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收入像一條河,支出是你花出去的錢,收入減去支出中間剩下來的,就是你們家的財。所以我們講財富就像一個水庫,理財理財,就是管好你們家的水庫,開源節流。
現在很多人不理財的幾個原因,第一很多人說理財是有錢人的事兒,我沒錢,理什么財。
有一個富人,認識了一個沒錢的窮人,他就發了善心。他說送給你一頭牛,你拿著它好好去耕地,明年開春了我再給你帶點種子來,你種上糧食,到秋天你就再不用過這種窮日子了。那窮人聽了以后滿心歡喜,白得了一頭牛。就開始耕地,耕了一陣,沒有見到明顯的改善。原來是人要吃飯,現在多了牛要吃草,覺得生活負擔就重了。他說不如把這牛賣了,換幾只羊生小羊,這樣拿出去賣,賺錢就會快點。殺了一只羊吃了,吃完了第二只羊,那小羊羔還沒下出來。這怎么得了,不如把羊賣了,換成雞,這樣雞下蛋就會快一點,拿雞蛋去賣。他就把羊換成了一只雞,還是照例回家先殺一只雞。殺了一只,殺兩只,還剩最后一只的時候,蛋還沒下來。這回這個人徹底就絕望了,算了,把這雞也給賣了,換一壺酒,三杯下肚,萬事不愁。到了春天,那個富人興沖沖地拿著種子到他們家來,發現這個窮朋友坐在屋里,一邊喝著酒,一邊嚼著咸菜。家里還是家徒四壁,還是跟以前一樣窮,吃干花凈,得過且過,今朝有酒今朝醉。
正因為你不會理財,所以你才沒什么錢。這個人我覺得是思路上、思維方式上出了問題。不好的思維方式就會導致不好的一種結果:吃光花凈的月光族。
第二,很多人說我沒多少錢,錢掙起來太慢。我覺得一個很主要的原因是你不了解錢的脾氣。錢是一種什么東西,錢是個長跑運動員,是屬于耐力型的選手。
我們打個比方:一元錢,我讓你投資。比如拿去投資基金,如果是10%的收益率。大家都知道復利,所謂復利就是驢打滾,利滾利。如果10%就是1.1元,如果你20歲,一個月存30元,一個月拿30塊錢去投資,按10%的復利來計算,那么當你65歲的時候,你會有多少錢呢?31萬這個數字很嚇人。投資就是靠這種利滾利富裕起來的。
在股票上講叫拉旗桿子,后邊是加速上揚階段。所以錢是個長跑運動員,而且它跑得越后跑得越有勁,速度越快,這跟一般人不一樣。
數字是很嚇人的,今天花掉的不是一塊錢,是花掉你的養老金。很多人開車,我說你開的是車嗎?開的是你的退休費。
錢少一樣可以理財,所有的百萬富翁都是從一塊錢開始的。
沒有百萬富翁是從999999塊錢開始的。很多人說,等我有了錢了再理財。他是想從999999塊錢開始,這是不可能的。
第三,忙!這是很多人給自己的想法,忙不是借口。
中國社會很多人是缺乏金融知識,如果你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你應該去學習。
其實我們覺得理財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兒,只不過是一種生活方式生活習慣。
那我們來看一看世界上那些特別有錢的人,他們都是怎么對待金錢的。
我們先講一個十九世紀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故事。
每個人都知道洛克菲勒活到98歲,一生賺了10億美金。在那個年代是不得了的一筆錢,他光捐就捐了7.5億, 現在不比比爾·蓋茨少,那是很大的一筆錢。他對待金錢是一種什么態度:他出去住店,都是挑最便宜的旅館和房間去住。經理很不解地說:“先生,你兒子每次來都是挑最豪華的單間住,您為什么住這么便宜的房間?”洛克菲勒說:“因為他有一個有錢的爸爸,但我沒有。”
經歷過才懂得,很多有錢人是很摳的,因為他知道錢來之不易。還有一天,洛克菲勒下班準備坐公車回家,突然發現兜里零錢少一塊錢,就跟秘書說:“你借給我一塊錢,提醒我,明天把一塊錢還給你。”秘書說:“先生,一塊錢算不了什么。”洛克菲勒非常嚴肅地說:“誰說一塊錢算不了什么,一塊錢要放在銀行。十年才會變成另外一塊錢。現在我們國家這種存款利率百分之二點幾,你要放在銀行,二三十年才能變成另外一塊錢。誰說一塊錢算不了什么,這是一種生活態度。”
中國香港最有錢的人李嘉誠,他是華人首富。2006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李嘉誠以188億美元的身家名列世界十大首富。他旗下的長江實業、和記黃埔,2005年的盈利都在140億港元。李嘉誠持有控制性的股份,首富每天做著上千億的交易。
