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2017搜狐WORLD”大會上,許久沒露面的張朝陽又開始放“狠話”了,不僅遍數“家珍”地將搜狐新聞客戶端、搜狐視頻、搜狗等拿出來“秀”了一番,還信心滿滿地談了一下搜狐WORLD未來的宏圖大業。按照張朝陽自己的說法,“搜狐是一家有理想的企業,中國互聯網是搜狐開啟的,在中國互聯網走向下半場開始的時候,搜狐將重新回到舞臺的中心。”
不知道張朝陽說這些話時,底氣何在?但相信坐在臺下聽的人可能嘴角都翹起來了。因為在中國互聯網的主流舞臺上,早已經沒了搜狐的影子。從人工智能到互聯網金融,從內容IP到O2O,當下熱門的風口,幾乎不見搜狐的身影;即使是在內容資訊、在線視頻、搜索引擎等搜狐所在的互聯網傳統業務領域,張朝陽手里能拿得出手的牌也寥寥無幾。而從互聯網行業地位看,搜狐不僅與上一輩的新浪、網易出現了較大差距,更沒法與如日中天的小米、樂視、新美大、今日頭條等新貴相提并論,更遑論BAT了。
幾年下來,搜狐在國內互聯網行業里身影漸遠,原因何在?雖然我們不能完全歸咎于張朝陽,但至少與他的“不作為”有不小關系。
你什么都沒錯,錯就錯在太老了
任何一家互聯網企業,一把手無疑是靈魂,往往決定了企業的基因、文化和發展命運。馬云之于阿里,李彥宏之于百度,馬化騰之于騰訊,雷軍之于小米、賈躍亭之于樂視……無不如此。當然,也并不能說,張朝陽不是搜狐的靈魂。主要想說的是,張朝陽這幾年并沒有給搜狐帶來一些重要的影響和烙印?讓外界看到的更多的是搜狐的搖擺不定與隨波逐流。張朝陽除了偶爾刷個存在感外,并沒有給搜狐畫一個美好的未來。
一般來說,業界每每提到某家公司,都有明顯的標志性業務和獨特的符號型戰略。比如,李彥宏提出了“連接人與服務”、“人工智能開啟互聯網下一幕”,馬化騰提出了互聯網+,樂視喊的是“生態化反”,就連網易也有有道、考拉和游戲等亮點業務,新浪更是靠微博與阿里的“聯姻”,占據了社交網絡和社會化媒體的一席之地。而搜狐在戰略上的幾條業務線更像是“散兵游勇”,缺乏整齊劃一的指向。往往是哪里火爆了,就趕緊插一腳,毫無規劃匆忙上陣的結果,就是搞得灰頭土臉后又不得不放棄。
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當年社交網絡火爆時,搜狐跟風推出了SNS社交產品“白社會”,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資源進行運營推廣,但最終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關掉。而后新浪微博興起,“千年老二”的搜狐又開始順勢推出了搜狐微博,張朝陽還親自督陣,為搜狐微博站臺,甚至還專門將媒體召集過來,宣布“世界大戰”開始了。但如今的結果是,他不得不去新浪微博開微博了。
如今新聞客戶端領域似乎也正在走同樣的路。不可否認,張朝陽在新聞客戶端上花了不少精力,也提出了移動閱讀的創新理論。搜狐曾一度在移動資訊領域砸了數千萬的廣告,還巨資邀請王凱、趙麗穎、大鵬、于莎莎等明星代言,廣告鋪天蓋地。但如今這一市場,搜狐所占的市場份額已然被一步步蠶食,相信今日頭條、天天快報、一點資訊、百家號等競爭對手,不會給搜狐留下多大的機會。
而讓人噓唏不已的是,這樣屢戰屢敗的游戲還可能繼續上演。在11月9日的“2017搜狐WORLD”大會上,張朝陽又是炮轟視頻網站高價買劇模式不健康,又是談到搜狐要向工程師和產品型公司轉型,還順便講人工智能、直播、自媒體。不知道坐在下面的聽眾聽完后,是否對搜狐的未來多了一份信心,反正我身邊不少朋友是聽暈了。雖然,張朝陽再一次宣布,“我要回來了”。但是當“回歸”的戲碼一次又一次上演,但是搜狐的業務卻絲毫沒起色時,人們自然而然會對“回歸”的價值,打個大大的問號。
就像一位朋友所說的,“回不回來,你都老了。你什么都沒做錯,錯就錯在太老了。”話語雖然很刺耳,但卻是殘酷的現實。
搜狐前途渺茫,各條業務線或將慘淡收場
與張朝陽的“爆棚”信心比,搜狐公司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卻難看得很。財報顯示,搜狐Q3營收4.11億美元,同比下滑了21%,凈虧損為650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盈利4900萬美元。其中品牌廣告下滑了27%,搜狐視頻營收僅為2500萬美元,同比下滑了54%,暢游的游戲業務同比下滑了28%。但如果同期橫向對比的話,網易游戲與騰訊游戲依然處于同比增長的態勢中,視頻網站中的樂視網Q3營收則同比增長超過100%。
