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屬于中醫“胸痹”“真心痛”之范疇,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的、暫時的缺血與缺氧所引起的臨床綜合征。其特點為陣發性的前胸壓榨性疼痛感覺,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區和左上肢,常發生于勞動或情緒激動時,持續數分鐘,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劑后消失。心絞痛多見于男性,多數病人在40歲歲以上。
心絞痛是由于冠狀動脈供血不足,致使相應的心肌發生暫時的、一過性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疼痛。一般多由于情緒激動、過度勞累、飽餐、寒冷刺激等因素誘發。
臨床表現疼痛大多發生在胸骨后、心前區或劍突下,常向左肩臂內側頸背部、耳后乳突部放射。疼痛呈持續性壓迫樣或狹窄樣劇痛,多伴有壓迫感、窒息感,有時有瀕死感或恐懼感,持續數秒至數分鐘,一般絕少超過15分鐘。
中醫對此病的調攝經常從活血通脈著手,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祖國醫學并無“心絞痛”之名,但依據其發病特點及臨床表現,當歸屬于“胸痹”、“厥心痛”、“真心痛”之范疇。山東古方中醫疑難病研究所從傳統的中醫病因病機角度辨證治療中,臨床認為過食肥甘、嗜酒過度、情緒激動、勞逸失當是其主要發病之因,而臟腑功能失調,或肝郁脾虛痰濕內生,或肝郁氣滯血行不暢,尤其是年高體衰、心腎陽虛、痰濁內生、血行不暢、心脈痹阻是其發病的主要機理。其病性多數本虛標實。本虛者,氣、血、陰、陽之內虛,標實者,痰濁、寒凝、熱結、血瘀之閉阻。
心絞痛的中醫病因:
1.寒邪內侵:寒主收引,既可抑惡陽氣,又可使學行瘀滯而發病;
2.飲食失調:如過食肥甘厚味,以致脾胃損傷,運化失健聚濕生痰,阻遏胸陽,氣機不暢,心脈痹阻而發病;
3.情志失節:憂思傷脾,津液不布,遂聚為痰,郁怒傷肝,肝郁氣滯,深澤氣郁化火,灼津成痰,無論氣滯或痰阻,均可使血行不暢,而致氣血瘀滯,或痰瘀交阻,胸陽不運,心脈痹阻而發病;
4.勞倦內傷:勞倦傷脾,脾虛轉輸失能,氣血生化乏源,無以濡養心脈。拘急而痛,或積勞傷陽,心腎陽微,胸陽失展,陰寒內侵,血行澀滯而發病;
5.年邁體虛:年過半百,腎氣自半,精血漸衰。
心絞痛的中醫病機:
1.腎氣不足 年老體衰或久病腎虧,腎陽虛則不能溫煦脾陽而運化無能,以致營血虛少,脈道不充,血液流行不暢,以致心失所養;腎陰虛則不能滋養其他內臟之陰,陰虛火旺,熱灼津液為痰,痰熱上犯于心而發病。
2.氣滯血瘀 七情內傷,情志郁結,導致氣機不暢,氣為血帥,氣滯則血瘀,心脈失于通暢,以致心脈痹阻。
3.痰濁內阻 恣食膏粱厚味,損傷脾胃,助濕生熱,熱耗津液,導致心脾氣虛,運化失常,轉化為痰濁脂液,氣血往來受阻,致使氣結血凝而發生胸痛。
4.寒凝 寒邪侵襲,凝于胸中,胸陽失展,以致心脈不通,故胸痛好發于冬季,寒則凝,氣不通,血不行,不通則痛,寒邪客于胸陽之位故胸痛。
5.此外,勞累、飽餐、飲酒、情志過極也與本病發病有關。勞則氣耗,心氣受損,運血無力,心脈瘀阻;飽餐或飲沔可導致胃氣壅滯,升降失司,濁氣上凌于心;情志過極,可耗散心神,導致氣血失和,血行不暢,心脈閉阻。
綜上所述,本病以心腎肝脾諸臟功能失調及氣血陰陽虛衰為本,氣滯、血瘀、痰濁、寒凝為標。本虛標實,心脈痹阻致成本病,而勞累情緒激動、飽餐、飲酒、受寒則為本病之誘發因素,均可導致胸痛的發作或加重。
