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是血漿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和類脂(磷脂、糖脂、固醇、類固醇)的總稱,廣泛存在于人體中。一般說來,血脂中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其中甘油三酯參與人體內能量代謝,而膽固醇則主要用于合成細胞漿膜、類固醇激素和膽汁酸。血脂含量可以反映體內脂類代謝的情況。
食用高脂肪膳食后,血漿脂類含量大幅度上升,通常在3~6小時后可逐漸趨于正常。因此測定血脂時,通常在飯后12~14小時采血,這樣才能較為可靠地反映血脂的真實水平。由于血漿膽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的升高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有關,因此這兩項是血脂測定的重點項目。
脂類本身不溶于水,它們必須與蛋白質結合形成脂蛋白才能以溶解的形式存在于血漿中,并隨血流到達全身各處。
膽固醇
又分為高密度、低密度、極低密度膽固醇及乳糜粒。膽固醇是一種脂肪的復合體,它是制造重要激素和維生素不可缺少的物質。膽固醇除部分由食物供給外,多數皆由肝臟合成,其理想濃度為小于200mg/dL。膽固醇需要與脂蛋白結合才能被運送到身體各部份。脂蛋白可以分為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兩種。
三酸甘油酯
即中性脂肪,扮演著貯存與輸送的角色,大部分存在于乳糜粒及極低密度脂蛋白內。它是能量的主要來源,極易受到飲食影響,約占血漿總脂的1/4。
磷脂
簡寫為PL,約占血漿總脂的1/3,主要有卵磷脂、腦磷脂、絲氨酸磷脂、神經磷脂等,其中70%~80%是卵磷脂。
游離脂肪酸
簡寫FFA,又稱非酯化脂肪酸,約占血漿總脂的5%~10%,它是機體能量的主要來源。
總膽固醇值的正常值,應在200毫克以下。而根據年齡的不同,若超過下列標準值,便屬異常。
20-25歲:120mg/dL
26-29歲:140mg/dL
30-39歲:150mg/dL
40-49歲:160mg/dL
50歲以上:190mg/dL
血漿甘油三酯值:理想值應<200mg/dL;臨界值為200~239mg/dL;過高值則是指血漿甘油三酯水平>240mg/dL者。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值:理想值應>50mg/dL;臨界值為35~50mg/dL;危險值為<35mg/dL。
1.高膽固醇血癥
遺傳、攝取過多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糖尿病、腎病綜合癥、甲狀腺機能低下、阻塞性肝病和服用利尿劑。
2.高三酸甘油酯癥
遺傳、飲食、腎病綜合癥、沒有控制好的糖尿病、尿毒癥及服用利尿劑、降壓藥等。
3.偏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遺傳、肥胖、運動不足、抽煙、服用類固醇、降壓藥等。
高脂血癥(hyperlipidemia)是指血漿中膽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是一類較常見的疾病,除少數是由于全身性疾病所致外,絕大多數是因遺傳基因缺陷(或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
高脂血癥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兩大方面:
(1)脂質在真皮內沉積所引起的黃色瘤;
(2)脂質在血管內皮沉積所引起的動脈粥樣硬化,產生冠心病和周圍血管病等。由于高脂血癥時黃色瘤的發生率并不十分高,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則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所以多數高脂血癥患者并無任何癥狀和異常體征發現。而患者的高脂血癥則常常是在進行血液生化檢驗(測定血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時被發現的。
1、降總膽固醇。
2、主要降總膽固醇兼降甘油三酯。
3、降甘油三酯。
4、主要降甘油三酯兼降總膽固醇。
魚類
魚類所含的飽和脂肪極低,尤其是來自深海的冷水魚類,含有大量的W-3脂肪酸,據美國科學家的研究證明,服用W-3脂肪酸(EPA和DHA補充劑)的人,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含量、血液粘稠度均有降低。
大蒜
大蒜具有明顯的降血脂和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并能有效防止血栓形成。經常食用大蒜,能夠對心血管產生顯著的保護作用。美國研究人員發現,每天吃半顆蒜頭,可幫助某些人降低10%的膽固醇。
洋蔥
洋蔥是極少數含有前列腺素A的蔬菜,前列腺素A是一種較強的血管擴張劑,能夠軟化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促進引起血壓升高的鈉鹽等物質的排泄,因此既能調節血脂。洋蔥中含有一種洋蔥精油,不僅可降低膽固醇,改善動脈粥樣硬化,還能升高“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只憑一兩種成分判斷病理
正常人的血脂成分含量波動范圍均較大,正常人個體血脂含量的差異也很大,單憑一兩種血脂成分的高低來判斷病理變化,并不合理。
完全拒絕脂類食物
由于害怕血脂增高,有些人拒食脂類食物,這并不正確。膽固醇除了有與動脈粥樣硬化有密切關系的LDL膽固醇外,還有能轉化為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HDL膽固醇,在機體內產生重要作用,具有發揮對物質代謝的調節作用,發揮對生育及物質代謝的調節作用等等。因此不能完全拒絕脂類食物。
血脂檢查,主要是對血液(血漿)中所含脂類進行的一種定量測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