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互聯網行業,出現了兩個風口,一是直播,二是共享單車。對于直播行業而言,2016年可謂是最為瘋狂的時候,各家直播平臺層出不窮,演變成了“百播大戰”。這也是直播行業發展最迅猛的一年;但看似火熱的直播行業,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2017年,直播平臺或迎來洗牌。
1、風口下的泡沫
直播平臺看似火熱的背后,也存在著不小的泡沫;刷虛假數據、刷虛假禮物、刷在線人數等,這已經不是什么商業秘密了,可以說是這個行業的通病了。比如,主播通過“刷禮物”,讓自己的直播排名更加靠前,也可以帶動真實用戶參與到送禮物的消費之中。
直播平臺的數據造假是一種自嗨,也許確實能帶來短期的“熱捧”假象,但長期來看,無論對于主播還是平臺本身,都有極大傷害;這樣必然帶來不公平的競爭,更優質的直播內容容易被虛假人氣的內容所埋沒,用戶看不到優質內容,會逐漸從平臺流失;而且這樣的流失是不可逆的,對直播平臺來說是致命傷。
2、直播平臺變現難
雖然直播平臺很多,但如何變現是整個行業都存在的問題。從目前主流的賺錢方式來看,用戶送禮這種玩法依舊是當前直播行業變現的主流。到了2017年,送禮這種玩法依然會是主流,如何吸引更多用戶進行付費,就需要考驗各家直播平臺的內容生產能力和持續吸引能力了。
除了用戶送禮模式之外,直播平臺也在積極摸索新的變現模式。映客在2016年雙11期間,與天貓合作,為此次天貓“雙11”提供了定制化的整合內容營銷及社交營銷服務,創新了一系列直播營銷新玩法,拿到了不菲的廣告費。這也給其他直播平臺一個新的開源思路,和其他互聯網公司進行合作,從中收取廣告費,似乎也是一門不錯的生意,這也會讓更多的廣告主認識到直播平臺的營銷價值。
3、內容或成直播新突破
所有的直播平臺,吸引用戶的主題都很相近,那就是以美女主播為賣點,再由美女主播去吸引人氣和帶來用戶,這似乎已經成為了行業主流。但光靠美女主播作為吸引力和賣點也是不夠的,因此,有部分直播平臺也開始做起了自己的內容,希望另辟蹊徑,不讓自己同質化。
比如斗魚TV,與馬東的米未傳媒合作,推出的《飯局的誘惑》;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上都保持了深度還原,無法設定的游戲方向,不能把控的人物演技,彈幕的即時互動,營造的是最真實的意外和場景。這些直播平臺希望通過提高內容質量,來打造自己的內容IP。
直播平臺經歷了最初的野蠻生長后,后期肯定是要從內容質量入手,培養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殘酷的直播大戰中,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