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醫諾維 2023-05-19 17:58
這項研究表明,水果、全麥和蔬菜攝入不足是導致中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男性的死亡人數和死亡率高于女性,并且與飲食相關的負擔在不同省份存在很大差異。飲食是健康的可控因素,這一發現強調可以通過改變飲
民以食為天,飲食直接影響著人類的健康。良好合理的健康飲食習慣是保健的一個重要方面,可使身體健康地生長、發育。不良的飲食習慣則會導致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亂而感染疾病。所謂“食藥同源”,恰當的飲食對疾病會起到治療的作用,幫助人體恢復健康。
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第一大致死疾病,同樣是我國第一大死亡因素。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有近1800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總人數的30%以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發病率居高不下,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全球性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脈耕、何宇納等人在《柳葉刀》子刊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 上發表了題為:The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ttributable to dietary risk factors in the provinces of China,2002-2018: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全面分析了中國各省的飲食,從2002年到2018年,水果、全谷物和蔬菜攝入不足,是中國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飲食風險因素,中國男性因不良飲食導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此外,隨著年齡的增長,心血管疾病的飲食相關死亡率大幅上升。
在我國各省,2018年,所有飲食相關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率最高的地區是山東,缺血性卒中死亡率最高的地區是黑龍江,出血性卒中和其他中風死亡率最高的地區是西藏,河南省與飲食相關的DALY最高。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采用中國全民營養調查、中國慢性病及危險因素監測、高血壓調查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死因報告系統的數據估算了飲食攝入量、因飲食因素導致的缺血性心臟病(IHD)、缺血性卒中(IS)、出血和其他卒中(HOS)的死亡、傷殘調整生命年(DALY)等。綜合分析了中國飲食風險因素導致的心血管疾病負擔。
研究發現,2002-2018年,全谷物、大豆、堅果、蔬菜、水果、紅肉和含糖飲料的平均消費量呈上升趨勢。然而,除紅肉和含糖飲料外,其他食物平均攝入量仍低于中國國家膳食指南中規定的推薦水平。
全谷物、大豆、堅果、蔬菜、水果消費呈上升趨勢
此外,水果、全麥和蔬菜攝入不足是缺血性心臟病、缺血性中風、出血和其他中風的主要飲食危險因素,而堅果和大豆攝入量不足,以及高含糖飲料攝入僅與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率相關。
水果、全麥和蔬菜攝入不足是CVD主要飲食危險因素
2018年,在心血管疾病負擔中,與飲食相關的缺血性心臟病死亡人數(827474人)最高,其次是缺血性卒中(365475人)、出血和其他卒中(351905人)。缺血性心臟病飲食相關死亡率為84.5人/10萬人,缺血性卒中為37.3/10萬人,出血和其他卒中為35.9/10萬人。
從性別來看,2002-2018年,中國男性因不良飲食導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心血管疾病的飲食相關死亡率大幅上升。
隨著年齡的增加,CVD死亡率大幅上升
從不同省來看,所有飲食相關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率最高的地區是山東,缺血性卒中死亡率最高的地區是黑龍江,出血性卒中和其他中風死亡率最高的地區是西藏,河南省與飲食相關的DALY最高。所有飲食相關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率最低的地區是西藏,缺血性卒中死亡率最低的地區是青海,出血性卒中和其他中風死亡率最低的地區是北京,西藏與飲食相關的DALY最低。
綜上,這項研究表明,水果、全麥和蔬菜攝入不足是導致中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男性的死亡人數和死亡率高于女性,并且與飲食相關的負擔在不同省份存在很大差異。飲食是健康的可控因素,這一發現強調可以通過改變飲食質量,以降低飲食相關的心血管疾病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