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人生的必經之路,正所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為了余生的幸福,為了生活得多姿,一個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便要開始尋找自己人生的另一半了。有緣之人,縱是天涯海角,也會因一縷紅線結伴終老。而無緣之人,即使朝夕相處,也會各奔東西。所以,為了婚姻的美滿,為了婚后家庭的幸福,人們便在擇偶這一事上定下了各種各樣的標準以供參考。
當然,這些擇偶標準并不是空穴來風,也非憑空想象,這些都是人們在生活的磨練中體味出來的經驗,是以過來人的身份歸納出來的準則。中國人自古就善于享受生活,對于婚姻生活也從沒有放松過,老祖宗們憑借卓越的智慧和細致的觀察,為后人留下了眾多的擇偶標準作為參考,很多依然對我們的生活有著幫助。
那么,今天小于為大家帶來的這句俗語,就是關于擇偶方面的,是老祖宗留給后世男人的忠告。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句俗語的真意,看看古人講述了怎樣的道理。
這句俗語完全出自于老祖宗的生活經驗,所謂“討”就是“討娶”的意思,我們平時所說的“討老婆”便是如此。那么,何為“避荒女”?什么又是“活漢妻”呢?為什么這兩種女人不能被當作討娶老婆的對象呢?
“莫討避荒女”,在古時,社會構成人物的絕大部分都是農民,而人們的主要衣食來源也主要依靠農業。但是,大家都知道,古時的科技水平落后,并沒有什么先進的技術用于農業之中,所以,莊稼好不好,收成高不高,主要還是看年景的氣候怎么樣,也就是我們所講的“靠天吃飯”。
而如果真要是遇到什么自然災害,比如大旱、洪災之類的,人們又沒有有效的應對措施,顆粒無收也是常有之事。這樣的年景,對于農戶來說就是大荒之年,沒有了收成就沒有了糧食,沒有了糧食就要忍饑挨餓,甚至會有餓死的情況出現,如此饑荒之年,有的人實在餓的受不了了就會舉家遷移進行逃荒,沿路乞討以求生存,當然也有整個村子一起逃荒的。而這樣隨著逃荒隊伍一起遠行的女子就是所謂的“避荒女”。
至于“避荒女”為什么不能娶進門當老婆,并不是因為她們窮被人瞧不起,相反的,這種流落在外的女子,孤苦伶仃,身世可憐,而世人又皆有憐憫之心,對她們反而會生出更多的愛憐同情之心,真要說不能娶進門的原因主要是出于兩點:
第一,“避荒女”大多來自于遠方,對于她的出身、身世、品行以及有沒有其他家室,我們全都一概不知,一旦娶她過門成為妻子,那么日后有什么樣的變故都是說不準的。萬一她以前有過家室,突然另一個男人找上門來,豈不尷尬。萬一她品行惡劣,行為不端,自己豈不是啞巴吃黃連。萬一她只是為了活下去,討口穩定的飯吃,對你不是真心,那日后也豈能安穩的生活。所以說,為了避免日后生活的苦惱,最好還是別娶“避荒女”。
第二,“避荒女”,都是落難的女子,都是為了活下去而奔走于江湖的女子,有些時候她們所做的決定都是出于無奈,實則不想,卻又無能為力。如果這時,你提出要討她為妻,她不一定真的愿意,但是無奈之下只能答應。如果真是如此,那么這就是趁人之危的小人之舉,是正人君子所不齒的行為。日后肯定也少不了他人背后的指指點點,所以,為了自己的名譽,為了道德理念,盡可能還是不要談“避荒女”為老婆的好!
“別娶活漢妻”,所謂的“活漢妻”就是有過前任丈夫的女子,而且這個前任還是活于世間的。這樣的女子大可分為三類,相應的也有三種理由不能娶進門。
第一,被休掉的女子。古時的社會男尊女卑,男女之間沒有離婚一說,什么和平分手更是不可能,確定一個家庭解散,男女分開的憑證就是男人的一紙休書。而在古時,傳統觀念的影響下,休書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下的,畢竟這種事不是什么光彩的事,男人又都好面子,而且古時道德觀念影響深厚,如若不是女人犯了大錯或者大忌,男人是不會輕易下休書的,比如女子紅杏出墻,比如女子不生養等等。
而且,這樣的女子背后的啰嗦事也多,孩子的牽扯,家人的牽扯,前夫的牽扯,況且也不能保證她和前任之間會不會死灰復燃。就算是為了避免麻煩,這樣的女子也不能娶啊。
第二,前夫遠行長久未歸,守活寡的女子。這種女子不能娶的原因,就不用多說了,指不定哪天人家的丈夫回來了,你們這另起小灶過起了生活,這種場面情何以堪啊。而且就算出于道德觀念,也不能對這樣的女人下手討做老婆啊。
第三,紅杏出墻的女子。這就更不用多說了,紅杏出墻本已經使道德淪喪,為世人所不齒了,還要結婚成立家庭,那以后的背后輿論又有幾人能承受得了?再說了,這樣的女人水性楊花,今天背叛了前任跟你好上了,誰又能保證她哪天不會背叛你和另外的男人好上?所以說,為了日后的幸福,為了家庭的和睦,為了以后生活中不會出現尷尬事,“活漢妻”不能娶!
老祖宗留下的忠告可能已經并不適用于當今社會了,畢竟現在人們神,過好了“避荒女”肯定是沒有了,不過這句俗語所反映的真理卻是實實在在的,況且“活漢妻”不論哪個時代還是都有的,雖然不一定如古時那般,但是斟酌謹慎而娶之,畢竟是沒有壞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