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物谷原創 2023-02-09 13:32
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臟性猝死(SCD)是充血性心力衰竭(HF)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臟性猝死(SCD)是充血性心力衰竭(HF)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盡管有潛在的負性肌力作用,β受體阻滯劑一直是這些患者抗心律失常治療的主要藥物,而經典的離子通道阻滯劑已被證明相對無效甚至有害。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療法在預防SCD方面非常成功,但不能預防心律失常。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抗心律失常治療原則。
圖片來源: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715019/
近日,來自德累斯頓理工大學的研究者們在Circulation Research雜志上發表了題為“CNP Promotes Antiarrhythmic Effects via Phosphodiesterase 2”的文章,該研究揭示了CNP表現出強烈的PDE2依賴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因此,CNP-PDE2軸是未來抗心律失常策略的一個新的和有吸引力的靶點。
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臟性猝死是心肌梗死后最常見的致死性并發癥。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仍然是臨床上的一個挑戰,人們非常需要新的概念。在本研究中,研究者重點介紹保護心臟的C型利鈉肽(CNP)作為一種新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研究者推測,CNP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是由PDE2(磷酸二酯酶2)介導的,該酶具有cGMP刺激cAMP主要降解cAMP的獨特性質。因此,CNP可能促進PDE2介導的cAMP和cGMP信號通路之間負向串擾的有益作用。
為了確定cGMP介導的PDE2在CNP刺激下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者在體內、器官水平和分離的心肌細胞以及人誘導的多能干細胞來源的心肌細胞中分析了心律失常事件和細胞內觸發機制。
在體外灌流的小鼠心臟上,CNP可消除缺血/再灌流損傷后的心律失常。在小鼠注射大劑量兒茶酚胺后,抑制PDE2可阻斷CNP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在小鼠心室肌細胞中,CNP鈍化兒茶酚胺引起的心律失常事件以及心、心和鈣離子觸發頻率的增加。
從機制上講,這是由于細胞內cAMP水平降低和鈣處理蛋白的磷酸化減少所致。關鍵實驗在人IPSC來源的心肌細胞中得到證實。因此,保護CNP的作用可以被特定的藥物PDE2抑制或心肌細胞特異性的PDE2缺失所逆轉。
CNP可鈍化兒茶酚胺引起的心律失常事件以及心動過速、心動過速和鈣離子放電頻率的增加
圖片來源: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715019/
本研究為CNP通過刺激PDE2發揮較強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提供了證據。β-腎上腺素能刺激引起的致心律失常離子電流和SRCaSpF的抑制增加是其機制。值得注意的是,CNP不影響異丙腎上腺素的正性肌力作用。因此,激活CNP-PDE2軸是進一步開發臨床前和臨床治療心律失常的一條有價值的途徑。(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