心絞痛的西醫病因:
心絞痛大多數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管腔狹窄或閉塞所致。冠狀動脈痙攣亦是心絞痛發作主要因素。少數心絞痛可由非冠狀動脈因素引起,如嚴重的主動脈瓣病變、肥厚性心肌病、嚴重貧血等。
心絞痛的西醫病機:
1.穩定型心絞痛:在冠狀動脈狹窄時,冠狀動脈血流量不能滿足心肌代謝的需要,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時,即產生心絞痛。穩定性心絞痛常常是由于人活動、激動后,心肌耗氧量增加,而狹窄的冠狀動脈不能滿足足夠的供血而發生心絞痛。
2.不穩定型心絞痛: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斑塊破裂形成非阻塞性冠狀動脈血栓是不穩定型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病理生理機制,其它病理機制還有血管痙攣,進行性的脈粥樣硬化病變加重阻塞。另外還有一些繼發性因素,包括心動過速、發熱、甲亢、貧血、低血壓等,均可導致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發生和加重。
心絞痛的相關癥狀有
心絞痛患者常見的臨床表現包括:
突然發生的胸骨中上部的壓榨痛、緊縮感、窒息感、燒灼痛、重物壓胸感,胸疼逐漸加重,數分鐘達高潮,并可放射至左肩內側、頸部、下頜、上中腹部或雙肩。伴有冷汗,以后逐漸減輕,持續時間為幾分鐘,經休息或服硝酸甘油可緩解。不典型者可在胸骨下段,上腹部或心前壓痛。有的僅有放射部位的疼痛,如咽喉發悶,下頜疼、頸椎壓痛。老年人癥狀常不典型,可僅感胸悶、氣短、疲倦。老年糖尿病人甚至僅感胸悶而無胸痛表現。
1、勞累性心絞痛:勞累性心絞痛的特征是由運動或其它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況所誘發的短暫胸痛發作,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常可迅速消失。勞累性心絞痛可分為三類:①初發勞累性心絞痛:勞累性心絞痛病程在1個月以內;②穩定型勞累性心絞痛:勞累性心絞痛病程穩定1個月以上;③惡化型勞累性心絞痛:同等程度勞累所誘發的胸痛發作次數、嚴重程度及持續時間突然加重。
2、自發性心絞痛:自發性心絞痛的特征是胸痛發作與心肌需氧量的增加無明顯關系。與勞累性心絞痛相比,這種疼痛一般持續時間較長,程度較重,且不易為硝酸甘油緩解,未見酶變化。心電圖常出現某些暫時性的S-T段壓低或T波改變。自發性心絞痛可單獨發生或與勞累性心絞痛合并存在。自發性心絞痛患者因疼痛發作頻率、持續時間及疼痛程度可有不同的臨床表現。有時,患者可有持續時間較長的胸痛發作,類似心肌梗塞,但沒有心電圖及酶的特征性變化。
3.異型心絞痛:某些自發性心絞痛患者的發作時出現暫時性的sT段抬高,常稱為變異型心絞痛,但在心肌梗塞早期記錄到這一心電圖圖形時,不能應用這一名稱。
診斷主要依據典型癥狀及心電圖ST-T波改變。但心電圖改變不明顯者也不能排除心絞痛。
心絞痛患者常做的檢查包括:
1、心電圖檢查。
2、心臟X線檢查。
3、放射性核素檢查。
4、冠狀動脈造影。
5、血管內超聲顯像檢查。
6、血管鏡檢查。
心絞痛常需要與下列疾病進行鑒別:
1.心臟神經官能癥:本病病人常訴胸痛,但為短暫(幾秒鐘)的刺痛或較持久(幾小時)的隱痛,病人常喜歡不時地深吸一大口氣或作嘆息性呼吸。胸痛部位多在左胸乳房下心尖部附近,或經常變動。癥狀多在疲勞之后出現,而不在疲勞的當時,作輕度活動反覺舒適,有時可耐受較重的體力活動而不發生胸痛或胸悶。含用硝酸甘油無效或在10多分鐘后才“見效”,常伴有心悸、疲乏及其他神經衰竭的癥狀。
