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冷飲,貪圖涼快,將空調溫度調得過低,或者是為了漂亮,在冬天也著裝單薄……
這些習慣都會使女性體內寒冷加重,所以在平日里就會怕冷,手腳容易發涼。
圖片
體內寒氣排不出去,就會一直堆積在身體里面,加上女性身體大多都“陽氣”不足,當抗拒不了這些寒氣的時候,“寒氣”就會流動到身體的各個臟器里。
其中,子宮是女子體內最怕冷的區域之一,稍微受到寒邪刺激,就會導致"宮寒"。出現痛經、小腹涼、月經推遲、色深有血塊等情況。
圖片
什么是宮寒?你知道嗎?
宮寒,就是子宮寒冷。中醫認為,“宮寒”是由于體內陰寒內盛,陽氣不足,腎陽虛(身體陽氣消耗過多)等造成的。
圖片
百病起于寒,宮寒在婦科病及婦科不孕癥中占一半以上,典型癥狀主要表現如下:表現1:發胖渾身發胖,并伴有氣短乏力、失眠多夢、月經過少、不排卵等癥狀。原因:子宮熱量不足,為了維護自身的生理機能,脂肪就充當起"護宮使者",子宮越冷,身體就越需要囤積脂肪,從而引起發胖。
圖片
表現2:月經異常●經前小腹有墜脹感,并出現白帶增多、腰酸或痛、兩乳脹痛等現象;
●少數有反胃、作嘔反應;
●行經腹痛(小腹脹痛、刺痛),小腹發涼,月經色黑有血塊;
●個別女性經期時需臥床休息,經痛的時候甚至會痛到在床上打滾。原因:女性體質偏寒,一般都會有手腳冰冷、畏寒的情況,體質腎氣不足寒濕入體會引起這些情況。
圖片
總結:寒暖是女性身體健康的晴雨表。子宮溫暖,體內氣血運行通暢,種下的"種子"就易發育成胎兒;如果子宮受寒,血氣遇寒就會凝結,不但身體形貌不能保持,繁衍后代更無從談起。看到這里,宮寒對于女性來講,危害真的很大。那怎么樣去調理呢?
?
用“艾灸”來調理宮寒!
艾葉苦辛,性溫,是自然界陽氣足的植物,具有純陽之性,善補陽氣;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
圖片
艾灸就是點燃艾條之后熏相對應的穴位,將熱力滲透到經絡里面,之后藥效沿著經絡游走,從而調理身體。以艾葉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黃帝內經》載:“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可見艾灸非常適宜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所以也是調理宮寒的好方法。
圖片
對于宮寒,推薦艾灸以下特效穴:氣海穴、關元穴、腎俞穴、三陰交!艾灸穴位1、氣海穴
氣海穴,又稱丹田。有種說法叫:氣沉丹田。位于任脈,是體內陽氣、陰血匯聚之海,承擔著氣血生化之源的作用。
氣海穴所在處,也就是女性子宮所在之處,宮寒血瘀則眾病叢生;宮暖血暢則一身輕松。本穴物質為石門穴傳來的弱小水氣,至本穴后,水氣吸熱脹散而化為充盛的天部之氣,本穴如同氣之海洋,故名。
祛病療疾: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帶下、陰挺、惡露不盡等婦科病證。
快速取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食指和中指兩橫指寬)。
圖片
艾灸方法:采用艾條或艾柱溫和灸此穴,每次10-15分鐘,每天1次。
2、關元穴,屬任脈。足三陰、任脈之會,小腸募穴,小腸之氣結聚此穴并經此穴輸轉至皮部。它為先天之氣海,是養生吐納吸氣凝神的地方,是人體四大強壯要穴之一。祛病療疾:培元固本,補益下焦,多用于調理和改善生殖及泌尿系疾病,對于改善陽痿早泄尿頻、月經失調、痛經、遺精、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脫垂、失眠等癥狀,療效顯著。快速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肚臍往下四指)。
圖片
艾灸方法:用艾條或艾柱溫和灸此穴,每次10-15分鐘,每天1次。
3、腎俞穴,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常用腧穴之一。腎,腎臟也;俞,輸也。本穴名意指腎臟的寒濕水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祛病療疾:月經不調,白帶,腰痛,遺尿,遺精,陽萎,水腫,耳鳴,耳聾等。
快速取穴:先找到命門穴,在人體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處,用指壓有強烈的壓痛感,與肚臍正中相對。
圖片
而腎俞穴,在命門穴旁開1.5寸(中指和食指兩指節寬)。
圖片
艾灸方法:用艾條或艾柱在此溫和灸,每次10-15分鐘,每天每穴1次。可采用雙眼艾灸盒同時灸。
4、三陰交穴,足太陰脾經穴位,十總穴之一。為肝、脾、腎三者經脈交匯處,具有健脾、益氣、利濕、活血、調補肝腎的作用。對女性來說,三陰交穴尤其重要,可以說是女人的“不老穴”。它是婦科病的“靈丹妙藥”,有人就把它稱為“女三里”。祛病療疾: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陰挺,經閉,不孕,難產,失眠,神經衰弱等。快速取穴:位于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四指),脛骨內側緣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左右兩小腿上各一處。
圖片
艾灸方法:用艾條或艾柱溫和灸此穴,每次10-15分鐘,每天每穴1次。
溫馨提示
注意1:來月經前5天及月經期間勿用艾灸,艾灸活血化瘀,舒經通絡,會導致經血更多,以免引起月經紊亂。
注意2:孕婦忌用艾灸,懷孕初期艾灸會加速血液循環,容易出現流產的現象。
注意3:在艾灸過程中如果有異常反應立即停止艾灸,咨詢中醫科室。
?
除艾灸外,我們還需要做什么?
1:保暖!注意做好日常的保暖工作,避免小腹受涼,尤其要避免下半身受涼,怕寒氣從腿部進入人體。2:運動!日常運動以快步走為主的參加有氧運動,能夠改善血液循環,使全身變暖。
圖片
3:飲食!多吃補氣暖身的食物,例如核桃、棗、花生,讓高能量來補足。4:泡腳暖身!老姜、艾草都有溫經散寒、祛濕的作用,可以煮水用來泡腳,對于調理宮寒的效果非常好。水溫保持50度左右即可,也可根據自己的受熱能力。每天泡15-20分鐘。這個方法可以長期使用,對寒性體質的調理效果很好。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