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的特點是經行小腹疼痛,并隨月經周期而發作。根據疼痛發生的時間、疼痛的性質,辨其寒熱虛實,一般以經前、經期痛者屬實,經后痛者為虛。痛時拒按屬實,喜按屬虛。得熱痛減為寒,得熱痛劇為熱。痛甚于脹,血塊排出疼痛減輕者為血淤,脹甚于痛為氣滯。絞痛、冷痛屬寒,刺痛屬熱。綿綿作痛或隱痛為虛。
痛經是婦女的常見病。選擇適當的時間進行按摩治療,可取得更好的療效。一般在月經來潮前一周治療,每日或隔日一次,至月經來潮止。連續治療三個月為一療程。患者應注意經期保暖,經期衛生。適當休息,避免過勞。
1.氣滯血淤:經期或經前小腹脹痛,行經量少,淋漓不暢,血色紫暗有瘀塊,塊下則疼痛減輕,胸脅乳房作脹,舌質紫暗,舌邊或有瘀點,脈沉弦。
2.寒濕凝滯: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甚則牽連腰背疼痛,得熱則舒,經行量少,色黯有血塊,畏寒便溏,苔白膩,脈沉緊。
3.氣血虛弱:經期或經凈后,小腹綿綿作痛,按之痛減,經色淡,質清稀,面色蒼白,精神倦怠,舌淡苔薄,脈虛細。
[痛經治療原則]以通調氣血為主。
[操作步驟]
1.基本治法
(1)腹部按摩操作
取穴:氣海、關元、中極。
操作:患者仰臥位,醫者坐其右,用摩法按順時針方向在小腹部治療約5分鐘。然后用一指禪推法或按揉法在氣海、關元、中極治療,每穴約2分鐘。
(2)腰背部按摩操作
取穴:腎俞、命門、八鼴。
操作:患者俯臥位,醫者立其右,用袞法在腰部脊柱兩旁及骶部治療,往返3至4遍。然后按揉腎俞、八髂,以脹為度。再在腎俞、命門一線和骶部八髂穴用擦法治療,以透熱為度,或用掌叩擊法在骶部連續操作1分鐘。
(3)按揉血海、三陰交,每穴約1分鐘。
2.辨證加減按摩
(1)氣滯血瘀
配合:活血化瘀,舒肝理氣。
操作:按揉章門、期門、膈俞,每穴約半分鐘,然后點揉太沖,以脹為度。
(2)寒濕凝滯
配合:溫寒利濕。
操作:同時按揉中極、水道,約1分鐘;然后點按地機穴,以脹為度。在背部擦督脈,以透熱為度。
(3)氣血虛弱
配合:益氣補血。
操作:直擦背部督脈,橫擦左側背部,以透熱為度。摩腹時加揉中脘2分鐘;按揉脾俞、胃俞、足三里、照海,每穴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