他是怎么看待錢的,李嘉誠的節儉是盡人皆知的,戴著一塊精工手表,幾十美元;穿著普通的白襯衫一件藍西服,永遠是白襯衫搭藍西服。
有一天李嘉誠從酒店出來,他上車之前一掏兜兒,不小心掉下了一枚硬幣,李嘉誠當時彎腰就去撿。這時候旁邊有一個門童搶先把這一個硬幣撿起來了,交給李嘉誠。李嘉誠說:“這個送給你。”然后又從兜里掏出一百港幣,這個也給你。他的隨從問:“先生,不就是一枚硬幣嗎?”李嘉誠說:“我如果不撿,它可能會被后來的汽車和人一腳踢到水溝里,這一枚硬幣就浪費了,而且造它的金屬也都浪費了。要給了那個門童,對他來說是有用的。”“你為什么又給他一百港幣?”他說,“這是兩回事,那是他給我提供服務,我給他的報酬。”
這種節儉已經成為他生活中的一種習慣。
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就是習慣,習慣是你不知不覺中做的事情。
戰爭結束后,有一個功勛卓著的上尉退伍了,孤身一人,沒有老婆。他的朋友很著急,想給他介紹個女朋友。白天朋友給他講:第一,她下車的時候,你要替她開車門;第二,她坐下的時候,你要幫她拉椅子,送回去;她跟你說話的時候,你應該溫柔的看著她;第四,如果她要想做一件什么事情,一定要搶在她之前,你別讓她去動手,這所有的東西你都包了。
第二天,他的朋友給退伍的上尉打電話問怎么樣了?他說基本沒戲了,給她開了車門,她特別高興;給她拉椅子,她說我特別紳士;她說話的時候,我一直很溫柔地看著她,她說我的眼神很有魅力;回家的路上,她說口渴了,想喝點飲料,我就趕緊跑去買,可是我拿著飲料,拉開飲料罐上的封口,習慣性地向她扔了過去,然后迅速地躲在墻的后邊。原來,扔手榴彈已經是他的一種習慣了。
就像抽煙是一種習慣,喝茶是一種習慣,好習慣能成就你,壞習慣能毀了你。
有一個排名世界第一的推銷大師就要退休了,他要作一場告別演講。當天有5000位保險行業的精英來參加大會,他們都問及大師成功的秘訣。大師笑著說不必多說。這時候全場的燈光暗了下來,四個彪形大漢從一旁閃出來,他們拎了個吊著大鐵球的鐵架子,把它放在臺的中央,大師拿一把錘子走了過去,敲一下,鐵球沒動,每隔5秒鐘又敲了一下,還沒動。敲了半天,這時候臺下的人群開始騷動起來,這是怎么回事兒?有的人甚至開始陸續離場,大師還在繼續敲,終于鐵球開始動,大師還繼續在敲,等敲到40分鐘的時候,鐵球動的力量是任何一個人都沒辦法讓它停下來。這時候大師站出來,和剩下的幾百人分享了他一生的成功經驗。成功就是簡單的事兒重復地去做,當成功來的時候,你擋都擋不住。
所以說你應該為了未來的美好生活,拋棄不好的習慣,養成理財的習慣。當有一天,財如潮水向你涌來的時候,擋都擋不住,就會有錢的。
第一個習慣,要學會記賬。自己記賬,有時候覺得煩,但一定要學會記賬。記賬就知道你們家的錢都花哪兒去了?怎么花的?別找借口說每個錢都該花,還有一點要學會留發票。我的發票到現在都留著,買了一件東西,突然用的不合適想去退,沒有發票,誰會退給你。
第二個習慣,要節約。有錢人都那么節約自己的錢,你也應該去節約。
有人說節不下來錢,我不信,一個月省下10%的買菜錢,你們家是不是還像以前吃的那么好?我相信99%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那我們來看看劉女士的例子,劉女士夫妻二人都是外交官,回國之后買一套房,從此陷入了財務困境。像劉女士這樣的收入就不應該去買這樣的房子。無論你買房、買汽車,都應該是有計劃的。花前面錢的時候,應該想到后邊的事兒,別斷了頓兒。糧草跟進不上了,你就完蛋了。
第三個習慣,要學習。學習很重要,知識會帶給你很多新的東西。
彼得·林奇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資大師,他1977年到1990年管理富達基金的時候,復合的復利增長率是29%,他就講,每天拿出一點時間來去學習股票,去研究股票,你會做得比基金經理還好。
因為市場上90%的信息都是公開的,剩下的10%就是你的判斷力加你的勤勞和努力。而且為了自己的好日子,為了自己的財富,為什么不可以花一點時間學習呢?
