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大家都在期待著統計局的發布會,2022年我們實現了121萬億的GDP,名義增長了3%,分季度看,受到了疫情很大的影響,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8%,二季度增長0.4%,三季度增長3.9%,四季度增長2.9%。這個經濟增長數據,肯定是跟年初定下的5.5%差距巨大,沒有一個季度能夠完成任務,而且在上海疫情結束之后,三四季度也沒能迎來復蘇。
反正在老齊的印象當中,經濟增長計劃,沒能完成,而且差了這么多的,這可能是首次。所以這也讓所有的研究機構預測數據全部打臉。去年年初的時候,大家都是奔著經濟復蘇走的,連我們高層制定政策的時候,其實也是按照復蘇設計的。因為做這個計劃的時候,一季度的4.8%基本上已經都知道個大概了,那么肯定是按照前低后高設計的,也就是說領導去年肯定知道,要實現5.5%的 GDP增長,最后的3-4季度,得有6%以上的經濟增速,但沒想到,疫情的擾動這么大,讓我們甘愿放棄GDP的目標。
再看物價數據,全年CPI上漲2%,主要是豬肉價格下跌了6.8%,壓制著CPI沒漲,扣除食品和能源之后,我們的核心CPI只有0.9%,而PPI全年漲4.1%但是主要都是上半年的漲幅,如今已經跌到了負值區間,所以整體物價基本上是一個比較低的位置。
第三看居民收入,全國居民可支配收入3.68萬元,名義增長5%,扣除通脹后的實際增長2.9%,城鎮居民影響比較大,可支配收入4.92萬元,名義增長3.9%,實際增長1.9%,農村則受到疫情影響比較小,但一年可支配收入只有2萬元,增長6.3%,實際增長4.2%,反正數據上顯示,可支配收入都是增長的,而且比GDP的增速快。但實際體驗中,大家可能就千差萬別了。估計這一年大家的感受不會好,否則儲蓄也就不會增加那么多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