2.急性心肌梗塞:本病疼痛部位與心絞痛相仿,但性質更劇烈,持續時間可達數小時,常伴有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并有發熱,含用硝酸甘油多不能使之緩解。心電圖中面向梗塞部位的導聯ST段抬高,并有異常Q波。實驗室檢查示白細胞計數及血清學檢查示肌酸磷酸激酶、門冬氨酸轉氨酶、乳酸脫氫酶、肌紅蛋白、肌凝蛋白輕鏈等增高,紅細胞沉降率增快。
3.X綜合征:本病為小冠狀動脈舒縮功能障礙所致,以反復發作勞累性心絞痛為主要表現,疼痛亦可在休息時發生。發作時或負荷后心電圖可示心肌缺血、核素心肌灌注可示缺損、超聲心動圖可示節段性室壁運動異常。但本病多見于女性,冠心病的易患因素不明顯,疼痛癥狀不甚典型,冠狀動脈造影陰性,左心室無肥厚表現,麥角新堿試驗陰性,治療反應不穩定而預后良好,則與冠心病心絞痛不同。
4.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絞痛 包括嚴重的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風濕熱或其它原因引起的冠狀動脈炎、梅毒性主動脈炎引起冠狀動脈口狹窄或閉塞、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等均引起心絞痛,要根據其它臨床表現來進行鑒別。
5.肋間神經痛:本病疼痛常累及1~2個肋間,但并不一定局限在前胸,為刺痛或灼痛,多為持續性而非發作性,咳嗽、用力呼吸和身體轉動可使疼痛加劇,沿神經行徑處有壓痛,手臂上舉活動時局部有牽拉疼痛,故與心絞痛不同。
6.不典型的心絞痛還需與食管病變、膈疝、潰瘍病、腸道疾病、頸椎病等所引起的胸、腹疼痛相鑒別。
心絞痛又因其發病時的心臟工作狀態分為:
(1)勞累型心絞痛:在心臟工作加重情況下發作,多由于過度工作勞累后發生;(2)非勞累型心絞痛,與心臟工作狀態沒有關系,在任何時間任何情況下都會發作,且病情一般較重;(3)變異型心絞痛,常定時發作,有周期性,且較劇烈。
根據心絞痛的病因病機,一般分為以下幾型:
1.痰濁內阻
癥候:陣發胸悶或心前區憋痛,連及肩臂,心悸,心慌,形體肥胖,身重乏力,泛泛欲嘔。苔白膩或黃膩,脈沉滑,結代或弦滑、滑數。
2.胸陽痹阻
癥候:心胸疼痛頗甚,痛連肩背或胸痛徹背、背痛徹心,每于受寒后誘發,心悸氣短。舌質淡,苔白,脈沉弦或遲或結代。
3.氣機郡滯
癥候:胸悶而痛,時時憋氣,每因情志變動而誘發。苔薄白,脈弦或結代。
4.心脈瘀阻
癥候:心胸疼痛,似錐如刺,痛有定處。連及肩背,心悸氣短,舌質暗或有瘀斑,脈弦細或澀、或促、或結、或代。
5.氣陰兩虛
癥候:心胸隱痛而頻作,勞累后尤甚,心悸氣短,神疲乏力,自汗,口干少津。舌質淡或暗紅,舌體胖嫩,邊有齒印,少苔或無苔,脈細弱、細數或結代。
6.心腎陽虛
癥候:心痛心悸、氣短,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或結代。
7.陽氣欲脫
癥候:心痛短氣,盜汗淋漓,四肢厥冷,表情淡漠,面色蒼白,口唇指甲青紫,甚至昏厥。舌淡暗,苔白,脈微欲絕或結代。
心絞痛古方中醫辯證治療:
1.心血瘀阻型
治法:血府逐瘀湯化裁、
2.陰寒凝滯型
治法:歸四逆湯加味、
3.痰濁瘀阻型
治法:瓜蔞薤白半夏湯加味、
4.陽氣虛衰型
治法:參附湯加味、
5.陰虛腎虧型
治法:左歸飲或生脈飲化裁
