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西瓜,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不紅不甜,覺得商家是拿不熟的西瓜哄你,太紅太甜,又覺得商家給西瓜打了針。
咱今天就西瓜打針這件事說說。
曾有人做過實驗,發現藥水很難推進瓜身,即便推進去了,也無法讓整個瓜“雨露均沾”。有的瓜,甚至針頭一插進去,就炸裂了。
所以,要想給西瓜打針,并不容易。
而且,就算給西瓜打針打成功了,有針孔的西瓜,會使得西瓜的果肉與空氣直接接觸,加速西瓜的腐爛。也就是說,有可能西瓜還沒賣出去,瓜農手里的西瓜就壞掉了。這般算下來,似乎有些得不償失了。
但瓜肉里的白筋又讓人產生懷疑了,這難道不是打了激素后的副作用嗎?
并不是的。白筋,其實是西瓜自己長的,如果按人體構造來說的話,它屬于西瓜的“經脈”,是輸送營養的通道。一般來說,西瓜慢慢成熟,這些白筋就會慢慢的褪去。如果白筋殘留很多,可能是西瓜在生長期內遭遇惡劣環境的影響,如氣溫大變之類的。21
這絕對是一個謠言,首先為什么瓜農要給西瓜打針?熟的快還是品質好?其次,一旦西瓜打針西瓜壞的恐怕也會更快。至少從本人的理解來說想不透種植西瓜的瓜農有什么理由去為西瓜注射藥水。可以說打針西瓜損人不利己,這樣的行為干嘛要去做呢?似乎國人很喜歡“惡意揣測”別人的行為,無論什么事,先從陰暗面思忖一番。
從生物原理來說,所謂的打針西瓜也是無法實現的,有網友做過實驗,往西瓜中直接注射所謂的甜蜜素、胭脂紅等傳聞的注射液,幾乎無法推動針筒,這樣的情況下藥水怎么能夠進的去呢?并且注射的方式對于推動的藥水非常有限的情況下,只能多處注射,即便不考慮多處注射的情況,單一一處也會留下不可愈合的創傷,西瓜果汁糖分過多,非常利于微生物繁殖,對于吃西瓜的朋友都清楚,一旦開口,不到一天時間西瓜就會變味。即便注射西瓜的創傷很小,但是還是會很快壞掉的。
西瓜在生長過程中對于營養物質的吸收是通過維管束組織來完成的,通過注射的方式只能夠在局部積累,并且破壞掉了西瓜組織的完成性。所謂的增甜效果也在內容無法實現,試問這樣的情況誰會采納呢?
農民是最為淳樸的一個群體,不會像很多企業廠家那樣玩那么多心眼,也沒有那么多心機。一個惡意的謠言讓瓜農損失一季的收成,農民朋友賺錢不容易,希望這樣的謠言少一些,農民朋友也能夠多賣一些。對于食品安全的心理大家也都可以理解,但是不要被一些無謂的謠言所迷惑,當然也希望個別自媒體或者新聞媒體能夠做到辟謠而不是擴大謠言誤導公眾。
這里是科學興農,希望添加關注,為您帶來更多信息。
這個是謠言。
今年315的時候央視還提到這個問題,其實西瓜打針一直以來是市場廣為流傳卻被證實錯誤的謠言之一。
常見的西瓜打針的說法
1,西瓜內的所謂的痕跡
這是最廣為流傳的類型,就是西瓜內部這種結構,被認為是西瓜打針的痕跡。
然而,真相是,這種白筋就是西瓜內部的天然結構,一種纖維。
根本不是西瓜打針的痕跡。
2,西瓜注射
有人看到西瓜很甜,就認為西瓜肯定是打了糖水。
其實這里的問題不小
第一,西瓜注射糖水后,根本不會整個西瓜都甜,而是只有局部的問題。
因為,液體進入西瓜后,擴散到全西瓜非常難。
科學家為了直觀,用染料注射西瓜。
經過一段時間后,打開西瓜,發現西瓜內部是這樣的
看到沒,注射后根本不會全西瓜擴散,而是只有局部擴散。
第二,西瓜注射后容易腐爛。
成熟的西瓜,表皮是致密的,而如果打針,無論針孔多細,都會刺穿表皮,而且由于西瓜摘了,所以無法愈合傷口。
于是,西瓜很容易就開始腐爛了。
你想著瓜農哪能保障每個西瓜都賣得出去,碰上陰雨天那不虧慘了?
