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和心血。用易理衡量其生產工藝過程,奧秘中見神奇。優質醬香酒的選料、生產完全符合《周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優質醬香酒取法于自然天地,按周易所闡述的規律---道,釀制優質醬香酒,所以釀造出的優質醬香酒是最和諧的玉液。
一、醬香酒用料合天地定位、應水火既濟、求陰陽平衡?
醬香酒以紅高梁(月)、冬小麥(日)為原料正合易理中用先天卦理以虛無產生后天日月、水火之物―――醬香酒的道。周易認為亁天坤地,天地交媾,遂有萬物乾坤是陰陽的門戶,眾卦的父母,坎為月,離為日。天地為鼎爐,日月為藥物,“正軸”為火,天地煉丹不止,所以萬物不壞。而醬香酒正是效法天地,以天地為鼎爐,以月(紅高梁)日(冬小麥)為藥物,以自然(赤水河醬酒黃金產區特殊的地理氣候)為火候,煉成萬劫不壞之玉液。天地間那個看不見的神秘的“力量”就是“自然”、“統一”。
采用相等紅高梁、冬小麥生產的醬香酒合陰陽平衡之道。周易認為坎為白虎,離為青龍,白虎(元氣)正是煉丹(茅臺酒)的核心,坎(紅梁)像一個滴溜溜亂轉的火球,與一條青龍相合呈游龍戲珠的樣子在鼎爐中,游龍戲珠煉油出神火燒煉油白虎。以月象盈虧表示周天火候,每月初八兌卦月象的上弦月,正是陰陽平衡之時,每月十五后的第八日艮卦月象的下弦月,二八十六兩,共三百八十四銖,以應六十四圤之三百八十四爻,兩個下弦的半月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滿月,元精、元如此相合,才會使大藥凝聚為圣胎。所以說,“二八應一斤,易道正不傾;龍呼與虎,虎吸龍精;兩相飲食,俱相貪并;兩合其亁坤體乃成”。
二、端午踩曲合古代采藥最佳時節
醬香酒在端午前后,即芒種至夏至之間是踩曲的最佳時節。
周易認為:端午為陽極盛之時,在端午前后15日是生物生長最快之時,是采藥的最佳之時。
十二辟卦以姤卦代表五月,其節氣為芒種、夏至,律呂為蕤賓。
姤卦上乾下巽,一陰五陽,陰在初爻,與夬往來。而為夬之倒象,周易卦皆自初始。姤為陰之始長,其中互乾與夬同,故全卦大用,仍本于乾。而成陰長陽消之象。陰雖微而得時,陽雖盛而失勢,其同體易位卦為風天小畜。一陰在四爻,則與姤大異。陽升陰降,姤以陽之升。成退讓之勢,不復與陰爭。與夬之用恰反,夬為陰不能久留而被決。姤則陽不得不退,而成相遇之情。姤遇也,柔遇剛也。而剛亦以遇柔而自退,遇有二義。一則遭遇,一則待遇,皆含有偶合之意。字從禺,為偶之省。陽奇陰偶,姤以陰得時,故易偶合。而陽則如中途相遇,逡巡自退,不與抗禮之意。陽雖五倍于陰,奈已失其本,故不與陰抗也。乾剛而巽順,剛在外而內順,五陽連系俱升,其志在外。陰雖不進,陽亦必退也。陽剛行健,一柔不能與協,則升者自升,無可牽挽,氣使然也。而情志亦同,遇而不合之象也,在陰固欲合,而陽難于俯從。名雖相遇,實反相拒也。而時勢又不得拒陰之進,漸向外推移。以卒成陰長之用,此姤為五月卦。一陰起于下,孚夏至之令也,夏至日已北至極,不得再進,反囘歸以向南,南者陽之所反。五陽相率而同反,陽雖盛,而時為之限。行為之促,則陰之進。非陰之功,乃陽之德,如賓退而主得安閑,敵退而我得展布也,故名姤。重其相遇而能相讓也。柔道之得時耳。姤從女后,言為女中之尊。如國之后妃,然不必限于后妃,而言德用則從坤也。坤用初長,初六一爻。坤德所寄,雖二五內外正位皆剛,非如后妃之象。而一陰正長,乃成大母之稱,此卦名姤,而字為女后也,古稱君曰后。后始獨用于女后,則女后者猶女中之君。坤為女之最尊者,女后即坤之稱,而在卦用,雖秉乾剛,實仍以變坤為大則,為初爻方得勢。
