軍等),并不常規檢查丙肝,所以即便得了丙肝,也很難及時被發現。丙肝患者雖然癥狀輕微、肝功檢查基本正常,但是丙肝患者肝臟內部卻悄悄發生著炎癥變化,炎癥雖然輕微,但是持續存在,使肝臟組織發生纖維化的程度越來越嚴重,有可能在不經意之間,突然演化為肝硬化甚至肝癌。
容易慢性化,較易發展為肝硬化
一旦感染丙肝病毒,發生急性丙肝,其慢性化比例比較高,大約50%~85%的急性丙肝患者會轉為慢性丙肝,因輸血感染的丙肝患者中約有20%~30%會最終發展成肝硬化,其他原因引起的丙肝患者發展為肝硬化的概率約為10%~15%。一旦發生肝硬化,最終演變成肝癌的發生率為5%左右。由于機體免疫異常反應,丙肝患者往往合并有一些難治的并發癥,如類風濕關節炎、腎小球腎炎、混合性冷蛋白血癥等等。
6種基因分型,意義不同
目前丙肝病毒主要分為6個基因型,用數字1~6表示;每種基因分型還有亞型,用英文字母來表示,目前已發現了50多種不同的亞型, 我國常見的丙肝基因型為1b和2a,其中以1b為主;6型主要見于香港和澳門地區。1型丙肝使用干擾素治療較難獲得應答,治療時間要長,治療劑量要大,合并用藥劑量也要加大。
藥物更新,療效改善
過去治療丙肝多選擇普通干擾素,療效較差。新型干擾素的問世為丙肝治療帶來了新希望,聚乙二醇化干擾素的療效明顯優于普通干擾素。最新的丙肝治療方案是聚乙二醇化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選擇合適的治療時機和病例,可以使3/4的丙肝患者獲得持續的抗病毒應答。選擇最新的治療丙肝方案需要首先檢查病毒基因分型和丙肝病毒RNA定量,如果丙肝病毒基因分型為1型,乙肝病毒RNA定量≥2×106 拷貝/毫升,治療難度較大,利巴韋林用量需要加量,療程需要延長。丙肝基因2、3型,病毒水平低,年齡小,女性,無合并乙肝等疾病者,使用上述治療,效果較好。
飲食原則有講究
(1)少“鐵”:丙肝患者有時存在鐵代謝紊亂,體內過多的鐵,對于肝臟非常有害,對于干擾素治療也有干擾作用。因此丙肝患者要限制含鐵食物,如動物肝臟等,并避免使用鐵制炊具。
(2)少“糖”、 少“脂”、忌酒、少吃藥:糖可以轉變為脂肪在體內蓄積,吃糖過多,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脂肪肝。酒是肝病大忌,過多的酒精可以在體內轉 化為乙醛,傷害肝臟。濫用藥物同樣可以傷肝,各種中西藥物都可以造成藥物性肝炎,丙肝患者用藥一定要在專家指導下進行。
預防主要靠切斷傳染途徑
由于丙肝病毒亞型眾多,病毒變異現象十分突出,尚難以研究出有效的丙肝疫苗和丙肝免疫球蛋白。所以,需要輸血者應采用正規血站供應的血液和血制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接受牙科治療應到正規醫院口腔科;不要隨意扎耳朵眼、文身;要遠離毒品,杜絕靜脈吸毒; 避免交叉使用注射器和針灸針;避免性亂和不潔性交,以防感染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