雖然我們不能把搜狐一棒子打死,但確實當下搜狐旗下各條業務線發展都不“健康”,不少還存在慘淡收場的危機。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恐怕也與張朝陽及高層管理團隊有很大關系,因為如果缺乏審時度勢的戰略眼光,不能準確把握互聯網發展的風口,對趨勢判斷和格局演變不夠敏感,結果就可能錯過時機,最終落個“陪太子讀書”的下場。
先說移動資訊市場,如今這一領域已是兵家必爭之地,競爭也異常激烈。今日頭條、天天快報等動輒都是數億用戶的月活,百度攜百家號和Feed資訊流又殺進來,更抬高了這一市場的競爭門檻。在流量和用戶覆蓋上,搜狐新聞客戶端已經大不如從前,遠遠落后,與排名靠前的今日頭條等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了。沒有意外的話,張朝陽估計也回天無術了。
其次,搜狐視頻早期在美劇領域處于領先地位,也通過燒錢模式,與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樂視等同行爭奪版權資源。但在隨后的競爭中,優酷投入阿里懷抱,愛奇藝有百度做靠山,樂視生態模式自成一家,反而搜狐視頻成了孤家寡人。搜狐視頻一味采取跟隨策略,沒有找到破局的方法,導致其在泛娛樂領域開始全面落后。面向未來,搜狐視頻既沒有資金支持,又缺乏向上游IP開發儲備、投拍制作的延伸能力,也就更談不上未來了。
最后則是張朝陽說的還算亮點業務的搜狗,雖然搜狗近幾年財報還馬馬虎虎,但總體看,搜狗在搜索領域停滯不前,缺乏創新的大動作和戰略視野。隨著騰訊瀏覽器、SOSO、微信搜索等帶來的紅利逐步消失后,其也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不過這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張朝陽大談的“搜狐向工程師和產品型公司轉型”的想法,倒是與搜狗掌門王小川的理念是一致的。只是在這一理念支持下的搜狗,未來發展空間已經受限,那么由此推斷,在這一理念支持下的搜狐,又能帶來哪些翻天覆地的改變嗎?恐怕也不太現實。
“退休”或許是張朝陽最好的選擇
可以說,表面看起來,搜狐各條業務線都有大將沖鋒陷陣,發展不好與團隊有關。但近年來互聯網融資、并購事件頻發,同樣站在風口上,作為一軍主帥的張朝陽能不能把握住機會,往往會決定最終的成敗。比如搜狐視頻如果在當年還算風光時,選擇一個好的婆家或者與影視劇的上下游產業鏈進行戰略合作,或許也不會是如今遲暮的結局。互聯網行業就是這么殘酷,一旦錯過時機,世易時移,就很難再有翻身的機會。這一點上,我們不得不批評下張朝陽,在戰略決策、風口布局、資本運作、平臺運營等各個方面,表現得都不太好。
縱觀整個中國互聯網,無論從哪一個維度看,搜狐都已經遠離了互聯網行業的舞臺中央,即使張朝陽喊出了“重回舞臺中央”的口號,也表現得信心滿滿,但在搜狐的傳統領域,搜狐表現平平,在一些大熱的風口上,搜狐更是有心無力。
比如人工智能領域,各家企業都提出了自己的戰略和應用產品,搜狐除了喊喊人工智能的口號外,缺乏有效的落地產品;在內容IP領域,由于缺乏資金支持,不能囤積上游的稀缺IP資源,更難以在產業鏈上下游形成協同效應,即使做出加大投入自制劇的姿勢,搜狐也很難制造出現象級的爆品大劇,將日益淪為邊緣玩家;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不僅是BAT,京東、樂視及P2P金融科技公司風起云涌,都在搶占大爆發的窗口,但這與搜狐沒半毛錢關系;除此之外,在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搜狐同樣是完美錯過。
如此來看,搜狐在國內互聯網的主流舞臺上,已經全面“缺席”,面向未來的戰略規劃、風口布局上又沒有“后手”,這就會造成搜狐既無法把握住當下,又難以贏得未來。而造成搜狐這種尷尬地位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一把手“缺位”,沒能在戰略、資本、平臺、生態等各個維度上良好地布局,結果就變成了:一步慢,步步慢,直至被日益邊緣化。
其實,張朝陽最近幾年神神叨叨,一下閉關一下出關,一下退休一下復出,種種做秀,除了贏得一時關注,讓互聯網業內人士多了一個茶余飯后的談資外,真的不能為搜狐帶來什么,更不能為搜狐留下什么。從這個角度上看,張朝陽還不如一了百了,真的安心“退休”,把位子讓給更有魄力的“年輕人”,如此的話或許搜狐還存在一線希望。
問題是,作為中國互聯網最早的揚名立萬者之一,張朝陽真的能夠看清看透、看淡看空嗎?如果能的話,他就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閉關出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