三、九九重陽下沙,一陽統眾陰,成丹使然
醬香酒的九九重陽下沙,即寒露至霜降之部完成正是按照易理中重陽僅一陽,成就造化之陽氣已衰微近竭,消失于不測之地,陰陽丹法視此時為止火之機,元神將歸于太極的自然法則來安排生產的。
十二辟卦以剝卦代表九月,其節氣為寒露、霜降。
剝卦上艮下坤。以少陽加陰,其陽且盡,不勝五陰。陰盛陽衰,天道將窮,故曰剝。易卦中以否損與剝為相類。而凡陽在上之卦,如末濟恒困等。亦有相似之處??傆申庩柌坏煤蛣?,而陽反被陰擯斥也。剝之卦象,一陽居上。不能久留。眾陰在下,相為朋比。猶水地比之象,而陽不與隨和。以比卦一陽在五爻。猶近下也,剝則孤矣,位高無輔。氣升難沉。本乾上九之德,而履重坤之地。坤不復承順天行,反相與悖道而馳。同奸為害,此天道之剝,萬物不可久存之時。故剝為九月卦。言時近重陰,物皆凋敝,天將寒冷,人感衰微。陰以剝陽,剛不復主。在上者不克保其敬慎之義,則隨時以傾頹。在下者不克充其貞靜之德,而因物以衰歇。傳曰剝爛也。言破敗不復自完,如草木之殘落耳。艮為山,坤為地,高下不相接。而有巍峨欲墮之形,陵空如云,俯地如瀑,傾瀉之情,若不終曰。此所以有剝爛之稱也。
四、二月初九第一次取酒,人事可濟天時,物類可孚數命,金水平分
相對丹道而言, 二月初九下正是金水平分之時,是取酒的最佳時,此時正是取醬香酒的最佳時辰,醬香取酒的最佳時辰應在卯月卯日卯時開始,即二月初九卯時。
在周易中十二消息卦說明一年中陰陽二氣的變化規律。十二辟卦以大壯卦代表二月,其節氣為驚蟄、春分。
大壯卦上震下乾。乾為父,震為子,應為乾內震外。言震代乾主外也,震二陰在上,陽在陰下,陰降陽升。陽得時位,故卦德為動。卦象為雷,雷動之時,天下同春,萬物同生。今以合于乾,乾本純陽,接震之一陽。四陽連居于內,秉持于中,是為陽盛之象。而二陰在上,以與相交,其德不勝,其志難諧,雖不與陽爭,而陽難與之協,為陽獨往獨來之象。在卦用以陰陽二者均勻和協為善為吉,為中和之道。若違此,。非有過,即不及。大壯則陽太過也,與大過有類似處而不同,大過亦四陽連亙于中,是相類也。而其初上為陰,兩陰包納四陽,與大壯之兩陰被擯于外者不同,是其異也,故大壯稱壯。明其陽得勢,非如大過之無本為棟橈也。大壯雖兩陰蔽其外,而陰不得時,遂自避。如云翳中天,不久自散,不敵日之光熱也。然以其翳也,有一時蔽明之害,雖終復退散。而陽德不免有過,為其摧掃云煙,必迅奮而自損其精。是進之過,進則易瀕于衰老,若忍耐不求速進。而暫安于蔽障,必晦昧而自隱其明,是守之過。守則易敗于安佚,此大壯以二陽所生之過。雖不如大小過之無本,而其害則為易始而難終,有本而略末。盛于內而忘其表,明于近而不及于遠。蓋乾剛自囿于震,而震動乃牽拘于乾惕,兩卦雖若同心,而強弱異勢。上下殊情,故在天道無可是非。若論人事,則有宜否。陽甚則易燥。剛甚則易折。四陽連而無陰與協,則長而忘自慎。群剛進而不得柔以諧,則盛而莫自克。故在人道,必先利貞而不務于亨大。先克己而毋求于勝物。以大壯已壯矣,太壯矣,壯之不已。衰老繼之,事極必變。物極必敗,敉極必改,道極必害。大者極也,極壯則無可再壯,欲其不衰,不得也。故圣人名以大壯有數義焉,一言陽之盛大。指陽如臨為大,以陽長也,故卦名大壯。為四陽勝兩陰,而得位乘時也。一言陽與陰消息往來,遯為陰長。大壯為陽壯,陽壯以時。時用見于春二月,雷鳴天上,萬物皆生,是陽盛即物繁庶之原,故卦名大壯。以震動得時,遂乾大生之德也。一言剛盛柔弱,進行以時,陽升陰降,發育有道。震以生陽協乾健。