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院的兒童保健門診,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景,家長拉著自己孩子過來說,“醫生,醫生,你看看我家孩子是不是多動癥???他怎么一天沒有一刻能停下來的呀”,還有些家長說"醫生,我家孩子是多動癥嗎?老師說我們家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可能跟多動癥有關。"那么被家長們經常提到的多動癥究竟是怎樣一種疾病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到底什么是多動癥?
多動癥即: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種兒童期常見的發育障礙,也是兒童心理咨詢門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研究顯示我國ADHD的患病率為3%~10%,學齡兒童患病率為3%~5%,男童發病率明顯高于女童,為(4-9:1)。而ADHD 癥狀多在學齡前出現,到9歲尤為突顯。
多動癥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三大核心癥狀: 注意缺陷、多動、沖動。
1、注意缺陷:患兒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不善于分配注意。他們會對身邊所有刺激都有反應,不能過濾掉無關刺激。比如,當小朋友專注于一道數學題時,對朋友走過教室門口沒有反應,而ADHD患兒就容易因這種刺激分心。玩玩具或游戲時很不專心,常常因為沒有認真聽游戲的規則,而不知如何進行游戲。對于上課、寫作業時或做其他需要花費精力的事情時,注意力集中則更困難,以致經常沒有留意課堂上所講授的內容和遺漏老師所布置的作業,對老師的提問茫然不知或答非所問,往往導致無效學習 。
2、多動:患兒自我控制能力差,往往出現過度活動。表現為與年齡不匹配的多動,包括軀體、手以及言語活動的明顯增多。比如:小朋友往往精力旺盛、動個不停,常常不能靜下心寫作業、邊寫邊玩、連看電視時也是東倒西歪、扭動不停、常常很多話,喜歡插嘴和干擾大人的活動,不討人喜歡。上課時小動作特多,坐不住,屁股不停地扭動,手一刻也閑不住,有的嚴重的甚至在課堂上都到處奔跑。
3、沖動:患兒對不愉快的刺激反應過度,易興奮、沖動、不分場合、不顧后果,難以自控甚至傷害他人,缺乏忍耐或等待。比如:參加游戲活動不能耐心等待輪換,易插隊或放棄。他們要求什么,必須立即得到滿足,否則吵鬧不休或破壞東西。與人談話交流或回答問題時,不能耐心地聽別人說話,往往是別人的話還沒講完或問題還沒有問完,就插嘴、搶答、打斷別人的對話。
除了這三大核心癥狀外,ADHD患兒往往還存在 發展社交技能、應對挫折和控制情緒方面存在困難。好發脾氣、執拗、任性、脾氣暴躁、魯莽,稍不如意即大吵大鬧橫無理,經常干擾別人,容易與人沖突、爭吵、打架。此外,他們往往也會出現學習困難。這種學習困難往往與智力無關,主要與他們注意力分散,不能集中精力掌握到本能完全學好、學會的知識有關。在家長和老師的督促下或者經過治療后,成績可能提高,稍一松懈,成績又有下降,成績很不穩定,相差懸殊。
如何診斷多動癥?
首先ADHD患兒的癥狀具有 “與年齡不相符合”、“過度”、“伴有學習或社交等單一或多個功能損害”的特點。因此,首先需要區分正常兒童的多動。此外,由于ADHD癥狀的非特異性,缺乏具有鑒別意義的病因學及病理學改變,能夠輔助診斷的客觀體征和實驗室資料少,因此,ADHD的診斷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有經驗的專業醫師參考患兒的性別,年齡,結合家長老師提供正確完整的病史,與患兒進行有目的交談、觀察患兒行為及評估癥狀、癥狀持續的時間、以及結合一定的行為評定量表、心理測驗等,并排除其他疾病。有些復雜的ADHD可能還會伴有其他的共患疾病,因此,當患兒出現這些癥狀,或者家長有疑慮時,可至省婦幼兒??崎T診,請求專業醫生進行評估。
多動癥如何治療?
首先,ADHD是一個慢性疾病,其治療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往往需要老師、家長和醫師共同參與,并采用 心理支持、行為矯正、家庭和藥物治療的綜合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對于4~6歲ADHD患兒首選非藥物治療,6歲以后根據病情情況可采用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對于4歲以下的兒童,目前尚無充足證據支持診斷或治療,若4歲以下兒童存在ADHD樣癥狀且合并實質性損害,建議接受進行父母行為管理培訓,以指導兒童行為健康發展。
1、藥物治療
ADHD藥物治療以中樞興奮劑和非中樞興奮劑為主,根據病情需要有的還會選擇抗抑郁劑、抗精神病藥等輔助治療。許多家長談“藥”色變,一味擔心藥物的副作用,使需要藥物控制的ADHD患兒遲遲不能進入規范治療過程,以致發生其他共患病,加大治療難度。藥物治療需要根據個體化原則,從小劑量開始,逐漸調整,達到最佳劑量并維持治療。因此,當專業醫師評估后需要使用藥物治療時,家長應及時做出明智決定,積極配合醫師觀察評估藥物的療效以及副作用等。
2、非藥物治療
1、心理教育: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參與治療往往會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但是幾乎所有來診的患兒家長都帶有焦慮的情緒,多數教師也是這樣,因此給予家長、老師心理教育是治療的前提。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家長和老師全面了解ADHD,讓其知曉ADHD 患兒并不是“沒得救的壞孩子”,他們只是生病了,單純的懲罰教育不但無效,甚至可起反作用。平日應多理解、多鼓勵、多支持孩子。鼓勵孩子參加有規則的活動,督促完成日常的學習任務,按時作息,保證充足睡眠和合理營養。
2、行為矯正:是指患兒在在訓練中出現“合適”行為是就給予獎勵,以促進“合適”行為繼續保持并改進;出現“不合適”行為時就加以漠視,或剝奪一些權以示懲罰。因此,專業機構、學校和家庭對患兒要有始終如一的要求,以促進不斷取得更好的效果。
3、認知行為訓練:采用自我指導訓練,合理情緒療法等認知行為技術,訓練ADHD兒童的自我控制、自我指導,多加思考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的目的及在于使兒養成“三思而后行”及在活動時養成“停停、看看、聽聽”的習慣,以達到自我調節。
4、推動"醫教結合"的聯動及監測模式:積極推動老師及相關人員注意觀察高危兒童,促進高危兒童早期就診。對于確診的ADHD患兒可在學校和醫院之間應建立包含兒童必要信息、簡單的行為和治療觀察表格等內容的學校報告卡,以幫助醫生隨訪及評估患兒療效及相關問題、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3、中醫治療
目前國內多項研究顯示:現代中醫通過辨證論治,運用中藥、針灸推拿、耳穴貼壓等方法,同心理疏導及行為訓練等結合等綜合性治療方案治療ADHD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中醫具有成本低、療效好、副作用少等眾多優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