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服藥效果最好?
我們先引入一個時辰藥理學概念。時辰藥理學即時間藥理學,其主要研究的是因給藥時間不同而導致藥物各成分含量在患者體內發生動態變化,及其所產生的不同治療效果,從而探討藥物與人體周期性相互關系的一門科學。
有研究表明,人體的各項生理功能在一天之內處于不斷的周期性、節律性變化狀態,機體的呼吸、代謝以及體內各種酶類、激素、血糖等含量的變化都會在生物鐘的調控下進行有節律的波動變化,還會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或時間段內出現峰值。
因此,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給藥會對藥物的療效產生極大影響。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在臨床用藥中同一種藥物,給藥時間不同,產生的療效也不同。
常用藥物的最佳用藥時間:
■抗高血壓藥
人體血壓波動具有晝夜節律變化,杓型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的一種高血壓類型,該類型高血壓特點:晨起血壓迅速升高,睡眠時降至低谷,即“一峰一谷”,或是血壓在9-10時、14-16時各出現1次高峰,即“雙峰一谷”。
為有效、平穩控制血壓,患者應該在血壓達到高峰前服用降壓藥,效果最好。晨起服用1次長效抗高血壓藥,或每日服用2次,晨7時和下午3-6時為好。
一般杓型高血壓患者不宜在睡前或夜間服用抗高血壓藥,以避免血壓(舒張壓)于夜間睡眠中過低導致組織灌注不全而誘發缺血性腦卒中,老年人尤是如此。
少部分患者由于晝夜節律異常、動脈硬化,血壓于夜間降低小于10%或大于日間血壓20%,血壓曲線呈非杓型曲線,稱為非杓型高血壓。此類患者應于晚間睡前服藥。
■血脂調節藥
肝合成膽固醇主要在夜間進行,合成高峰在凌晨2-3時,服用膽固醇合成酶抑制劑在晚餐或睡前服用療效更好。如與貝丁酸類(主要是吉非貝齊)聯合治療混合型高脂血癥,為避免肝酶競爭性相互作用影響肝酶代謝、產生橫紋肌溶解和肌痛等不良反應,應早、晚交替服用。
■抗心絞痛藥
上午6-11時冠狀動脈血流明顯減少,心肌缺血、血小板聚集增加,為心肌供血不足的高峰,此時也最易發生心絞痛,故上午用藥比下午用藥更有效。
■腎上腺素皮質激素
人體內激素的分泌高峰出現在晨7-8時,此時服用可避免藥物對激素分泌的反射性抑制作用,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的抑制較輕,可減少不良反應。提倡晨起服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地塞米松)。
■平喘藥
哮喘患者呼吸道阻力增加,通氣功能下降,呈晝夜節律性變化:一般于夜晚或清晨氣道阻力增加,呼吸道開放能力下降,可誘發哮喘;凌晨0-2時哮喘患者對乙酰膽堿和組胺反應最為敏感;黎明前腎上腺素和環磷腺苷濃度、腎皮質激素低下,是哮喘的好發時間,故多數平喘藥以臨睡前服用為佳。
需注意,氨茶堿的治療量與中毒量很接近,早晨7點服用效果最好,毒性最低。β2受體激動劑可采取晨低夜高的給藥方法。
■抑酸劑
人體的胃酸除了與進食有關的分泌節律外,還存在晝少夜多的生理節律。睡眠時,人體迷走神經興奮,夜間胃酸分泌量較大,通常在22時達到高峰。
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等)對于食物或心理引起的胃酸分泌抑制作用比較理想,對于夜間生理性的胃酸分泌效果不是很理想。
相對而言,H2受體拮抗劑(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對于夜間胃酸分泌高峰的抑制作用更好,可以晨起服用質子泵抑制劑,H2受體拮抗劑在晚上睡前頓服。
作者:陳業(浦東新區人民醫院藥劑科主管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