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抑郁癥的認識:
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有機整體,《黃帝內經》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失調,諸病由生,故常道「謹察陰陽之所在而調之」。中醫雖然沒有抑郁癥這個術語,只要有其全身<四大>癥狀:例如喪失興趣,消極悲觀,食欲減退,睡眠障礙!出現這些癥狀屬于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紊亂,心肝火旺、肝氣郁結而進行辨證施治,。
治療抑郁癥臨床體會:
我在臨床實踐中,用功于辨證施治,深研人體五臟六腑失去平衡導致諸疾,并不斷總結經驗,形成了根據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在疾病不同階段,分層次、抓重點、靈活的辨證論治方法,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對于常見病,多發病追求速效;對疑難雜病,要找出主要矛盾,擬定治則,攻其重點,提高治愈率。對現代難治絕癥,首先要積極地扶正為先,力求控制病情發展,提高存活率。并重視調和肝脾,疏通氣血,療效甚好。我注意總結經驗,例如對抑郁癥、頑固失眠、慢性疲勞;婦科月經紊亂、不孕癥等不斷總結經驗,提高療效。
臨床治療經驗方:
方名:疏肝解郁湯(自擬)
組成:)柴胡12克、炒棗仁30克、合歡花20克、夜交藤20克、生龍骨20克、生龍牡20克、生梔子15克、郁金12克、夏枯草15克、佛手15克、炒白芍15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瓜蔞皮15克、香櫞10克、遠志12克、節菖蒲12克。
主治:郁證癥精神恍惚、失眠多夢(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疲勞、食欲不振(胃腸功能紊亂),煩躁易喜怒哀樂無常等精神抑郁癥久治不愈者。
服法:水煎服一日一劑,共煎400毫升,每次200毫升,早晚分服。七天一個療程,停三天再服,一個月為一療程。
加減:1、舌尖紅、心火重者,加黃連6克。
2 、胃氣上逆、有痰者,加半夏10克、竹茹、橘紅各8克。
3、心煩者加知母15克。
4、口苦加龍膽草12克、茵陳15克。
5、小便黃加白茅根20克、車前草15克。
6、舌苔黃膩,不思飲食加生三仙各20克。
老中醫王圣尉 編輯 個人臨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