第三,西瓜打針成本太高
也許有人說,會不會有人在瓜藤里注射,從而實現西瓜變甜?
瓜農的原話是:你要累死我們老農民啊
他們可是批量種植西瓜的,到了產出季節,要批量的銷售,如果一個個的去注射西瓜,真的會累死人的。
而且,注射進去,西瓜吸不吸收都還兩說呢。、
這樣折騰下來,一個西瓜的成本那得高到多離譜?
所以,西瓜打針是個謠言
西瓜打針完全不可能,但用藥水是真的,我親眼所見,一桶水,里面滴幾滴我不知道的藥水,然后把每個不熟的西瓜放進水桶就馬上拿出,然后把西瓜用薄膜蓋上,一個小時后瓜全紅了,因為生的瓜重,催熟后份量重,而且個個打開是鮮紅的。連籽也黑的,外人根本看不出,而且瓜放的時間長短也可控制,用藥量的多少可自已配。如果瓜內白筋特別明顯,那你得注意了。我朋友把這種加工后的瓜拉出去買,銷量很好,我也幫他買過一次,后來再也不幫了,感覺他是在害人。他卻說沒事的,我自己也吃的。雖然這事已過去十幾年了,但我還沒忘,新鮮西瓜放一二天,如果瓜皮有彈性彈上去邦邦響,那可以吃,如果放一二天瓜皮沒彈性感覺有些軟,百分百浸過藥水。
作為一名西瓜種植戶,每當我看到“打針西瓜”、“催熟西瓜”等謠言的時候,真想給這些造謠者幾個巴掌。“人之初,性本善”,別總把人想得那么壞可以不?
生活中,永遠不缺的就是冠冕堂皇之輩,他們聲稱:有些西瓜切開之后,會有一條一條的黃筋,那些黃筋就是打針之后藥水留下的痕跡。真是這樣的嗎?
在我看來,純屬扯淡。這些造謠者,沒文化也就算了,還不多讀讀書,多看看新聞,這謠造得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西瓜切開之后看到的黃筋,那是西瓜生長所必須的營養通道,也就跟我們人體的筋和血管是一個道理。一般來說,隨著西瓜的生長與膨大,這些營養通道會與西瓜的果肉完全融合,直至看不到。但倘若西瓜出現缺鈣、缺水,或者是大棚內晝夜溫差較大的情況下,西瓜的這些黃筋就會被顯現出來了。其實,這些有黃筋的西瓜,也叫“黃筋瓜”,黃筋瓜是可以食用的,只不過是口感不好而已。
我相信大家都看過這樣的視頻:拿一根牙簽,輕輕一戳西瓜,西瓜就裂開了。其實,西瓜是很“脆弱”的一種農作物,輕輕不碰,就會裂開,更別說拿針頭去戳西瓜了,那西瓜豈不是全被戳壞了,最終吃虧的還不是我們瓜農自己。
再者說,我們瓜農對待西瓜,就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白天怕它曬了,夜間怕它冷了。下雨的時候,就算自己被雨淋,也要優先把西瓜棚修好。只要瓜藤出現一丁點的不良變化,就要趕緊想應對的措施,生怕防治不及時出現連鎖反應,怎么可能會舍得用針去扎它?
