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味甘、酸,性溫,主要歸肝、 腎經。本品甘酸溫潤,能補能收,除長于收斂固澀之外, 入肝、 腎經,既可補肝腎之陰,又能溫補腎陽,故為平補肝腎、收斂固澀之良藥。凡肝腎不足,精氣失藏,或滑脫不禁之證,皆可運用。臨床上我常用其峻補肝腎,斂陰收汗,治一些大證難癥。
【驗案】2003年4月間, 一日,我在國醫館坐診,臨近下班時走來一對老年夫婦,說:聽說你是中醫專家,特來請你給看個病。說罷,男的坐下,伸出手讓我把脈。我問什么病。他說你把脈看吧,你是老中醫了嘛。我有點不悅,就給其號脈。完畢,我說你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醫稱為惡核、瘰癘。
聽后,該夫婦一驚,說你神了,正是這種病,我們是從武漢來的,專門來看腫瘤的。我暗自一笑,什么神醫、把脈神了,進門時我就打眼掃了其一眼,右腮較大,甚是明顯,況且我對門就是看腫瘤的醫院,故斷之為惡性腫瘤,純粹是中醫的望診法,哪里是靠中醫的把脈。
此時,男的說,我今天不找你看腫瘤,主要看出汗,我現在是晝夜大汗淋漓,每天要換兩三次襯衣,體乏無力,動則心慌,已經吃了不少藥,無濟于事。我問都吃過什么藥?他說大夫給開了大量的浮小麥、麻黃根、煅牡蠣、黃芪、人參、五味子等一些藥。
刻診:患者姓陳,約60歲,身材高大, 面黃偏暗,舌質略紅,苔白,脈濡滑無力。除腫瘤外,其他方面均正常。我認為是痰火旺盛, 逼汗外出,造成氣陰兩虛?,F在亟須解決的是出汗。如果套用玉屏風散之類,必蹈前醫無效之覆轍。此時,想起張錫純用山茱萸一味斂汗收虛脫之驗案,于是提筆寫下處方。
山茱萸150g ,西洋參15克,生龍骨、生牡蠣各30g、炙甘草10g。3劑。
患者接過藥方,說就這幾味藥,能行么?我說試試看嘛?;颊哒f,那就試一試吧,持方而去。
3天后,患者復診, 進門就說汗止住了。
[按] 對于山茱萸這味藥,我有兩點要說。一是斂陰收脫,盡量去用;二是大量重投,這也是張錫純的經驗。 我在臨床上屢試屢驗,特別偏愛,敬請各位驗之。
附:網友交流
誠信中藥:山茱萸一次用量150g,合舊秤5兩,大大超過了張錫純的用量,真可謂青出于藍勝于藍。
曾偉峻: 這里用了生龍骨、生牡蠣,一般斂汗有不少藥書說用煅龍肯、煅牡蠣,不知道生、煅的區別是什么?
古道瘦馬: 用生藥是我和張錫純先生學的,生藥純正,藥力足。生龍骨,生牡蠣收中有散,可以防止收斂過度。
中醫一生:我一般用30g,治療盜汗,鮮有不愈者。
為往圣繼絕學: 元氣之脫,皆脫于陰,山茱萸斂陰,正其治也。
群賢見智錄
(1)俞豪民用自制新加龍萸止汗湯加減治療自汗、盜汗,療效顯著。藥用生龍骨、生牡蠣、山茱萸、何首鳥、酸棗仁、金櫻子、黃芪、烏梅。方中山茱萸用量為30 ~60g。 [中醫雜志,1988, 29 (2) : 58]
(2)路志正教授曾以甘寒沉潛法治療陰血虧虛、氣燥陽浮之眩暈癥,藥用龜甲膠、鹿角膠、枸杞子、、生地黃、山茱萸、北沙參、鉤藤、黃柏、知母、羚羊角(代),隨癥加減。方山茱萸用至50g【《古今名醫臨證金鑒.頭痛眩暈卷》】
(3)劉壽民是浙江省湖州地區名醫,習用家傳驗方治療糖尿病,療效顯著。方藥用生地黃、何首烏、肉蓯蓉、黃芩、白術、五味子、山茱萸、覆盆子、淡豆豉、麥冬,隨癥加減。方中重用山茱萸80g以上。【《中國民間名醫成方》】
(4) 張錫純擅以重劑山茱萸治療虛證、脫證、、身痛肢痛,用量為30~120g。張錫純認為,山茱萸酸斂之中更具條暢之性,故善于治脫,又善于開痹。[《醫學衷中參西錄》]
