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人因為飲食不規范而導致腸胃發生病變,而對于慢性腸炎患者來說飲食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慢性腸炎怎么預防、慢性腸炎飲食注意事項以及慢性腸炎的食療方法有哪些。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慢性腸炎怎么預防
生活方面,做到勞逸結合,合理的作息時間,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
飲食方面,多以柔軟、營養含量高的食物為主,多吃蔬菜、水果等清淡食物。及時補充自身維生素,堅持少量多餐的原則。不吃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加強鍛煉,多參加運動,增加自身免疫力。加強體質的鍛煉。
保持心情愉悅,消除緊張情緒,避免緊張、焦慮。每天保持愉悅的心情。
定期去醫院做肛道檢查,由于此病具有潛伏性,平時沒有任何特征,只有嚴重的時候才會出現,所以建議定期做肛道檢查,及時發現病癥,及時治療。
慢性腸炎飲食注意事項
食物應以易消化,質軟少渣,無刺激性為宜
少渣食物可以減少腸蠕動,使腹瀉得以緩解,可進食雞蛋、細掛面、爛米粥等。含粗纖維多的食物和水果、蔬菜盡量少吃。
給予高蛋白、高熱量的飲食
慢性結腸炎的病程長,經常反復發作,為改善營養狀況和腸道環境,要給予高蛋白、高熱量的飲食。還應在供給富含維生素、無機鹽、微量元素的食物,尤其是含維生素C、維生素B乃鐵豐富的食物,以補充體力、滋養身體。
多吃有止瀉作用的食物
多吃有止瀉作用的食物減輕腹瀉,再通過綜合治療調理有利于早日康復。如:馬齒莧、薏苡仁、扁豆、山藥、山楂、烏梅、蘋果、荔枝、蓮子、糯米、粳米、茨實、藕、火腿、烏雞、胡椒等。
適當控制脂肪
在膳食中不要用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烹調要少用油,采用蒸、氽、燴、燜等方法。忌食豬油、羊油、奶油、牛油、核桃仁等多脂肪食物,以免加重腹瀉。
忌吃產氣食物
此病由于反復發作,在結腸粘膜中潰瘍、疤痕纖維交替產生,因而結腸內壁的彈性降低,如果多吃的大豆、豆制品、炒蠶豆、白薯等脹氣食物,則可能會導致腸內氣體充盈而發生急性腸擴張或潰瘍穿孔等并發癥。
忌生冷瓜果
此病患者多為脾胃素虛、腎陽衰弱,如果多吃生冷食物、寒性瓜果,會進一步損傷脾腎陽氣,使脾胃運動無力,寒濕內停,同時這些食品本身性質滑利,會加重腹瀉腹痛。也忌食牛奶及海鮮。腹瀉患者食用牛奶、煉乳、蝦、海魚等后易發生結腸過敏,導致腹瀉加重。另外蜂蜜及其制品有潤腸通便作用,所以也不能食用。
黃芪薏米粥
材料:大米100克、黃芪30克、薏苡仁30克。
做法:將黃芪洗凈切片;大米、薏苡仁淘洗干凈。將大米、黃芪、薏苡仁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煮40分鐘即成。每日1次,每次吃粥100克。正餐食用。
功效:補元氣,止泄瀉。脾虛慢性腸炎患者食用尤佳。
大蒜粥
材料:大蒜30克,粳米100克,水1000毫升。
做法:將大蒜去皮后切成碎末,然后淘洗干凈粳米放入鍋內,加入水和大蒜末,一同煮成粥。在早上和晚上服用。
功效:可以起到止痢、止瀉的作用。
金櫻子蓮芡粥
材料:金櫻子12g,炮姜、肉豆蔻各6g,五味子3g,蓮子、芡實、山藥各15g,粳米50g。
做法:先將金櫻子、炮姜、肉豆寇、五味子加水煎,濾汁去渣,然后加入蓮子、芡實、山藥、粳米及水適量,共煮成粥。1日分2次食用。
功效:可溫腎止瀉,用于五更泄瀉,腸鳴則瀉,瀉后則安,腹部畏寒,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質淡,苔白,脈沉細。
健脾止瀉糕
材料:鮮山藥250克、赤小豆150克,芡實米30克、白扁豆20克、茯苓20克、烏梅4枚、果料及白糖適量。
做法:赤小豆成豆沙加適量白糖。茯苓、白扁豆、芡實米共研成細末、加少量水蒸熟。鮮山藥去皮蒸熟加入上粉,拌勻成泥狀,在盤中一層鮮山藥粉末泥,一層豆沙,約6-7層,上層點綴適量果料,上鍋再蒸。烏梅、白糖熬成膿汁,澆在蒸熟的糕上。
結語: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多注意飲食和生活作息規律。患慢性腸炎是件很折磨人的事情,平時要多吃一些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盡量就不要去吃生冷和產氣的食物。更多健康養生知識,請關注三九養生堂。
(2017-12-14 來源:民福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