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讓糖尿病患者害怕的就是糖尿病并發癥,如糖尿病足、糖尿病眼或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腎病等,不管是哪種并發癥都可致命,因此患者特別在意血糖水平。但一部分人血糖控制良好,卻仍然出現并發癥,這是怎么回事?
為什么血糖控制良好還會出現并發癥?
1、沒有重視餐后血糖
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只是關心空腹血糖,卻沒有在意餐后血糖監測。餐后血糖過高,即使空腹血糖達標,也易引起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或神經病變等,所以不能忽略餐后血糖監測。
2、只是監測血糖是不夠的
糖尿病并發癥并不是單單靠血糖升高引起的,糖尿病引起的心臟、大腦和下肢血管等并發癥,是多種因素共同結果。只是血糖達標,但血脂血壓、體重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沒有達標,也會帶來多種并發癥。所以患者不僅僅控制血糖,同時要控制其他危險因素。
3、血糖波動過大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片面的控制血糖,希望能讓血糖快速達標,卻沒有考慮自身因素,從而引起低血糖。血糖波動過大,患上慢性并發癥的風險就越高。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高血糖外,也要積極預防低血糖,盡量少吃多餐,不能暴飲暴食,睡覺前可加餐,這樣能避免出現低血糖。
4、和遺傳有關
即使在同樣的高血糖和病程條件下,有的患者沒有任何并發癥,但有的卻出現糖尿病也或糖尿病腎病,這跟遺傳有關,是無法干預的。
5、沒有重視患病早期
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早期沒有重視疾病,即使到了中后期血糖控制理想,也難免讓并發癥提前到來。
6、發病前已經出現并發癥
一部分糖尿病患者發病前已經出現大血管并發癥,因此對于糖尿病高危人群來說,需定期監測空腹和餐后2個小時血糖。有糖尿病家族遺傳史、身體過于肥胖和年齡超過45歲的人,至少每半年做一次檢查。
7、沒有控制其他因素
除了血糖外,血壓血脂、身體肥胖和吸煙喝酒等也會誘發并發癥。就如同高血壓來說,會使得糖尿病患者出現視網膜病變、腎臟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因此若想預防并發癥,需積極控制各種危險因素。
溫馨提示
糖尿病患者只是控制血糖是遠遠不夠的,同時要控制好血壓、血脂、血糖和體重等。患者嚴格按照醫生囑咐用藥,維持血糖穩定,降低患上慢性并發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