退一萬步講,吃西瓜最多的人是誰?是收購商?還是消費者?那是我們瓜農自己。西瓜在生長過程中,或者是采收運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裂瓜,那些裂開了的西瓜,都是被我們瓜農自己吃了。此外,還有些果形不正,或者個頭較小的西瓜,是賣不掉的,那些西瓜都被我們留了下來,送給我們的親朋好友。我們這些人吃得最多,我們都不怕,你們怕個啥?
綜上所述:“打針西瓜”,不過是謠言罷了。我很負責任地說:就連騙人最深的“催熟西瓜”也是謠言。市面上,有沒有催熟西瓜呢?有,但那并不是我們瓜農做的。那是一些收購商,在購買西瓜時特意要求把西瓜的熟度放低一點(方便運輸與保存),等這些不全熟的西瓜運到售賣地,往生瓜上撒一些啤酒,拿被子捂上一夜,一夜之后,西瓜的成熟度就能提高個一兩成,這就是所謂的“催熟西瓜”。這種被催熟的西瓜不耐放,一般要求一周之內就要全部賣掉,否則,西瓜就全壞了。
“打針西瓜”?相信我,這事不存在的。
西瓜打針,已經作為2017年農業十大謠言給破了。2017年,人民日報刊登了一篇題為《西瓜會被打針嗎 農業部澄清農產品安全十大謠言》的文章,在文章中,專家的結論是這樣的:給西瓜打針,一難注射,二難擴散,三難食用,費時費工還易腐爛。
曾經也看過一個實驗的視頻,也是針對這個謠言的,實驗人員找到一個瓜農,讓瓜農配合實驗,給西瓜打針,給西瓜打針后,是立即破開來吃呢,還是任其繼續生長?即食呢,西瓜的口感是酸澀的,讓他再長呢,結果沒兩天習慣有里向外爛掉了。
這是什么意思呢?這就是說,天底下很多事都是庸人自擾之,總之給西瓜打針這事是不存在的,咱們可以安心做個“吃瓜”群眾。
“打針西瓜”是指被注射了食品添加劑甜蜜素和胭脂紅之后,經人工催熟的西瓜。
1正常的西瓜黃綠條紋非常清晰均勻,而有毒的西瓜黃綠條紋就顯得很不均勻了,因此在購買西瓜的時候一定要先看西瓜的黃綠條紋是否清晰均勻。
2西瓜的形狀為圓形或橢圓形,個頭在5-10斤一個。如果碰到形狀比較奇怪的西瓜,或者個頭比較大的西瓜,建議不要購買。
3.西瓜切開后,要先看瓜瓤的顏色,看看整個西瓜的顏色是否一致。打過針的毒西瓜會有很明顯的痕跡,針孔周圍的瓜瓤顏色會呈白色,所以在買西瓜時建議先打開看一下。
4大家一定都吃過西瓜子吧,正常的西瓜瓜籽為黑色的,而打針的毒西瓜的瓜籽多為白色,這是因為西瓜本身并未成熟,而是通過化學藥物進行催熟的。
5如果一個西瓜中間位置味道很甜,而瓜皮位置卻沒有什么味道,這樣的西瓜也是有問題的。除此之外在吃西瓜時舌頭有發麻的感覺,這個西瓜也不能接著吃了。
6正常的西瓜保質期在一周以上,即使打開之后存放在冰箱里也可以保存兩到三天,而毒西瓜的保質期卻非常短,即使放在冰箱內,12小時之后也后出現腐爛現象。
23
評論 分享 舉報
極限流0114
推薦于2017-11-26 · 超過57用戶采納過TA的回答關注
所用添加劑有著破壞肝臟、腎臟的功能、影響兒童智力發育等毒性!”發帖人還附帶了兩張西瓜的圖片(上圖),并指出第一張圖中的黃色的條帶是注射留下的痕跡,第二張圖中的瓜瓤上圓孔就是注射位置。這一傳言被瘋狂轉發,不少網友表示,平時吃的西瓜就和圖上一樣,以后再也不敢吃西瓜了。 “打針西瓜”是指被注射了食品添加劑甜蜜素和胭脂紅之后,經人工催熟的西瓜。 如何辨別打針西瓜!