迅動應陽剛,剛則易折,陽則易歇。飛騰發越,其害過于利,進不如止,故卦名大壯。欲人知其壯之極必衰,而預養其氣,毋過發泄也。一言物有盛衰,人有壯老。陽生陰賊,天覆地載。春秋遞嬗,生殺交至。前之弱者今之強,今之繁者后之敝。循回不息,純乎造化之力,故卦名大壯。欲人知壯之有衰,來之有往,長保不老,必求于不壯。果已壯矣,必思所以守其明強。如日之明。不以云而蔽晦,如金之堅,不以石而窳腐,是壯者氣之所本。志之所尚,有其中而后形于外。剛在內者柔其外,強于本者弱其末,此道之以柔克。而因壯以見其自韌之有術也。一言進退無恒。秉天之行。顯隱無因,依氣之根。陽立其本,陰與之均。無過不及,斯底于平,故卦名大壯。欲人知君子進必以方,退必有常,去必以道。留必以坊,遯明其隱。壯見其章,遯以退休。壯則利行,遯志于草野,壯則留于廟廊,是用世之所法。而人道達乎安康。一人之行止有度,家國之福利無疆。不外時地之所宜,與夫出處之堂皇,因遯則抱道而自藏。因壯則善與人同,而德沛無量。天地且見其生化之跡,春日煦以溫良,斯大壯之大用。以震乾之合,而煥其有光,故大壯者顧名思義。因地盡利,順以致之。安和其類,二月之春,無方不被,物類繁滋,天下同壯,則為天者自然元亨。為人者先以利貞。知陽之長,善保用之。知陰之弱,善育存之。剛于中而不過,健于己而不伐。先明遯退之情。始推壯止之義。蓋止者留也,言留以有為也,留陽之毋過。則剛德永康,留陰之僅存,則柔道可協。而人事可濟天時,物類克孚數命。豈非大壯之所志哉。讀者勿徒用其壯,而忘其所止也。
五、每月初九取酒,通達陰陽平衡
醬香酒每月初九取酒是按照易理中陰陽平衡的自然之道進行的。周易認為:自然之法,重以和為貴,和則上下之情得以相通。每月初九卯時正是水火調和,火候不亂絲毫之時。此時取的茅臺酒金水平衡,是和諧之酒。?
易理認為:月從東北方二十八宿的箕斗之間升起,由于此時日月合壁仍未結束,待到初三凌晨丑寅之時,日月才有變化,在二十八宿的昴畢二宿方位(即庚方)出現了淡黃色的月牙,由于初三日震來受符,所以“陽以三立”,一陽初生,用亁卦初爻爻辭“潛龍勿用”以示此時的丹法火候。?
初八上弦月兌卦月象因時陰陽平衡,并且又是少陰少陽相交之點,此時藥物均平,藥材已老,火宜沐浴,以亁卦九二爻辭“見龍在田”解釋此時丹法火候。
十五滿月亁體及成,此時陽升已極,屈折當降,應迅速將酒糟歸窯坑,以防鉛飛汞走。以亁卦九三爻辭“夕惕若歷”解釋此時丹法火候。
十六日巽卦月象盛極而衰,月體開始歸返晦朔之鄉,應將窯坑進行卦固,使陰符包裹陽氣,以柔制剛,神氣相合,以得封固之功。以亁卦九四爻辭“或躍在淵”解釋此時丹法火候。
二十三日下弦艮卦月象,此時新酒又開始形成,所以“天位加喜”。以亁卦九五爻辭“飛龍在天”解釋此時丹法火候。
三十日卦 象為坤,此時正是“陽數已訖,訖則復起”的時候,但孤陽不生,孤陰不長,應防神逸而火。以亁卦上九爻辭“亢龍有悔”和坤卦上六爻辭“龍戰于野,其血玄黃”解釋此時丹法火候。
六、醬香酒窖藏四年,成大周天輪回老熟
醬香酒生產期為一年,窖藏周期四年,合五年,60個月,一個大周天的易理要求。
易理認為:亁(天)、坤(地)、坎(月)、離(日)組成的世界是一個會呼吸的“葫蘆”,這個“葫蘆”的呼吸要完全符合天道的準則,醬香酒的窖藏正是按日月運行、陰陽升降的正道,呼吸出風霜雨雪,陰晴晦朔,陰消陽長,感受著寒來暑往,仁施義肅,天道往復,周流不息,處中以制外。
七、養元神不取酒于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一月
十二辟卦以坤卦代表十月,其節氣為立冬、小雪。?
