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治療糖尿病足臨床研究現狀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其發病率、致殘率均較高。有報道,國外糖尿病足截肢率高達50%,而國內亦為20%~30%。其成因與血糖控制較差、周圍神經病變、血管病變、代謝紊亂等密切相關,臨床上以肢體麻木、感覺異常、疼痛、潰爛及壞疽為特征,屬于中醫的“消渴”、“脫疽”等范疇,治療上頗為棘手。本文就近幾年的中醫藥治療方面的研究綜述如下。
1.辨證治療
馬氏等分兩型用藥:①氣陰兩虛證,治宜滋陰益氣、托毒生肌,方用八珍湯加減,氣虛明顯者加黃芪;陰虛明顯者加麥冬、花粉;痛甚加乳沒;形寒肢冷加鹿角膠。②陽虛血瘀證,治宜溫陽益氣,活血通脈,方用陽和湯加減。痛劇者加乳沒、地龍;下肢逆冷、皮膚青紫或紫暗者,加制附子、牛膝、桃仁、紅花。
胡氏等用消疽湯加減,黃芪、人參、石斛、元參、白芍、當歸、丹參、牛膝、銀花、連翹、地丁、白花蛇舌草等。氣陰兩虛型重用石斛、元參、黃芪、人參,加沙參、麥冬、生地;熱毒濕盛型重用銀花、連翹、白花蛇舌草、地丁,加薏苡仁、澤瀉。
李氏分輕度、中度、重度予湯劑內服,認為輕度多屬脈絡瘀血阻滯,氣陰不足,擬活血化瘀通絡為主,兼以益氣養陰,方用桃仁四物湯加減,藥用桃仁、紅花、當歸、川芎、赤芍、丹皮、丹參、茯苓、薏苡仁、玄-參、石斛、黨參等;中、重度屬氣陰不足,濕熱入侵,治標為主,兼以扶正,擬清熱利濕、活血和營通絡為主,兼以益氣養陰,方用萆薢滲濕湯合順步湯加減,藥用革薜、黃柏、牛膝、蒲公英、忍冬藤、薏苡仁、桃仁、赤芍、丹參、當歸、玄參、川芎、黃芪、黨參等。
2.固定方加減
梁氏用黨參、雞血藤各
張氏用托里消毒散加減:銀花10
閻氏自擬降糖飲加減,益氣養陰、活血通絡,藥用黃芪
3.中醫外治法
馬氏分證型用熏洗、外敷法治療。氣陰兩虛證用益氣補血方先、熏后洗:當歸
胡氏等分干性壞疽、濕性壞疽區別處理。干性壞疽外敷地榆油(地榆、香油等組成)紗條;或外敷生肌象皮膏(生地、龜板、象皮、石膏、爐甘石、當歸、血余、香油、黃蠟等組成)紗條;或外敷蛋黃油(雞蛋黃制成)紗條。濕性壞疽用祛腐散(紅升丹、血竭等組成)、提膿散(紅升丹、生石膏等組成)、金黃膏(金黃散、香油、黃蠟等組成)以及珠母散(血竭、生牡蠣、象皮、龍骨等組成)外敷。郭氏外用消疽膏:蘇木、赤芍、獨活、僵蠶、檀香、白芷、血竭、白鮮皮等,制成軟膏,外敷患處,每日1次。
潘氏等用白擬活血生肌膏外敷:大黃、三七、兒茶、血竭、冰片、芙蓉花葉等,制成膏狀,每口1次。鄧氏等用足浴方泡洗,療效明顯。藥用黃芪
4.小結
綜上所述,許多學者用中醫藥治療糖尿病足,療效顯著。多采用辨證分型施治或固定方內服,結合外用清熱解毒、祛腐生肌、化瘀止痛的熏洗方或外敷藥,有效地控制了病情,降低了病人的致殘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但由于臨床上缺乏嚴格的診斷分型標準及療效評定標準,給臨床評價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若能在多中心、大樣本的原則下,加強合作,結合現代科學(如分子生物學等)成果,進行隨機、對照等觀察研究,定能提高糖尿病足的臨床診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