荔枝:噴酸變鮮 荔枝保存時間短,商販往往會買半熟甚至生荔枝,用稀釋過的鹽酸浸泡。 識別技巧: 摸:挑選“化妝”荔枝的時候,手會覺得潮熱,甚至有燒手的感覺。 聞:自然成熟的荔枝聞起來有淡淡的香味,“化妝”荔枝聞起來氣味有點酸。 看:鮮荔枝一般需低溫冷藏保存,如果荔枝被商販隨便放在盒子里,大多有問題。 西瓜:打針變甜 化妝手法 給半生不熟的西瓜從瓜蒂處注入色素、糖精水,瓜瓤就會被染紅,吃起來很甜。 識別技巧 拍:打過針的西瓜拍打時聲音“啞”、不脆亮。 看:自然熟的西瓜籽是黑色的,很飽滿。打過針的西瓜籽一般小且白。 嘗:打針西瓜甜味不均勻,往往靠近瓜蒂部位甜度較濃,遠離瓜蒂部位甜度差得多。 香蕉:灑藥變黃 化妝手法 七分熟的香蕉,表面涂上一層含有二氧化硫的催熟劑,一兩天香蕉全變成了色黃鮮嫩的上品。或在裝香蕉的箱子里注入甲醛氣體,幾天工夫香蕉變黃。 識別技巧 看:催熟的香蕉表皮一般不會有香蕉熟透的標志———“梅花點”。 聞:催熟的香蕉聞起來有化學藥品的味道。 嘗:自然熟的香蕉熟得均勻,催熟的香蕉芯則是硬的。 橙子:上色變紅 化妝手法 把長有霉斑的橙子洗凈、晾干,然后用石蠟上色。這樣,原本長了霉斑、灰頭土臉的橙子轉眼間變得又紅又亮。 識別技巧 看:進口橙子表皮的皮孔比較多,摸起來較為粗糙,而假進口橙子表面的皮孔比較少,摸起來相對光滑些。 擦:假冒的進口橙子用紙擦,紙的顏色會變紅,是因為假冒進口橙子在處理的過程中加入了色素。 催熟的水果,這樣辨別 第一,盡管經過催熟的果實呈現出成熟的性狀,但果皮或其他方面還會有不成熟的感覺。比如自然成熟的西瓜,瓜皮花色深亮,條紋清晰,瓜蒂老結;催熟的瓜皮顏色鮮嫩,條紋淺淡,瓜蒂發青。 第二,自然成熟的水果,大多在表皮上能聞到果香味;催熟的水果不僅沒有果香味,甚至還有異味。 第三,同一品種大小相同的水果,催熟的、注水的水果同自然成熟的水果相比要重很多,很容易識別。 “打針西瓜”是指被注射了食品添加劑甜蜜素和胭脂紅之后,經人工催熟的西瓜。
1正常的西瓜黃綠條紋非常清晰均勻,而有毒的西瓜黃綠條紋就顯得很不均勻了,因此在購買西瓜的時候一定要先看西瓜的黃綠條紋是否清晰均勻。
2西瓜的形狀為圓形或橢圓形,個頭在5-10斤一個。如果碰到形狀比較奇怪的西瓜,或者個頭比較大的西瓜,建議不要購買。
3.西瓜切開后,要先看瓜瓤的顏色,看看整個西瓜的顏色是否一致。打過針的毒西瓜會有很明顯的痕跡,針孔周圍的瓜瓤顏色會呈白色,所以在買西瓜時建議先打開看一下。
4大家一定都吃過西瓜子吧,正常的西瓜瓜籽為黑色的,而打針的毒西瓜的瓜籽多為白色,這是因為西瓜本身并未成熟,而是通過化學藥物進行催熟的。
5如果一個西瓜中間位置味道很甜,而瓜皮位置卻沒有什么味道,這樣的西瓜也是有問題的。除此之外在吃西瓜時舌頭有發麻的感覺,這個西瓜也不能接著吃了。