第四個習慣,要堅持。堅持的結果:大鐵球來回晃,只要你堅持下去,大鐵球一定會晃起來。很多人家的鐵球永遠不晃,就是因為他沒敲夠。
要把投資或者理財變成一種習慣,所謂習慣就是你看這種事一貫的看法。只要你養成好的習慣,人人都能理財,人人也都能理好財。希望每家都能理好財,過上幸福安寧的日子。
提起劉彥斌,這位理財界的名人,他冗長的職務很難讓人記住:什么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專家委員會委員,或者說理財規劃師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但他的“五個一工程”的理財要訣卻是他理財之道的精髓,讓人記憶深刻。“一生恪守量入為出;不要讓自己變成債務的奴隸;永遠別想一夜暴富;一夫一妻一個孩子;一生做好組合投資。”這就是他的“五個一工程”的簡要闡述。
孔子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劉彥斌提出,“君子愛財,更應治之有道。”“取”是掙錢,“治”是理財。“你的收入像一條河,財富像水庫,花出去的錢就像流出去的水。理財是從你工作收入之后開始的,同樣每月掙3000元,十年后生活會迥異,一個人有房有車供孩子上大學,一個人還在租房住沒有錢讓孩子讀書,原因是一個人會理財,一個人不會理財。”
在劉彥斌眼中,究竟什么是理財?理財是一個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而合理管理自己財務資源的過程。結婚、生子、養老都是生活目標,理財是一個過程。從你獨立掙錢開始,到你死亡離開這個世界是貫徹一生的過程。22歲以前你的生活水平和你父母是離不開的,22歲以后生活水平是由你自己的賺錢能力和理財能力決定的。中國人最沒出息的就是沒錢時向父母要的“啃老族”,理財是要自立,是為了實現生活目標管理財務的過程。“你的收入像一條河,財富是水庫,花出去的錢是流出去的水,只有剩在水庫中的錢才是你家的財富。”
雖說人們現在的理財熱情高漲,卻可能因為沒有基本的知識和技巧,在股票和基金上盲目投資;人們對理財的完整體系認識不夠,很多人不懂得“開源節流”;從沒接觸過婚姻理財的概念,說不定會讓你的生活困難重重。劉彥斌的理財體系正好解決了這些問題,他的理財要訣可以這樣形容:理財就是修水庫、打水井、筑堤壩。 理財要做到未雨綢繆,要讓家庭資產在保值的基礎上實現穩步增值,與一夜暴富無關。理財不是為了發財,你應當用什么樣的錢做什么樣的投資是第二步。第一步是要攢錢,第二步是生錢,第三步是護錢。要在你家的水庫建個堤壩,給財務的缺口補上充足的水源,讓你家的水庫不至于決堤。
理財的秘密是“愛惜錢,節省錢,錢生錢,堅持不懈”。劉彥斌說,所有的富人都是這樣富起來的。理財與創富是兩回事,理財的秘密是很簡單的,只要你按“愛惜錢,節省錢,錢生錢,堅持不懈”這個秘密去做,你就會成為有錢的人,當然這種“有錢”是相對的,是比現在的生活水平高。一個人不用錢投資、不用錢生錢,那么十年后他仍是窮人。
關于理財的精辟語言,劉彥斌還整理了不少。“學會省錢,學會記賬,學會投資!當這樣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財如潮水地向你涌來,想擋也擋不住”;“你不愛財,財就不會愛你。你只有珍惜它,它才會跟你”。關于記賬——“記賬的目的是讓我們清楚我們每個月的錢都流去哪了,有目的有打算的生活!記賬還可以幫我們查漏補漏!”關于投資——“讓我們大家來看一下‘資’這個字,上面是一個‘次’字,下面是一個‘貝’字,顧名思義,貝就是錢的意思,加在一起就是次要的錢。所以投資就是拿次要的錢進行。你可以買股票、期貨、基金之類的,但有一個原則不熟不做,不懂不投,不要相信天上會掉餡餅這種事!”關于紀律——“我們做任何事情要有原則,要堅持。一切事情貴在堅持!我們理財是為了過上好日子,而不是去做苦行僧!”
理財就是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以管錢為中心,以攢錢為起點,以生錢為重點,以護錢為保障。你會覺得理財并不是那么高深不可測,就和生活當中的事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