治宜扶正祛邪、寬胸散結、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以桃紅四物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黃芪40g、當歸20g、川芎15g、赤芍25g、丹參15g、桃仁15g、紅花10g、瓜蔞25g、薤白10g、枳實15g、桔梗15g、甘草15g、半夏15g為基本方,酌情加減古方清心湯,山東淄博古方中醫疑難病研究所采用純中藥治療心絞痛3569例,有效率95%。
辨證分型(1)氣陰兩虛型:胸中隱痛、胸悶氣短、動則心悸、時作時止、喘息、肢倦懶言、面色少華、自汗盜汗、頭暈目眩、遇勞則甚,舌體胖偏紅有齒痕、舌質紅少津、脈沉細弱無力或結代。治宜養心和肝,基本方加黨參、麥冬、五味子、柏子仁等,共觀察115例。[古方療效]采用純中藥治療心絞痛3569例,有效率95%。(2)心陽不振型:心悸不安、胸悶心痛、氣短、神倦怯寒、面色蒼白、四肢欠溫、自汗、舌質淡體胖苔薄白、脈象沉遲或結代。治宜予溫補心陽、健脾利水、安神定悸之品如桂枝、附子等共觀察154例。(3)心血瘀阻型:心胸滿悶、憋氣而痛、痛有定處、入夜更甚、善嘆息或兼腹脹、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或結代。治宜活血化瘀、行氣散結、通絡止痛,基本方加沉香、陳皮、牛膝等,共觀察117例。(4)寒凝心脈型:突然心中絞痛、形寒肢冷、冷汗出、氣短、心悸、胸痛徹背、背痛徹心、舌淡痛劇而無休止、身寒肢冷、喘息不得臥、舌淡苔薄白脈緊。治宜予補氣壯陽、溫通心脈之品如人參、附子、肉桂等,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共觀察211例。(5)痰濁雍塞型:胸中窒悶、喘促氣短、惡心納差、肢體沉重、形體肥胖痰多舌質淡紅、苔白膩或黃濁膩、脈滑或弦滑。治宜理氣消痰、通陽泄濁、寬胸散結加陳皮、茯苓等,共觀察113例。
發病前預防
(一)飲食調理,不宜過食油膩。
(二)戒煙少酒。
(三)經常運動,避免肥胖。“生命在于運動。”運動可使筋骨強健、氣血流暢,又能鍛煉心肺功能,健全神經系統的穩定性,促進新陳代謝。如果不運動,脂肪就容易在體內存積,導致肥胖,器官容易衰老,動脈容易硬化。運動形式應根據各人的身體條件、興趣愛好選擇,不必強求一律。
(四)控制合并癥。冠心病、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癥在發病因素上有相關性,而且有相互關連轉化的可能。因此,定期檢查血壓、血脂、血糖等,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盡量避免這些疾病的相互影響、相互“串連”。
心絞痛患者的注意事項包括:
1.不吸煙。
2.只食用少量的牛油、奶油及各種油膩食物。
3.吃大量水果及蔬菜,但飲食要維持平衡均勻。
4.減少鹽的攝食量。
5.定時檢查身體并遵照醫囑。
6.配合吃些藥和保健品,吃些能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如天草丹參保心茶。
7.經常運動,必須以漸進的方式來開始實行你的運動計劃。
8.應付精神壓力,尋求各種途徑來調解生活上的壓力。
9.可以培養嗜好或通過運動來松懈日常生活中的緊張情緒。
10.還有就是要控制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和糖尿病這類誘發心絞痛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