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Cancer Res:深圳大學吳松團隊發現膀胱癌免疫療法重要靶點

來源:生物世界 2023-08-02 14:31

該工作首次明確了YTHDF2在膀胱癌中促進腫瘤從NMIBC進展至MIBC,揭示了YTHDF2識別并結合m6A修飾的RIG-I mRNA,并加速其在膀胱癌細胞中的衰變,從而抑制腫瘤進展過程中RIG-I介

膀胱尿路上皮癌(BLCA)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惡性疾病,復發率高,且易進展為更高級別的肌肉浸潤性膀胱癌(MIBC)。目前對于BLCA進展的分子機制還不十分清楚,這使得針對BLCA的靶向治療方案匱乏,現有方法多是借鑒其他腫瘤的治療經驗。BLCA患者往往接受膀胱內卡介苗(BCG)治療,作為經尿道淺表腫瘤切除術后根除殘留腫瘤細胞的標準臨床策略。然而,相當多的患者在治療開始時對BCG治療沒有反應或在治療過程中產生耐藥性,這也是臨床面臨的痛點。

RNA甲基化是一類新型表觀遺傳修飾,最近的研究強調了RNA甲基化修飾m6A在許多疾?。òò螂装┲械漠惓U{節,然而,m6A閱讀器YTHDF2是否調控膀胱癌進展,以及是否與BCG治療響應相關仍有待研究。

近日,深圳大學吳松教授,中山大學崔雋教授和廣州實驗室Jean Paul Thiery教授課題組合作,在 Cancer Research 期刊發表了題為:The m6A reader YTHDF2 promotes bladder cancer progression by suppressing RIG-I-mediated immune response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首次報道了m6A閱讀器YTHDF2可以促進膀胱尿路上皮癌(BLCA)從非基層浸潤型膀胱癌(NMIBC)進展為肌肉浸潤性膀胱癌(MIBC),并揭示了YTHDF2以m6A依賴的方式調控RIG-I mRNA降解,從而抑制腫瘤進展過程中RIG-I信號通路介導的抗腫瘤免疫反應的新機制。該研究還強調了靶向YTHDF2可能有益于卡介苗(BCG)免疫療法。

 

該研究通過公共數據庫分析、免疫組化和組織芯片分析發現YTHDF2在膀胱腫瘤樣本中會呈現RNA和蛋白質水平的上調,并且YTHDF2的高表達與FGFR3突變相關,表明YTHDF2可能在攜帶突變FGFR3的患者中發揮重要作用。從NMIBC進展到MIBC是這些患者的主要問題。數據集的分析也進一步證實與NMIBC腫瘤相比,YTHDF2在MIBC中的表達更高,并且與原發性腫瘤相比,在復發性和進展性腫瘤中的表達更高?;赥MA的IHC染色對BLCA樣本中的YTHDF2進行總生存分析發現,YTHDF2表達較低的患者具有更好的預后,表現為較長的總生存。這些數據都表明YTHDF2可能有助于BLCA進展。

那么YTHDF2如何調控BLCA進展呢?作者首先明確了YTHDF2分別在體外和體內促進BLCA細胞的增殖和腫瘤生長。綜合RNA測序和m6A測序分析表明RIG-I是YTHDF2的下游靶標。分子和細胞實驗表明,YTHDF2與DDX58 mRNA的編碼序列結合并以m6A依賴性方式介導其降解。并且,RIG-I的敲低抑制細胞凋亡,促進BLCA細胞的增殖,并促進腫瘤的進展。此外,作者通過小鼠原位膀胱癌模型發現了Ythdf2 KO細胞形成的腫瘤更小,小鼠生存更久,表現出更高水平的先天免疫反應,并促進CD8+T淋巴細胞的募集。

圖1:YTHDF2調控BLCA抗腫瘤免疫的分子機制

 

已有報道表明,BCG治療需要T細胞。因此,作者接下來試圖確定YTHDF2缺乏是否可以增強BCG治療的療效。C57BL/6小鼠被植入對照或Ythdf2 KO MB49細胞,并每周接受3次BCG膀胱內治療。作者觀察到與對照小鼠相比,接種Ythdf2 KO細胞的小鼠腫瘤更小,存活率延長。此外,BCG處理導致CD8+細胞的強烈浸潤,而Ythdf2 KO聯合BCG治療更進一步增強了CD8+細胞募集。這表明,YTHDF2缺失通過增加腫瘤微環境和尿路上皮中的CD8+T細胞浸潤而有益于BCG免疫治療療效。因此,靶向YTHDF2的方案聯合臨床上BCG免疫療法對FGFR3突變YTHDF2高表達患者來說,可能會是一種新的選擇。

圖2:敲低YTHDF2有益于BCG療效的機制

該工作首次明確了YTHDF2在膀胱癌中促進腫瘤從NMIBC進展至MIBC,揭示了YTHDF2識別并結合m6A修飾的RIG-I mRNA,并加速其在膀胱癌細胞中的衰變,從而抑制腫瘤進展過程中RIG-I介導的免疫反應的分子機制。該工作強調了RIG-I信號在 BLCA進展中的作用,提示了靶向YTHDF2可增加了免疫細胞向瘤床和尿路上皮的浸潤,從而增強BCG免疫治療的療效。該工作將有助于BCG免疫療法聯合方案開發的思考。

張磊博士、李宇清博士和周伶俐博士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深圳大學吳松教授為文章的通訊作者。中山大學崔雋教授和廣州實驗室Jean Paul Thiery教授為該工作提供了重要幫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ASCO GU 2020會后解讀(二):尿路上皮癌部分
多色文獻分享:BCAT2聯合ICB——膀胱癌診療新思路
最新6分SCI,基因家族泛癌分析+實驗驗證,做了這些不怕文章發不了
一文獻一技術路線:再來“免疫浸潤”
TME文獻精讀 | 腫瘤免疫微環境介導的膀胱癌亞型及其與預后的相關性
【文獻解讀】人膀胱癌預后的EMT相關基因標志,用生存分析發4.6分SCI~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波县| 津南区| 濮阳县| 新邵县| 利津县| 定边县| 巢湖市| 永顺县| 资阳市| 克拉玛依市| 南木林县| 新闻| 页游| 甘南县| 鹤壁市| 德庆县| 华蓥市| 江城| 伊金霍洛旗| 黄山市| 江源县| 靖宇县| 铜梁县| 沈丘县| 长岭县| 稷山县| 博乐市| 旬阳县| 荣成市| 当涂县| 五原县| 石河子市| 盈江县| 防城港市| 确山县| 长子县| 吴忠市| 洪江市| 闽清县| 三河市| 绥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