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產品興起,手機和電腦已經進入千家萬戶,無論是吃飯、睡覺、工作和學習、等地鐵等都離不開手機,但長時間看電子產品卻會影響視力,增加患近視眼和其他眼科疾病風險?,F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定期做眼科檢查,這樣能及時了解眼部情況。不過拿到檢查報告后一臉茫然,不妨一一為你講解。
如何讀懂眼科檢查報告中的專業術語?
1、視網膜動脈硬化
視網膜動脈硬化是出現頻率較高的專業術語,常常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群身上,同時跟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血脂并存,異常視網膜動脈變化能從側面反映體內動脈硬化程度。不少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伴有視網膜動脈改變,所以常常通過此來評判高血壓或糖尿病嚴重程度。若出現視網膜動脈硬化應多留意血糖、血脂和血壓水平,嚴格按照醫生囑咐用藥來穩定這3個指標。一般輕度視網膜動脈硬化并不會導致視力改變,所以無需過度擔心。
2、黃斑色素紊亂
黃斑是眼底視網膜上的正常結構,這是視力最為敏銳的部位。黃斑發生病變后就會使得視力下降,導致看東西模糊或變形。若檢查報告上顯示黃斑區異常,還需進一步做光學相干斷層掃描,通過此檢查能明確黃斑部病變情況。
3、玻璃體混濁
玻璃體混濁常見于近視眼人群,尤其是高度近視者和超過50歲的人群,總覺得眼前有東西飄動一般。此類人散瞳后應詳細檢查玻璃體和視網膜,看看有沒有出現眼底出血或視網膜脫離,是否出現視網膜裂孔的情況。若只是單純的玻璃體混濁,無需特殊處理,隨訪觀察就行。
視網膜出血或微血管瘤易發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若檢查時發現視網膜出血或出現微血管瘤,不管視力有沒有下降都要引起重視,及時去醫院做散瞳眼底檢查。
5、視神經乳頭比擴大
視神經乳頭比擴大,還需進一步去眼科做青光眼篩查,檢查項目有視神經纖維層厚度、視野以及眼壓,一旦被診斷為青光眼應及時治療,以免致盲。
溫馨提示
不管哪個年齡段的人群都要好好的呵護眼睛,注意用眼衛生,減少玩電子產品時間,每近距離用眼45分鐘后遠眺或做做眼保健操5分鐘,這樣能緩解眼疲勞。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應定期去醫院做眼底檢查,能及時發現眼底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