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冬藏,秋冬養陰,冬季養生的原則是“藏”和“養陰”。
藏是“藏精”的意思。腎藏精,然腎者水臟,水旺于冬,所以冬天越寒冷,腎水愈是封藏,人體的陽氣封藏的越深,來年的陽氣升發愈旺。
冬日適宜進補,以助精藏。
俗話說,千補萬補,不如食補,有時食補就是對身體最大的調養。
今天為大家介紹下冬季里適宜進補的兩款藥膳和五大食物。
出自醫圣張仲景《金匱要略·婦人產后病》篇
組方:當歸、生姜、羊肉
原方主治產后血虛腹中寒疝,虛勞不足。
方中當歸補血潤燥,生姜、羊肉溫肝脾而行郁。
羊肉醇濃溫厚,暖肝脾而助生長,緩迫及而止疼痛,大補溫氣之劑也。其諸主治,止帶下,斷崩中,療反胃,治腸滑,暖脾胃,起勞傷……
——黃元御《長沙藥解》
主要功效:溫肝補血、散寒暖腎。
當歸生姜羊肉湯適宜血虛陽弱之體,在寒冷的冬天,尤其適宜進補(各種急性病除外)。
中醫上講,肝木像春,必溫暖而生發,冬季多食羊肉,有助于來年春天肝臟的生發、生長之氣,冬季多食羊肉,次年精神必能增加。唯陰虛肝火旺之人不宜。
另外,羊肉宜白煮,不易上火,且宜清淡少鹽,不然易助火生熱。
山藥:補而不滯,不熱不燥,能補脾氣而益胃陰,為培補脾胃性質平和的藥物。山藥以淮山藥為佳,屬道地藥材,“淮”今指河南焦作武陟一帶。
枸杞:補腎益精,養肝明目。
烏雞:養血補血,亦可加入紅棗。
以上諸品性質都較為平和,基本屬平補、溫補范疇。
除枸杞外,均屬藥食同源之品。用雞煲湯,味道鮮美又有益于人體健康。
此外,冬季應格外注意日常飲食。冬季飲食得當,對身體大有裨益。
羊肉
據《本草綱目》記載,羊肉有補中氣,益腎氣的作用。它也是歷來民間冬季進補的重要食材之一。
補腎壯陽
羊肉溫補肝腎,具有補腎壯陽、補虛溫中等作用。
用于治療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冷痛等癥。男士適合經常食用。
補氣血,緩解手腳冰涼
在冬季,人體的陽氣潛藏于體內,所以身體容易出現手足冰冷,氣血循環不良的情況。
多吃羊肉可以補氣、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的功效。冬天吃羊肉,既可愛的預防風寒,又能滋補身體。
病虛食用、健脾養胃
羊肉有助提高抗疾病能力。適合病后、產后氣血兩虛的人群食用。
現代中醫認為:適時地多吃羊肉,可以保護胃壁,幫助消化,還能起到去濕,避寒,暖心胃的功效。
白菜
“甘平養胃,葷素皆宜,味勝珍饈?!?/span>
《隨息居飲食譜》
吃完滋補羊肉,當然不能少了補冬第一菜——白菜。
俗話說“百菜不如白菜”,北方更是有冬天儲存大白菜的習慣,以作為整個冬季的主要蔬菜。
所以此時吃白菜是再好不過的了。
蘿卜
常言道:“春吃花,夏吃葉,秋吃果,冬吃根。”民間還有種說法“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
蘿卜具有很強的行氣功能,還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利大小便等等作用。
常吃蘿卜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石癥等疾病。
市面上的蘿卜種類很多:
白蘿卜生吃潤肺止咳、熟吃補氣治感冒;
青蘿卜煮水喝是理氣順氣的良藥。
山藥
山藥是山中之藥、食中之藥。不僅可做成保健食品,而且具有調理疾病的藥用價值。
《神農本草經》謂之“主健中補虛、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strong>
滋陰潤肺:山藥含有皂苷、黏液質,有益肺氣、養肺陰之效,治療肺虛痰嗽久咳之癥;
補腎益精:山藥為病后康復滋補佳品,有滋腎益精的作用。
黑豆
冬貯腎精,意思就是趁著冬天保養你的腎。腎為先天之補,中醫講黑色補腎,多吃黑色的食物具有強效的食補。
黑豆向來有“豆中之王”的美稱,防老抗衰、藥食同源。
中醫認為,黑豆味甘、性平、無毒。有解表清熱、養血平肝、補腎壯陰、補虛黑發之功效。
李時珍曰:“黑豆入腎功多,故能治水、消脹,下氣,治風熱而活血解毒?!?/strong>
除了黑豆之外,像黑芝麻、黑米等也是冬天補腎血的優質選擇。
冬天里,必須控制情志活動,切忌大悲大喜。
要養精蓄銳,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穿衣要適度,過少或過薄都容易感冒。
當然最后也要提醒,冬天咱們還是要適當地運動,來增加我們的新陳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