繼坤之后一陽來復,則又形成新一年輪回的初始。相對丹道而言,則此時神氣歸為混元――太極,至靜至極至虛之中,因此應守一,不利取酒。
十二辟卦以復卦代表十一月,其節氣為大雪、冬至。
復卦一陽初生。相對丹道而言,則正是活子時來臨的一點陽氣,應施與溫曖,才使天下萬物擁有生機。所以此時也不應取酒。
十二辟卦以臨卦代表十二月,其節氣為小寒、大寒。
臨卦下面已增至兩個職爻,此時正是“臨爐施條”、
“結正低昂”之時,上面陰柔之爻就下,下面陽剛之爻迎上,相互交結。所以此時也不宜取酒。
十二辟卦以泰卦代表一月,其節氣為立春、雨水泰卦上面三個陰爻下面三個陽爻,所以陰陽并重;泰卦 有天地顛倒交媾之象,而如此一交則萬物皆生,所以“陰陽交接,小往大來”。相對丹法而言,則此時應凝神入彼氣穴,離迎坎入,以候取酒之機來臨。
十二辟卦以大壯卦代表二月,屬陰木,在二月取的酒,味微酸,色淡碧青;
十二辟卦以夬卦代表三月,屬陽土,在三月取的酒,味甘,色黃;
十二辟卦以亁卦代表四月,屬陰火,在四月取的酒,味微苦,色白;
十二辟卦以姤卦代表五月,屬陽火,在五月取的酒,味苦,色白;
十二辟卦以遁卦代表六月,屬陰土,在六月取的酒,味微甘,色淡黃;
十二辟卦以否卦代表七月,屬陽金,在七月取的酒,味辛,色白;
十二辟卦以觀卦代表八月,屬陰金,在八月取的酒,味微辛,色白;
十二辟卦以剝卦代表力月,其節氣為寒露、霜降。此時酒已取完,造化之陽氣已衰微近竭,體形消滅,陰陽丹法視此時為止火之機。
八、六次堆曲、七次取酒、八次蒸煮、九次發酵,合于四象
醬香酒的生產中的六次堆曲、七次取酒、八次蒸煮、九次發酵正應了易理中的“三五為一,末地至精”;“九還七返,八歸六居”的規律。
六為老陰,所以六次堆曲發酵采取陽發酵;
九為老陽,所以九次窯坑發酵采取陰發酵;
八為少陰,所以八次蒸煮以達陰陽平衡;
七為少陽,所以七次取酒,以少陽取少陰,才能取得陰陽平衡、吸收了日月之精華的水火共生之物―――酒。最終達到三五為一。
《易經》日:“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穎達疏:“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兩儀”指“天地”。
四象指少陽、老陽、少陰、老陰;東、南、西、北;春、夏、秋、冬;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金、木、水、火……
從數學角度論四象為:七、九、八、六。
從方位角度論四象為:東、南、西、北。
從一年季節論四象為:春、夏、秋、冬。
從人的名字論四象為:孟光、執名、監兵、陵光
從飛禽走獸論四象為:青龍、玄武、白虎、朱雀。
四象還有兩種說法為:
一說為:金、木、水、火。
一說為:陰、陽、剛、柔。
在《易經》中,河圖為體,洛書為用;河圖主常,洛書主變;河圖重合,洛書重分;陰陽相抱,相互為用。并認為“三五為一,末地至精”;“九還七返,八歸六居”。
而醬香酒的生產正是將先天日月之精華通過陰陽相抱,相互為用產生后天水火、日月交溶之物---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