(5)李土懋教授常用山茱萸治療虛脫、 休克、心功能不全, 轉筋、抽搐等,用量為10~60g. [ (《方藥傳真》]
(6)李可老中醫以自制破格救心湯,成功救治千余例心力衰竭重癥患者。藥物組成為附子、干姜、炙甘草、人參(另煎)、山茱萸、龍骨、生牡蠣、磁石、麝香(沖服),方中山茱萸用量為60~120g。[《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癥疑難病經驗專輯》]
(7)陳士鐸認為,山茱萸為填精補水之圣藥,且補陰之中尤具收斂之性,常用1~3兩。[《辨證奇聞》]
(8)王輝武認為,山茱萸在治療虛汗的同時,還能壯陽補腎,治療性功能減退等。
《紅爐點雪》記載:“山萸肉興陽道,堅陰莖,添精髓,止老人尿多不節……久服明目,強力,輕身延年。”
《東醫寶鑒》稱山茱萸能“堅長陰莖”。
可見前人對山茱萸的強壯作用是早有經驗的。陰汗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癥狀,多是腎虛陽痿、早泄等性功能減退的先導, 與慢性前列腺炎有關。
在《珍珠囊》中曾有澤瀉療陰汗的記載,但實踐證明,澤瀉如不配伍山茱萸則療效不佳,因為山茱萸既斂陰汗,又有補腎興陽的固本之效,常用澤瀉、山茱萸等量,打粉裝膠囊,每次3g,鹽水溫服,早、晚各1次,連服8周,有顯著療效,并可預防陽痿、早泄等癥的發生。[《方藥妙用》】
(9)治療脫證。山茱萸肉90~120g ,水煎,取200ml ,首次服1/3量,剩余藥汁視病情分多次服。共治脫汗、脫血、脫液、脫精致血壓驟降者57例。以脫證消失、血壓回升至正常為痊愈。結果痊愈52例,好轉5例,總有效率100%。[中國中醫忽癥, 1994 (5); 214]
(10)治療乳糜尿。龍眼肉20g,山茱萸10g,大米50g。先用水煮米粥如常法,米將熟,放入龍眼肉、山茱萸煮熟,加少許鹽,作早餐、下午加泡龍眼肉20g,當茶飲。忌食油。連服1~3個月。共治16例,全部治愈。[河北中醫, 2001 (2) : 87]
(11)治療肩關節周圍炎。山茱萸(去核)35g,隨癥酌加一二味藥,水煎,每日1劑,服2次。癥情好轉后山茱萸劑量減至10 ~15g.前湯或代茶泡服。少數患者服用以山茱萸為主的9味藥復方。共治29例,以治療后肩關節活動、功能完全恢復正常、疼痛消失、半年以上未復發者為痊愈。結果痊愈20例,顯效6例,好轉3例,總有效率100%,一般服藥4劑或5劑開始見效。[中醫雜志, 1984 (11) : 35]
(12)治療復發性口瘡。每晚臨睡前取干山茱萸粉10g,用陳醋調成糊狀,分別置于2塊3cmX3cm干凈紗布中央,敷貼于雙足涌泉穴,次日晨起去藥。10日為1個療程,連敷4個療程。每療程間隔10日。共治92例,均為單純性口腔潰瘍,有明顯周期性復發規律,病史1~15年。以治后潰瘍愈合,3~5年不復發為顯效。結果顯效26例,有效54例,無效12例。[新中醫, 1992 (3): 16]
(13)山茱萸善治失眠。通過長期臨床實踐發現,在辯證施治的基礎上加人山茱萸治療失眠,往往能收到事半功信之效。人臥則陽潛于陰,神藏于心,血歸干肝,故能入寐。而山茱萸具有酸澀收斂之功,能使浮陽潛藏于陰。故在辯證施治的基礎上加入山茱萸治療失眠,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達到治愈。[吉林中醫藥,1998(2):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