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歡羅大佑,是因為羅大佑曾陪伴著他們的青春成長。對于上世紀60年代的人來說,他是知音和朋友;對于上世紀70年代的人來說,他是青春的代言人和心靈偶像;對于上世紀80年代的人來說,他是音樂家,更代表一種文化;而對于流行音樂人來說,他是一個標準,一個尺度,一個希望追尋超越的典范。對于這樣一個望之彌高的人物,今天我們且從小處著手,來聽聽他的“戀歌”。
1954年出生的羅大佑,在家人的嚴厲教導下,同他的哥哥、姐姐一樣走上從醫(yī)的道路。可大學期間,他卻一直從事自己鐘情的音樂創(chuàng)作。19歲那年他談了人生中第一段戀愛,濃情蜜語中的朝朝暮暮讓羅大佑產(chǎn)生了一種想法:“一個人的生命不可能屬于另一個人,兩個人不可能同一刻死去。”
《戀曲1980》這樣的情歌產(chǎn)生了,并收錄于1982年的專輯《之乎者也》中。他曾經(jīng)說過:“任何情歌都有它背后的感人故事,每一張面孔背后都有著動人的事……”《戀曲1980》是羅大佑'戀曲'系列的第一首歌,也是羅大佑第一首純正的'情歌'。在懷舊經(jīng)典歌曲中,這首歌無疑是羅大佑的經(jīng)典之作。
沉潛醞釀,1988年他首發(fā)了專輯《愛人同志》。歸來的羅大佑雖少了幾分前期的瀟灑直接,可他此時的作品背后的震撼力,絕不是當年那個一襲黑衣一副墨鏡的年輕人能夠駕馭的了。《戀曲1990》即收錄于羅大佑的這張個人專輯中,是羅大佑為電影《阿郎的故事》創(chuàng)作的主題曲。
百年一個世紀,六年一闕戀曲,羅大佑承襲以往獨特風格,創(chuàng)作《戀曲2000》并收錄在1994年的同名專輯內。
從1980唱到2000,這首情歌唱了20年。二十歲唱年輕的誓言,是“姑娘,世上沒有人有占有的權利”的愛情觀;三十歲唱時光的流逝、深情的思念,“你烏溜溜的黑眼珠和笑臉”就是我無怨的一生;后來的他大氣磅礴,已把塵世浮躁帶到世外,狂亂的心得到平靜和釋懷。
話不多說,今晚就讓我們來欣賞縱貫線的《戀曲1980》。
節(jié)目單
主編 | 魏曉婷
編輯 | 姜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