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的:“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
一個人如果沒有精氣神能不能活,哪么精氣神到底是什么?
精、氣、神是指形成宇宙萬物的原始物質,中醫認為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
1.精:指的是構成人體生命組織的精華。
2.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人由氣生,氣由神往.養氣全神可得其道
3.神:神是精神、意志、知覺、運動等一切生命活動的最高統帥
道家將“精氣神”稱為人體的“三寶”,視為生命最重要的三大元素,道家的內丹修煉也是將“精氣神”作為煉丹的原料,三者之間既互相依存,又互相轉化。這種理論源于古代的中醫學。
精氣學說
精氣學說是對中醫影響最大的中國古代哲學之一,也是丹道理論的源泉。人是什么?莊子說“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淮南子》則進一步說明人是由形、氣、神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夫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則三者傷也。”《太平經》則更加細致地說明人是由精、氣、神組成的:“凡事人神者,皆受之于天氣,天氣者,受之于元氣。神者乘氣而行,故人有氣則有神,有神則有氣,神去則氣絕,氣亡則神去。故無神也死,無氣也死。”
隨著宋元時期內丹學的大發展,煉精、煉氣、煉神便成為內丹修煉的主要內容,并且還將精氣神分為先天與后天,認為后天精氣神是組成人體的主要部分,先天精氣神才是修煉仙丹的大藥。而后又出現了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等說法,使大小周天的理論更加完備。
先天精與后天精
道家之精氣神理論源于古醫學。古醫學與易學皆源于河圖洛書,河圖洛書源于古天文學。自《內經》、《難經》之后,醫理的爭論紛起,所以后世丹家皆以醫理解丹道。但是,有些丹家不懂醫理而強解丹法,也造成后繼者偏離正途。所以,我們將古醫理與丹學相結合,來解說“三寶”。
精,泛指人體內一切有用的液態精華物質,有先天后天之分。稟受于父母的液態精華,為先天之精;人脫離母體后獲得的水谷之精及精的衍生物如血、津液、淋巴、髓等,為后天之精。先天之精藏于腎,成為腎精的主體部分;后天之精遍布臟腑,稱為臟腑之精。先天之精在后天之精的充養下合化為生殖之精,成為繁衍生命之源;后天之精在先天之精的激發下,化氣生神以調控機體的生命活動(即后天之精為先天之精所化,成為營養精華潤養全身表里,使人具有各種神識)。因此,精是實在的、有形的、常呈液態而藏于臟腑之中的精華物質,是人之形體與神識的生成之源,生命繁衍之本。
先天氣與后天氣
人體中,先天氣為元氣、真氣,寫作“炁”,由精煉化而成,是比精更精微的能量物質,其通過人體經絡潤養周遍全身,與精共同構成了人體必須的生命物質。炁藏于下丹田(命門)處,推動人體能量運行循環,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總動力。從字形上看,“炁”字底下四點表示火在下面燃燒,這種“火”是生命的原動力。所以體質虛弱的本質是精氣不足。經絡是炁的通道,雖然它與血管和神經系統有關聯,但卻是無形的系統。
后天之氣指的是呼吸之氣。人吸入的后天之氣要靠先天之氣的溫養、煉化才能轉化為有用的能量物質。后天之氣也可不斷補充先天之氣的損耗。綿綿不絕、若有若無、均勻和緩的腹式呼吸具有“煉氣化精、煉精化氣”的功能,這就是丹道極其重視調息的原因之一。
先天神與后天神
神,即神識、意識,主要指人體心腦系統、神經系統及思維、感知等功能,是精神、意志、知覺、運動等一切生命活動的最高統帥。如觸覺、味覺、聽覺,推理、判斷、記憶、幻想、靈感、夢想等,皆屬于“神”的范疇。
在內丹學中,“神”也有先天與后天之別。后天之神指的是“識神”,它的作用是認知與辨識,簡稱“知識”。識神對學習文化很有用,《老子》中所說的“為學日益”,識神不利于養生及內丹修煉,所以《老子》說“為道日損”、“絕學無憂”,意為養生修煉要排除識神的干擾。養生修煉需要不斷積蓄、培固的神是元神,元神即先天之神,是由炁煉化而來,是一種氤氳未開的無思維狀態,也可以說是原始本能的程序信息。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內丹家的“神”可分為常意識、潛意識和元意識(遺傳本能意識)。
精、氣、神三者之間的關系
精、氣、神三者之間相互滋生、相互助長、互相轉化。由低級向高級的轉化過程是:精足(物質)一炁足(能量)一神足(神識、神通)。反之也可轉化,即精神進人虛無狀態(元神),可以激發巨大的能量(炁足),能量可以使機能更加旺盛、形體更加健壯(精足)。《內經圖》中的小周天功法便是通過精氣神的這兩種轉化過程,來實現祛病延年、長生久視的目的。