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歲的王姨早上起床,感覺頭暈目眩,一時就失去了意識,暈倒在地。女兒發現后趕緊將她送去醫院,經過檢查,王姨患有營養不良,身體機能開始衰退。
原來,王姨認為老了“越瘦越長壽”,于是近半年來刻意控制飲食,一天兩頓且不吃主食,只吃一點蔬菜和肉。實在餓得受不了,就再吃一小把堅果。
她沒想到,自己堅持不到半年,就被送進了醫院。其實體重與壽命之間是有一定關系的。太胖或者太瘦都可能會影響到人的壽命,尤其是上了年紀之后,不能一味地追求瘦。
01
壽命與體重的關系被發現
“中年發福”是許多人的煩惱,肥胖與多種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為了預防三高等問題,老年人會采取各種方法減重。然而,對于中老年人來說,瘦一定是好事嗎?
有一項發表在《影響因子》上的研究,這項研究由美國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完成,共納入了55萬余名平均年齡為46歲的成年人數據,并進行了為期20年的隨訪。
結果發現,BMI在25~29.9的超重人群的死亡風險反而更低。具體來說,BMI在25~27.4的人群比正常體重的人群死亡風險低了5%;BMI在27.5~29.9的人群,死亡風險低了7%。
另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施小明團隊在權威期刊《自然·老化》上發表的研究也指出,對于我國年齡≥80歲的老年人,BMI保持在24~31.9輕度肥胖/超重的范疇內,會更加長壽。
這表明,在一定范圍內,略微超重并不一定是壞事,反而可能對健康有益。因此,對于中老年人來說,瘦并不一定是好事。
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適度地超重可能會降低死亡風險,但要注意避免過度肥胖。
02
50歲后,體重這樣剛剛好,你達標沒?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于2021年在國際期刊《流行病學年鑒》發表了一項研究,該研究自1948年開始對四千多名實驗者進行追蹤調查,結果發現微胖但體重相對穩定的人在50歲以后的壽命更長。
為了判斷自己的胖瘦程度,中老年人可以參考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一個計算公式:BMI(體重質量指數)=體重(kg)/身高(m)的平方。
建議老年人的BMI值保持在20-26.9為宜。例如,身高為165厘米的人,體重為55公斤,BMI值為20.2,屬于正常范圍,大家也可以根據下圖做一個參考。
此外,近年來關于脂肪分布與健康風險相關性的研究顯示,腰圍也與疾病和壽命存在相關性。因此,腰圍也成為了一項重要的衡量指標。
一般來說,男性腰圍應小于85厘米,女性應小于80厘米。一旦超過這些數值,就需要及時減重。
03
長壽離不開好身材,3個“不要”希望大家能做到
不要飲食單一
飲食多樣性可以為我們提供全面的營養素組合,包括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這些營養素對于維持身體健康和預防疾病至關重要。
為了保持飲食多樣性,首先,要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可以幫助我們保持健康的身體和預防慢性疾病。
其次,選擇多種不同的食物來源。包括不同的蛋白質來源、谷物、豆類和堅果等。這些食物可以為我們提供不同的營養素,有助于保持身體健康。
最后,盡量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和高糖飲料等垃圾食品。這些食品往往含有過多的糖分、鹽和不健康的脂肪,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損害。
不要極端減肥
極端減肥指的是通過極端的限制飲食、過度運動、禁食或者服用非法藥物等極端手段來快速減輕體重。這種減肥方式往往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損害。
首先,限制飲食會導致身體缺乏必要的營養,尤其是對于青少年和女性來說,缺乏必要的營養會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和生理功能。
過度運動會導致身體疲勞和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而服用非法藥物則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損害,甚至危及生命。
其次,限制飲食和過度運動往往會導致身體失去過多的水分和肌肉,一旦恢復正常飲食和運動,體重很容易反彈。而服用減肥藥物則會導致身體產生依賴性和成癮性。
最后,快速減輕體重可能會導致身體形象不穩定,增加焦慮和抑郁的風險。而服用非法藥物則可能會導致心理依賴和成癮,對心理健康造成嚴重的損害。
不要久坐不動
長時間久坐不動會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為了保持健康,我們應當避免長時間靜坐,并采取積極的行動。
在辦公室工作的上班族要每隔一段時間就起身走動,除了在工作時盡量避免長時間靜坐,我們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入一些體育活動,如慢跑、游泳和騎自行車等。
這些運動不僅有助于消耗多余的熱量,還可以增強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需要長時間坐著的人可以考慮使用專門的座椅或設備來幫助保持正確的姿勢和減輕肌肉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