6正常的西瓜保質期在一周以上,即使打開之后存放在冰箱里也可以保存兩到三天,而毒西瓜的保質期卻非常短,即使放在冰箱內,12小時之后也后出現腐爛現象。
23
評論 分享 舉報
極限流0114
推薦于2017-11-26 · 超過57用戶采納過TA的回答關注
所用添加劑有著破壞肝臟、腎臟的功能、影響兒童智力發育等毒性!”發帖人還附帶了兩張西瓜的圖片(上圖),并指出第一張圖中的黃色的條帶是注射留下的痕跡,第二張圖中的瓜瓤上圓孔就是注射位置。這一傳言被瘋狂轉發,不少網友表示,平時吃的西瓜就和圖上一樣,以后再也不敢吃西瓜了。 “打針西瓜”是指被注射了食品添加劑甜蜜素和胭脂紅之后,經人工催熟的西瓜。 如何辨別打針西瓜!荔枝:噴酸變鮮 荔枝保存時間短,商販往往會買半熟甚至生荔枝,用稀釋過的鹽酸浸泡。 識別技巧: 摸:挑選“化妝”荔枝的時候,手會覺得潮熱,甚至有燒手的感覺。 聞:自然成熟的荔枝聞起來有淡淡的香味,“化妝”荔枝聞起來氣味有點酸。 看:鮮荔枝一般需低溫冷藏保存,如果荔枝被商販隨便放在盒子里,大多有問題。 西瓜:打針變甜 化妝手法 給半生不熟的西瓜從瓜蒂處注入色素、糖精水,瓜瓤就會被染紅,吃起來很甜。 識別技巧 拍:打過針的西瓜拍打時聲音“啞”、不脆亮。 看:自然熟的西瓜籽是黑色的,很飽滿。打過針的西瓜籽一般小且白。 嘗:打針西瓜甜味不均勻,往往靠近瓜蒂部位甜度較濃,遠離瓜蒂部位甜度差得多。 香蕉:灑藥變黃 化妝手法 七分熟的香蕉,表面涂上一層含有二氧化硫的催熟劑,一兩天香蕉全變成了色黃鮮嫩的上品。或在裝香蕉的箱子里注入甲醛氣體,幾天工夫香蕉變黃。 識別技巧 看:催熟的香蕉表皮一般不會有香蕉熟透的標志———“梅花點”。 聞:催熟的香蕉聞起來有化學藥品的味道。 嘗:自然熟的香蕉熟得均勻,催熟的香蕉芯則是硬的。 橙子:上色變紅 化妝手法 把長有霉斑的橙子洗凈、晾干,然后用石蠟上色。這樣,原本長了霉斑、灰頭土臉的橙子轉眼間變得又紅又亮。 識別技巧 看:進口橙子表皮的皮孔比較多,摸起來較為粗糙,而假進口橙子表面的皮孔比較少,摸起來相對光滑些。 擦:假冒的進口橙子用紙擦,紙的顏色會變紅,是因為假冒進口橙子在處理的過程中加入了色素。 催熟的水果,這樣辨別 第一,盡管經過催熟的果實呈現出成熟的性狀,但果皮或其他方面還會有不成熟的感覺。比如自然成熟的西瓜,瓜皮花色深亮,條紋清晰,瓜蒂老結;催熟的瓜皮顏色鮮嫩,條紋淺淡,瓜蒂發青。 第二,自然成熟的水果,大多在表皮上能聞到果香味;催熟的水果不僅沒有果香味,甚至還有異味。 第三,同一品種大小相同的水果,催熟的、注水的水果同自然成熟的水果相比要重很多,很容易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